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促进和维护社会公正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进和维护社会公正,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思想为指导,紧紧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结合是促进和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方法;要通过发展来助推公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促进和维护社会公正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进和维护社会公正,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思想为指导,紧紧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结合是促进和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方法;要通过发展来助推公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正思想。这"四个公平"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理论的新发展,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正理论。  相似文献   

4.
陈乃圣  陈燕  陈明 《理论学刊》2007,3(2):52-56
注重社会公平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社会公平是指人在社会中都应获得公正、平等的地位和待遇,它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法规公正、分配公平。当前我国社会公平的基本特征:首先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其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公平;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公平。当前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权利部分缺失、机会不够均等、司法缺乏公正、财富分配贫富过于悬殊。推进社会公平的途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加强制度改革和创新;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理念和培育公平正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具有分散风险、稳定社会、促进社会公正的功能,被称之为社会的"安全网"或"减震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消除贫困、维护公平,促进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必须建立和完善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有效推进全面  相似文献   

6.
关于效率、公平、公正相互关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效率,公平、公正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分5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从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公平不足等现象及人们的不同看法出发,提出必须进一步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公正观问题。第二,综合分析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提法的历史背景,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和局限。第三,从社会公平,即收入分配全过程的角度,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公平不足的主要表征及其影响。第四,提出促进社会公平的7点政策建议,以及"坚持效率优先、注重社会公平"的总体原则。最后,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完整的公正观及其内涵,强调在追求社会公平这一理想的长期进程中,要严格区分目标和过程,使人民群众逐步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7.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我国社会公平实现中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要注重促进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要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和保障机制;要发挥政府在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平和效率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实施以公平促进效率的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扩大就业;完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调节机制,保证起点公正、过程公正与结果公正;以分配公平为重点,抓好每个分配环节,等等,是实现公平与效率有效统一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最终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国家的兴衰存亡。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公平的社会。一般来说,社会的公平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不公和过程不公必然导致结果不公。目前,造成社会不公的原因很多,诸如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也有思想观念和制度安排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李晓伏 《新长征》2013,(1):60-6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这"三个公平"展示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蓝图,而实现这一蓝图的途径之一就是保证人民平等参与。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极大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内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论述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重要性;从根本之路、物质基础、基本原则、根本动力等方面构建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经济发展、制度建设、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措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杰 《党的建设》2009,(5):42-42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当前,要切实保障民生,实现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物质供应比较充足,社会服务产品比较丰富;另一方面,要使法律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形成公平公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月华 《新视野》2007,(2):70-71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首要和根本的问题是教育,教育公平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还是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是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必须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统一,这是值得全社会共同探讨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必须高度重视理论与制度的统一,通过建构有助于凝聚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的宣传教育制度,普遍参与的社会协同制度,惠及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经济发展制度和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党的一贯追求。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党不断深化对社会公平的认识,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相连,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具备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坚实的制度基础。在…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社会公正提升到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高度,将社会公正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相融合,对社会公正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进行了科学定位;并且从发展生产力,完善制度,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等方面全面推进社会公正,从而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同时也是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公正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习总书记的话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看清了问题的本质,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敢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超然勇气。特权是人类政治史上的一个怪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转型期应对我国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主张,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鲜明特色。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持续性、基础性的特点,促进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关系、消除社会风险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目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尊重和保障平等的权利、创造和设置均等的机会、制定和构建公正的制度,创建了一套公正的体制、机制和程序,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追寻社会公正的发展过程,力求准确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公平思想,提出树立正确的社会公正观念;通过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正的实现状况,论述了社会公正的作用;通过剖析社会公正问题在我国社会凸显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促进社会公正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志刚 《求实》2016,(6):25-32
空间正义是对社会空间公平与正义的追求,它通过相应的价值指引和制度安排来实现城市空间发展成果国民共享,符合并体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取向。其中,平等原则和差异性原则,两者的生成与运动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空间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空间正义在规范性上要求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性、丰富性和流动性的社会空间;要求关注普通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空间福利保障,对由于个体主客观诸多因素带来能力差异导致分配结果的不公平进行补偿。唯有这些核心价值取向都得到应有重视与合理安排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公正与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