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我省“县域突破”战略的主要措施和关键步骤。目前我省小城镇建设当中突出的问题是数量多质量差,规划管理滞后,体制障碍大,经济实力弱,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不强。根据我省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实际情况,下一步工作应该首先强调规划,重点加强基础建设,突出强化管理职能,引导发展特色经济,使小城镇真正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载体。  相似文献   

2.
刘莉 《世纪桥》2008,(21):58-61
发展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黑龙江省在小城镇的发展建设上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试从黑龙江省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发展出现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德阳为中心的小城市经济建设是德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跨世纪战略目标,如何加速培育德阳市域小城市群,以实现市县经济的协调发展?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转移区域经济工作重点,调整区域经济工作思路;二、加速德阳市区为基础的市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三、以中心城市发展带动和辐射县域经济和小城镇经济群。  相似文献   

4.
周榜师  黄世贤 《求实》2001,(5):32-35
小城镇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是解决我国富余劳动力的一个有效减压阀,是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龙头产业.本文通过对我省小城镇建设的抽样调查,论证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强县富民的现实选择,提出了加快我省小城镇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国家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转移和农村城镇化的战略举措。近年来铜梁县虎峰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虎峰经济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来抓。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城区面积由原来的0.3平方公里扩展到了近1平方公里,房屋建筑面积增加了近7万平方米,场镇基础设施已逐步趋于完善,小城镇面貌得到一定改观。  相似文献   

6.
刘多兵 《奋斗》2001,(4):15-16
近年来,我们汤源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发展经济促进小城镇建设,实施小城镇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指针,紧密结合县情,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力度,使我县的小城镇载体功能日趋完善,优化了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了我县小城镇城市化、  相似文献   

7.
保靖县地处湖南西北部,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整体经济实力偏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小城镇优势,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实施需要相应的增长极作为平台和支撑。本文研究了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的内在必要性及西三角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现实可行性,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省委为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从战略的高度描绘了吉林省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 ,提出了全面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省、县域突破三大战略。如何实施县域突破战略 ?笔者认为 ,小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载体 ,启动小城镇改革是推动小城镇建设 ,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实现县域突破目标的关键和首要环节。启动小城镇改革的价值思考。小城镇位于城乡结合部 ,依托城市辐射农村 ,在国民经济发展链条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启动小城镇改革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实现农村城市化。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 ,是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的突破口,是整体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从近期看,小城镇建设可以拉动内需,启动市场,营造良好的个私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带动乡镇企业发展,从而搅热区域经济;从长看,小城镇通过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调整产业结构,将以一种新型生产力的方式,成为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主要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吴玉琦 《新长征》2000,(3):16-1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省委七届二次全会也明确提出:“小城镇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我们公主岭市把抓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载体和切入点,将其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提出了依靠社会力量建镇、依靠市场机制活镇、依靠产业优势兴镇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到2002年,全市各镇建楼房250方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0平方米,道路铺装率达到50%,绿化覆盖率达到15%,人均占有绿地1.5平方米,给排水功能齐全,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0%等十几项城市化指标,并…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依据对某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条件的综合分析、估量而谋划、选定的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和实现的基本途径,具体包括在一定时间内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各种战略措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纲领,是编制县域经济发展计划、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和措施的基本依据。而经济学研究的成果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把发展小城镇提高到大战略的高度,摆上议事日程;也是农村改革20多年实践得出的共识、总结出的经验。发展伊犁的小城镇是一个重大的综合课题。我们必须自觉站在全局的高度,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深刻认识小城镇的作用,全面理解发展小城镇的战略意义。 首先,小城镇虽小,但它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不同层次的小城镇是我们各县(市)、乡(镇)行政区域和本片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同样也是当地交通、信息中心,是当地人流、物流的集  相似文献   

14.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以县城为中心的小城镇建设,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立足县域特色则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依靠市场机制推动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要在政府引导下主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设小城镇。”在全国各地积极进行小城镇建设,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形势下,具体细致地研究如何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小城镇发展,对于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贯彻实施党中央的城镇化战略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一、市场机制是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动力利用市场机制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小城镇形成和发展的根源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有…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小城镇建设,合理发展小城镇,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是提高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正确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比率一直低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城市化滞后状态不但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甚至出现了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倒流的现象,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实现社会经济结构合理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就我国的国情而言,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怎样合理发展小城镇,应是我们重点研究的问题。 小城镇建设要尊重规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小城镇的发展是随着我…  相似文献   

17.
《学习月刊》2014,(8):41-42
近几年来,宜昌抓住国家统筹城乡发展、中部崛起战略、三峡后续规划、武陵山区域发展规划和新一轮扶贫攻坚规划、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城镇化、湖北“一元多层”战略体系、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等诸多机遇,充分利用特大城市、县域经济、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在潜力和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质量齐升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以来,我们把小城镇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建立了以市场为导民、多元化的城建投资体系,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镇建设的必然选择。城镇是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发展城镇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选择。当前,在财政紧张、银根紧缩的条件下,建设城镇,发展城镇,必须走多元化投入的路子。这也是由我国处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实践表明,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是发展小城镇的原则,小城镇建设要同产业结构调整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20.
实现城镇化,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出路,也是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为此,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尤其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力繁荣城镇经济,为现代化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