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胡炜光 《理论研究》2010,(5):38-40,47
公众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组织的科层制结构、传统的人事任用体制、部门或个人利益、信息公开法律的缺失等原因,造成了公众与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致使公众的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解决公众监督政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应该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行电子政务、转变人事任用体制、设立"首席新闻官"和实行政务公开立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在理论基础、制度构建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异,但两者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前提和基础,是直接决定公众参与是否真正形成的核心因素。公众参与则是政府信息进一步公开的民主动力。政府信息在公众参与过程中公开范围更为广泛,公开力度更为加强。两种制度在实践运作中相互促进、互为循环、互为完善。  相似文献   

3.
加速发展县域电子政务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建设新山西的重要途径。由于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度和参与度较低,使得我省县(区)电子政务发展相对滞后。为加快发展县域电子政务,政府一定要统一认识。加强统筹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信息化人才;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不断提升县域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功能。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与善治政府的治理理念、治理模式一脉相承,互动性是电子政务与善治政府突出的共同特征.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与公众互动模式有三个阶段,从初级,中级到高级分别是:管理型互动模式、协商型互动模式和参与型互动模式.参与型互动将是电子政务条件下善治政府的必然趋势,而当前我国政府与公众之问的互动还处于管理型互动的初级阶段,要实现善治政府的要求,达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参与型互动,必须做到三点: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积极推行数字民主,提高公众对政治的参与度;拓展网络舆论空间,加速提高政府对公众的回应力.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当前,公众参与在反腐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继续扩大公众有序参与成为推动我国廉政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客观要求.巩固公众反腐败参与主体地位、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社会廉政文化建设、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等是进一步引导公众合理、规范、有序、合法地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公民是监督政府权力、反腐败和促进地方政府廉政建设的主力军.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廉政建设有助于促进地方政府民主行政的发展,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保护公民权利的实现与全面预防和惩处腐败.然而,我国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廉政建设仍然面临着自身能力限制和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困境.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公民在地方政府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培育参与意识,提升参与能力;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拓宽和完善公民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我国地方政府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对于提高行政立法质量、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相关法律对公众参与的规定过于笼统和抽象、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化水平不高、政府信息公开不足、公众不具有对行政立法的动议权等,完善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必须健全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救济制度,加快行政立法的听证制度建设,以法律形式对公众的动议权作出明确规定,以促进行政立法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闫海  魏萍 《理论建设》2011,(4):64-67
特许经营是公用事业市场化的基本形式,为保障公共利益,不仅要求加强政府对公用事业的监管,更为重要的是广泛、充分的公众参与。信息公开是公众有效参与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重要前提,应当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机制,改变公众在公用事业特许经营中弱势地位。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改革的重点应当是建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协商机制,改进咨询、听证、论坛、对话等传统公众参与方式,以及设立公益董事或监督员,以创新公众参与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理论导报》2008,(5):17-19
公众参与是信息公开的永续推动力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落实对申请权的制度保障,那么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就将藉由可持续的公众参与和行动而获得永续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法制管理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主权的有效保障,是信息社会资源最大化的必然要求。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整合政府信息资源,构建服务平台;揭示和宣传政府信息服务,将"信息"送达普通群众。同时,公共图书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体系中要加快自身建设,寻求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