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泽庆 《湘潮》2005,(11):55-55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是一处地点集中、规模大、保存好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一、长沙会战碑长沙会战碑位于响鼓岭石亭北侧,高2.35米,宽1米,正面篆刻“长沙会战碑”五字,是抗日战争期间留下的抗日纪念石碑。该碑原置放于云麓宫前坪侧,有亭护碑,后移至响鼓岭。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二  相似文献   

2.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故宫博物院为避免空袭,以运英展品为主,另加若干其他珍品,装入80只铁皮箱,于8月14日启航离宁至汉口,换乘火车至长沙,暂存于岳麓山之湖南大学图书馆。由于前线吃紧,12月又奉命转移至贵州。先后秘藏于贵阳六广门和安顺南郊华严洞。  相似文献   

3.
长沙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历史古城”。“长沙”之名最早见于3000多年以前的西周。此后历朝历代,长沙均为湖湘首邑和南方重镇,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陆续出土了大量历史文物,其中尤以马王堆西汉古墓和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震惊中外。长沙是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群星灿烂。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汉代杰出政治家贾谊、唐代大诗人杜甫等曾“一为迁客去长沙”,在湘江之畔留下了光耀华夏的杰出篇章: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械曾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开坛讲学.并逐步形成了以“经世致用”为核心影响深远的湖湘文化;“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清中叶以来,曾国藩、左宗棠等著名人物都曾求学于岳麓书院。长沙是一座英雄辈出的“革命圣城”,有“革命摇篮”之称。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上,这里英才辈出,黄兴、蔡锷等辛亥革命先驱曾在此留下奋斗的足迹,也孕育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彪炳史册的卓越领导人,成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长沙是一座风光秀丽的“山水洲城”。岳麓山秋枫似火,天心阁极目天舒,湘江水奔流北去,橘子洲长卧江心,还有大围山森林公园、灰汤温泉,以及众多的名人故里,都是旅游观光的胜地。长沙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沙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城。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39.4亿元.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2434元和4735元,在中部地区位于前列。2005年长沙市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省会城市第9位,并进入全国十大消费城市行列。  相似文献   

4.
在岳麓山的小月亮坪,矗立着一座用花岗岩石砌成的气势磅礴的烈士墓,紫铜色墓碑巍巍然地直插云霄。这就是中国20世纪初名扬中外的革命伟人、与孙中山并称“开国二杰”的黄兴之墓。该墓1917年4月建成,为一大型墓,占地面积19136平方米,地势之高为岳麓山上烈士墓之最。中间的花岗岩石墓塔为四菱形,总高达8米,墓碑上刻有“黄公克强之墓”,1988年1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朝作书,暮作书,雕虫篆刻胡为乎投笔方为大丈夫”黄兴,原名轸,字廑午,后改名兴,字克强,1874年生于长沙。5岁时随父读书,…  相似文献   

5.
“爱情之火,需要不断增添燃料,才能愈燃愈旺永不熄灭。而最好的燃料,则是革命的共同理想、共同事业、共同斗争” 这是我国革命老前辈朱端绶同志的一句饱含哲理的名言,也是她和熊瑾玎同志40多年夫妻生活的最好总结。 (一) 熊瑾玎是湖南长沙人,生于1886年。早在1918年他就参加了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的“新民学会”,后在湖南担任过多种职务,并兼任长沙女子师范学校校委常委。当时,16岁的朱端绶正在该校读书,她与熊瑾玎认识以后,虽接触不多。但双方已产生了好感。  相似文献   

6.
随着湖湘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以为应该提出“麓山文化”的概念。湖湘文化和麓山文化之间,不存在谁先谁后、谁大谁小的问题,只是因为地理区域的客观现实使麓山文化不得不成为湖湘文化的属概念和组成部分。所谓“麓山文化”,是指位于长沙的岳麓山所蕴含的自然灵气和人文精  相似文献   

7.
麓山文化与湖湘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湖湘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以为应该提出“麓山文化”的概念。湖湘文化和麓山文化之间,不存在谁先谁后、谁大谁小的问题,只是因为地理区域的客观现实使麓山文化不得不成为湖湘文化的属概念和组成部分。所谓“麓山文化”,是指位于长沙的岳麓山所蕴含的自然灵气和人文精  相似文献   

8.
岳麓山,风景秀美,蕴含着灿烂的湖湘文化。“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就是古人为岳麓山的“涵养”所作的注。 当知识经济大潮席卷全球,创新创业之风劲吹神洲大地的时候,这块曾因“岳麓书院”而威振神州,尔后又一度沉寂的土地,将因岳麓山大学城和岳麓山大学科技园的悄然崛起而重新焕发神奇的活力。 一、被遗忘的角落 狭小的岳麓山下,罕见地集中了包括全国“ 211工程”重点大学在内的普通高校 8所,集中了包括中科院的研究所在内的 28个国家和省级科研院所,以及 60多所民办科研机构。拥有各类科技人员 10多万人,其中,“两院”院士 25…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何应钦在任湖南省代省长时,有一年清明节曾去岳麓山扫墓。当时据官方要求,各报必须及时配发新闻,指令标题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其母之墓”。不料,翌日某报却把标题改为“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虽然字数、题意与原标题毫无二致,且更加通俗易懂,但“他妈的”3个字却又是一句国骂,因此,这一语双关的妙题令当事人啼笑皆非,而广大读者也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0.
古木参天的岳麓山中,千年古刹麓山寺左后侧,有一块花岗岩砌成的长方形墓地。汉白玉的墓碑,石砌的围栏,历经数千个日日夜夜的风雨侵蚀,凸现出斑斑痕迹,使人忆起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久远,铭刻在墓碑上那“烈士禹之谟之墓”五个大字,清晰可辨。快一个世纪了,每当人们驻足墓前,烈士牺牲前那“我要流血”,“禹之谟为救中国而死,为救四万万同胞而死”的悲壮遗言,便如同不息的号角,震撼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禹之谟 1866年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 (今双峰县 )青树坪。 20世纪初留学日本,回国后在长沙开设新式纺织厂。清廷的腐败,…  相似文献   

