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党课》2012,(13):74-74
张镇周,隋唐时舒州同安郡(今安徽省潜山县)人。他本是隋朝的功臣,以功授为金紫光禄大夫,但他没有死心塌地效命于那个残暴荒淫的隋炀帝,而是跟着同样是隋朝大臣的李渊一起打天下,后被授为舒州都督。他就任舒州都督时为整治吏治而做的一件事情,被传为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2.
人格的裂变     
李子迟 《党建文汇》2014,(11):46-46
提起隋炀帝和石敬瑭,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两个寡廉鲜耻的人物:前者是著名的暴君.以其荒淫与残暴把隋朝的江山摧毁了;后者是契丹的“儿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不惜认贼作父。出卖民族利益,为后人所不齿。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个封建社会历史悠长的国度,其间称孤道寡的帝王数不胜数,大浪淘沙,许多曾高坐金殿、统御万民的王者早被历史尘封于故纸堆里,不为今人所知。历久不衰、至今仍能流传在人们口头和笔端的,往往是一些有过“耀眼”或者“刺眼”光芒的人,如以武功盖世的秦始皇赢政、纳谏如流的唐太宗李世民、荒淫残暴的隋炀帝杨广、敢于“牝鸡司晨”的女皇武则天、诗词歌舞以亡国的陈后主李煜……而明太祖朱元璋,则是以重典治贪名传千古,尤为今人所称道。朱元璋惩治贪官的手段之严厉,在历代帝王中是首屈一指的。他规定,官吏贪污钱财至60两以上的…  相似文献   

4.
裴矩是个很值得琢磨的人。前半辈子,他在隋朝做官,是个以逢迎拍马而著称的谀臣。隋炀帝好大喜功,裴矩就唆使他讨辽东、征西北,穷兵黩武,闹得天怒人怨。隋炀帝喜游乐,裴矩就命人绘制天下美景以进,并亲自督造豪华游船,制订旅游路线。隋炀帝好嬉戏,裴矩就将天下各种杂技戏耍都集中于洛阳,以博隋炀帝欢心。可归顺唐朝后,他却一反前态,来了个180度大转变,成了个敢于直言相谏的诤臣。不仅经常对朝政发表不同的意见,有时甚至敢于当面与唐太宗争议,其忠直敢谏,不亚于魏征,深得唐大宗赞赏。  相似文献   

5.
裴矩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前半辈子,他在隋朝做官,是个以阿谀奉承、逢迎拍马而著称的谀臣.隋炀帝好大喜功,裴矩就命人绘制天下美景以进,并亲自督造豪华游船,制定旅游路线.隋炀帝好嬉戏,裴矩就将天下四方各种杂技戏耍集中洛阳,以博其欢心.可归顺唐朝后,他却一反常态,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成了敢于直言相谏的诤臣.不仅经常对朝政发表不同意见,有时甚至敢于当面与唐太宗争论.其忠直敢谏,不亚于魏征,深得唐太宗的赞赏.  相似文献   

6.
殷 朝末代君主纣王 ,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由于他的奢侈残暴 ,导致了殷朝的灭亡。纣王初即位时还未暴露出他的荒淫暴虐。有一次 ,他让工匠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大臣箕子看到以后 ,就害怕起来 ,因为他预见到 :拿象牙筷子绝不会在泥土制造的器皿中去夹食 ,势必要用犀牛的角、精美的玉来制作杯盘 ,象牙筷子、角杯玉盘又怎能盛一般的羹汤呢 ?肯定要吃牛、虎、豹胎熊掌之类的珍贵食品 ,而吃了这类食品 ,又怎能穿着粗劣的衣裳 ,住在茅屋土舍里呢 ?必定要穿锦衣住金殿才匹配呀……箕子一边叹息一边自言自语地说 :“唉 ,纣王用上了象牙筷子 ,这仅…  相似文献   

7.
孙文泱 《学习月刊》2009,(15):56-56
《资治通鉴》贞观元年(627)说,李世民“神采英毅”.群臣进见时.经常因为过分紧张举止失措.李世民知道这个情况.为了让大臣能够畅所欲言,及时了解情况.讨论意见.他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态度平和,言辞平和。他说:“人要想看到自己的样子.一定要靠明镜:君主要想了解自己的政治有何不足.就得靠忠臣。如果君主刚愎自用.臣下阿谀奉承,君主失去他的国家.做臣子的岂能独善其身?隋朝的虞世基等人谄事隋炀帝.隋炀帝被杀.他们这些人也都被杀了。你们应该以此为借鉴.对政务得失尽量发表意见!”这个态度确实很好。历史上对李世民和贞观之治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君臣论治的和谐政治。  相似文献   

8.
据史书记载: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即晋武帝)生活荒淫,下令物色天下美女集聚后宫,中意的全留下,看不上的才可嫁人。灭吴时,他又将吴主孙皓宫中的5000名宫女全都接收下来,加上他原有的宫女,总数超过一万人。他每天坐着羊拉的车子在宫内转悠,羊在哪里停下来,他就在哪里下车入屋就寝。一些善于奉迎的宫女,知道羊喜欢吃竹叶和盐巴,为了博取皇帝宠幸,就把竹叶插在门户上,把盐撒在门口。羊见到竹叶和盐巴,就停下来,晋武帝也就进了门。  相似文献   