11.
长沙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历史古城”。“长沙”之名最早见于3000多年以前的西周。此后历朝历代,长沙均为湖湘首邑和南方重镇,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陆续出土了大量历史文物,其中尤以马王堆西汉古墓和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牍震惊中外。长沙是一座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群星灿烂。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汉代杰出政治家贾谊、唐代大诗人杜甫等曾“一为迁客去长沙”,在湘江之畔留下了光耀华夏的杰出篇章;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张曾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开坛讲学,并逐步形成了以“经世致用”为核心…  相似文献   

12.
她是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但6年前却患上绝症——“乳腺癌晚期伴骨转移”,医生说她活不过半年。 她是重庆市癌症康复会众多病友的知心人和“希望之光”,但当初她也一度想过自杀。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后,清华大学从昆明迁回北京。校长梅贻琦决定对在抗战开始时原定南迁长沙岳麓山时营建的校址、校舍作出处理,委托重庆清华中学校长、清华大学29级校友傅任敢负责在原校址上建长沙清华高级中学,筹办工作于1946年夏开始。清华大学在长沙岳麓山下所建校址很大:西北与云麓宫宫址接壤,南界左家垅街镇,东与省立第一师范隔江相望、西面越出小望城坡,周围长约5公里,其间有山林、平地、水田、池塘,还有星罗棋布的桔园28个。校址上已建成图书馆和教学楼,并有一座工厂,3栋宿舍,以及一些零星建筑,因战乱,仅图书馆和教学楼较完整。1946年底,…  相似文献   

14.
王梅本是湘西州一家公立医院的护士。2004年,她决定辞职到长沙发展。到长沙后工作的单位,一直没有给她买五险一金。她打电话咨询执法部门,接电话的人听说她户口不在长沙,立即叫她“咨询户口所在地相关机构”。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的著名将军林修梅先生,1921年病逝于广州,1928年其棺椁运回长沙,葬于岳麓山东麓黑石坡右侧,花岗岩石的墓碑上刻有“奉令国葬林公浴凡之墓”。1986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同志在接见他的湖南老乡时,非常认真地谈起了林修梅的一生,说:“我小时候在家乡就听乡亲们讲过林修梅组织湘军、反对北洋军阀的事。林修梅拉队伍在衡阳独立,反对段祺瑞政府,同北军在湖南打了几年的仗。仗打得很艰苦、很勇敢。林修梅负伤流血,不下火线。后来林修梅由孙中山派遣到湘西搞武装斗争,同湖南的军阀打仗,影响很大。很多人都知道林修梅这个名字。贺龙还…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中段,其山势高大,地势险峻,风景异常优美。与天下各大名山相比,井冈山可谓是别具神韵、内涵独特。它既具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又兼有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名人骚客为其留下了珍贵的墨宝。不过,井冈山的声名鹊起,却并不完全是因为她的秀丽风景,而是因为她独特的革命历史地位,此亦可谓是“山因革命而高,地以人杰而大”。  相似文献   

17.
《学习导报》2013,(19):1-1
长沙有句流传甚广的民谣,叫做“长沙沙水水无沙”,出自对城南白沙古井清冽清澈、至纯至净水质的赞美。“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的“长沙水”,即是白沙古井之水。千百年来,长沙人民对这一“江南名泉”深怀崇敬,呵护有加,以“长沙沙水水无沙”而倍感自豪。从执政理念上思考,这句话蕴含着更深刻的内涵和更美好的愿景。  相似文献   

18.
萧劲光     
奋勇男儿萧劲光,原名萧玉成,1903年1月4日出生在长沙岳麓山下的赵洲港(今长沙市郊区岳麓山乡天马村)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赵洲港位于湘江之畔,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但在20世纪初叶,萧劲光的童年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两岁丧父,上有3个哥哥、两个姐姐。全家6个未成年的孩子都由勤劳、善良的母亲萧傅氏操持,以开荒种菜、绣花、卖柴、打草鞋为生计,生活十分艰辛。童年的苦难,锻造了他爱憎分明、勇敢顽强、奋发进取的性格。  相似文献   

19.
从山村走来的“选矿王”──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永富欧阳旭清,马军在风光秀丽的岳麓山下,一幢被绿草掩映的实验室显得格外静谧。室内,常见一位两鬓染霜的长者带着几个年轻人小心翼翼地处理刚从国外运来的矿样。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称"选矿王"的冶金部长沙矿冶...  相似文献   

20.
湘江东岸石诸、瓦渣坪一带的望城县铜官窑(长沙窑)是中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绚丽的奇葩。它以“天下第一窑”之美名展现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乃至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内涵的多彩风姿。当今的铜官镇固然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陶都”之一,凡触目处炉窑林立。殊不知这“十里陶城”,正是孕育渊源于千多年前便已名扬海内外的长沙铜官窑。长沙铜官窑窑址于1958年在瓦渣坪发现,出土了大批瓷器。根据考古发掘的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上的纪年铭文得知,长沙铜官窑的烧制历史始于初唐,盛兴于中晚唐时期。只是,长沙铜官窑是座缺少历史文献记载的民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