9.
快乐大叔 《党课》2010,(19):109-111
有人说,在英国首相中,丘吉尔是最特别的一位。没错,论文采,丘吉尔的文笔不逊于很多英国作家;论幽默,他的“幽默指数”甚至领先于与他同时期的萧伯纳;论能力,他带领英国民众战胜了残暴的德国法西斯……不过,现在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多半是他的幽默和机锋,下面就撷取一些丘吉尔的幽默对答,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蔡建军 《党课》2013,(10):65-67
“讲真话,前提是要听真话。”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时列举了在隋唐两朝先后为官的名臣裴矩。裴矩在隋朝做官时,阿谀逢迎,想方设法讨好隋炀帝;可到了唐朝,他却成了敢于在唐太宗面前直谏的净臣。  相似文献   

11.
杀手与瓦匠     
寺人披。史书上是这么称呼他的。寺人披算是史上最早的武功高强的阉人。 现在,谈谈埃希曼。那是一个纳粹军官,他负责组织运输,把几十万犹太人送进了集中营。但是,他本人并不是一个残暴的人,他喜欢犹太人的音乐和文学,他本可以收下一笔钱,然后放过一些犹太人,但这会使他“良心不安”——埃希曼先生是个“正派”的绅士,他拒绝受贿。他严格高效地执行他接到的命令,即使明知他的列车在开往毒气室。  相似文献   

12.
每当人们谈起中国古代著名战略的时候,常常引用的一个脍炙人口的例子,就是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李密给杨玄感进的三策。当时正值隋炀帝发动了第二次征讨高丽之役,在后方督运粮草的重臣、前丞相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乘隋炀帝大军在外徒劳无功、国内动荡不安民怨沸腾之机起兵反隋。作为杨玄感的谋士,李密给他出了三个战略:北据幽州,断炀帝后路,"高丽抗其前,我乘其  相似文献   

13.
明明  石头 《廉政瞭望》2008,(9):44-45
2008年7月,河南,洛阳。残奥火炬传送途中,一个火炬手,精神抖擞,健步如飞。谁能知道,他竟是一个智商只有40左右的残疾人。还记得2007年10月,在上海的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他以一曲《特奥之歌——相信》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国际特奥会创始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先生的妹妹尤妮丝·肯尼迪·施莱佛女士握住他的手,连说了几遍“ThankYou”!他就是特奥之星杨博!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安康的“安康”──记全省纪检监察信访先进工作者唐国海何向仕一个不顾家的人,一个纪检战线的"拼命三郎",他在追求神圣的事业……。问你,问我,问每一个人,都能达到本文主人公高尚的境界吗?安康的地名极有意思。在华夏民族的进化史上,它和隋炀帝时的能工巧匠...  相似文献   

15.
上梁与下梁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古代政治家孟子也指出:“君主喜欢什么,手下人对此的喜欢就更加厉害。”为官者的德行好比风,而部下好比草,风向哪里吹,草就向哪里倒,君明则臣直。部下主要是看上司的行为示范,如上司的身不正、行不直,话说得再好也没有人信他那一套。孙策在平定江东时,每次冲锋陷阵,他总是在最前列,部下很为他担忧。他却回答说:“如果我不亲冒矢石,那么将士们又有谁会勇猛作战呢?”他能迅速扫平江东,奠定巩固的后方,不能说与其以身作则没有关系。隋炀帝虽文辞精美,道德仁义满嘴,却坏事干尽。…  相似文献   

16.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异常杰出的帝王,他就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登位以前,目睹了暴君隋炀帝在农民战争的暴风骤雨中惨遭灭顶之灾的全过程。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劳动人民具有“载舟覆舟”的强大力量。登位以后,他以隋亡为鉴,高度关注民心、民情和民意,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诸如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物资充足,生活渐好…  相似文献   

17.
阎延文 《廉政瞭望》2012,(14):64-64
人们不知道的杨广 《剑桥中国隋唐史》如此评价隋炀帝:“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历史上的杨广确实被极端妖魔化了,不仅弑父篡位,夺嫡杀兄,奸母诛弟,甚至“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相似文献   

18.
正作者唐克扬作为独立策展人,12年游历中西方不同国家,漂泊于故土与他乡,他将中西方文化活用在自己的作品当中。著作之一《从废园到燕园》曾被评论家李公明称之为"在历史的尘埃中拂拭出来的图景",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漂泊者的锐气,就像是漫长的时光旅行者,他在用自己的方式窥探关于洛阳的一切。就像唐克扬在《洛阳在最后的时光里》的引子中自己说到:一切魅惑,将从城市失去记忆的那一刻开始……洛阳的兴衰,便也牵系着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春 《党史纵览》2010,(11):36-39
1953年2月.毛泽东在视察安徽省安庆市后.乘“洛阳号”军舰起航驶往芜湖。途中,在与陪同他的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等人聊天时,他突然问道:“安徽有一名叫光升的老先生,还在不在?在武汉革命政府时,我和他共过事。”傅大章答道:“在啊!就在安庆。”  相似文献   

20.
姜义军 《世纪桥》2013,(8):36-38
不管过去了多少年,1931年9月18日,都是铭刻在中华民族心灵上永远的伤痛。本文概述在东北这片土地上不屈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侵略,谱写着顽强斗争的英勇赞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