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形象传播是政府形象存在的客观基础.政府形象的产生、形成、发展乃至蜕变、异化都与政府形象传播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微博的出现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形象传播的传统格局,媒介性人际传播业已成为政府形象的主要传播范式,它促进公民尤其是政策受体主体性的实现,促进政策议程设置直接面向政府形象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党政官员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懂得媒体运作规律,掌握舆论引导策略,就能有效地利用媒体,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新的执政环境中,部分党政干部宗旨意识薄弱、党性修养欠缺,对新媒体认识不足,缺乏应对新媒体的经验和技能,因此与新媒体产生了冲突。党政官员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媒介素养,掌握应对新媒体的技能,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  相似文献   

3.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使得政府治理环境发生了很大转变.由此带来政治参与主体的大众化、政治组织形态的虚拟化、公众民意表达的碎片化、主流舆论传播信息弱化等诸多“不适”.面对这一窘境,通过塑造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治理崭新形象、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情监控能力、加强新媒体环境下政府法律法规建设、构建科学立体的网络舆情应急新体系等方式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不断提升政治治理的水平,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今天,政府官员越来越感觉到舆论的份量,媒体眼中政府官员的表现,是群众形成官员公共形象的前提。因此,现代政府官员不能怕媒体、躲媒体、堵媒体,而应该积极地利用媒体来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政府形象是政府行为及其施政效果的客观实在性与公众主观认知的统一。政府形象的主观认知成份,决定了政府形象具有相当大的人为塑造空间。特别是在媒介化的时代,能否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体进行政府形象的传播,已成为政府形象塑造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媒体运作的能力也随之成为衡量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6.
其一,网络新媒体使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生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传播时间上看,微媒体、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大量的社会信息资源能以最快的方式得以社会化传播;从传播空间上看,网络新媒体缩短了空间地域限制所造成的信息传播障碍,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流和获取成本;从传播方式上看,网络新媒体通过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实现了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有机的互动和交流;从传播形式上看,网络新媒体更加立体化、形象生动,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都使在传统意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给党的执政形象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塑造党的良好执政形象,必须从形象主体、客体和媒介三个方面发力:主体上要注重加强普通党员的自身修养和媒介素养,精心打造党员领导干部良好的媒体形象,提升基层党组织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客体上要引导公众遵守网络道德,引导公众有序地参与政治,创新党与公众沟通机制;媒介方面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及时引导网络舆论,积极设置优质议题。  相似文献   

8.
党政干部具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懂得媒体运作规律,掌握舆论引导策略,就能有效地利用媒体,树立党和政府的形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媒体网络环境中,一些党政干部由于对媒体认识不足。媒介素养欠缺,缺乏应对新媒体的经验和技能,产生诸多不适应。要加大对各级党政干部媒介素养的培养和培训,掌握应对新媒体的技能,做到善待媒体、善管媒体和善用媒体。  相似文献   

9.
当今新媒体已经成为各高校媒体形象塑造的重要平台,这一新平台也对高校的媒体形象塑造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北京大学"邹某某微博事件"为具体案例,结合具体数据分析以及个案分析,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媒体形象加以研究和探讨,以期在新时代特色下探索高校形象塑造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20,(4)
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成一个立体化的政务新媒体矩阵,它包括政府门户网站、政务社交媒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数字政府平台。政务新媒体矩阵不仅承担了部分媒体功能,而且在数字空间内丰富了政务媒体的概念,创新了新媒体语境下政府与媒体的新型契约关系。基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数据,研究了我国政务新媒体的整体规划和要素建设,描绘了我国政务新媒体的运动状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对政务新媒体的认知是在发展中不断清晰的,政务新媒体的功能沿着"信息传播—舆情管理—电子政务—数字政府"的轨迹不断深化。当政务新媒体矩阵向高端进化的时候,它不会简单抛弃原有的功能定位,而是按照"向后兼容"的原则整合更新。整合后的我国政务新媒体既是政治传播、意识形态的新阵地,也是信息发布和数字政府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政府形象是政府系统在运作中,自身的行为与活动中产生出来的总体表现与客观效应,以及公众对这种总体表现与客观效应所做的较为稳定的评价。政府形象是政府影响力的组成部分,是政府赢得公众的必要条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新媒体如微博的出现,网民的数量日益剧增。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超过6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45%,手机即  相似文献   

12.
正从历史与现实的相互关照来看,全员媒体是我党党报传统在新媒体时代的继承和发扬,主流媒体需要主动迎接时代变革带来的新挑战,成为社会大合唱的舞台,而不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众声喧哗当中失去了声音,脱离了群众。全员媒体是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概念。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呢?笔者认为既要从我党办报的历史传统中去考察,也要立足当下的新媒体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等.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渠道的交互性与即时性、传播内容的海量性与共享性、受众的个性化与社群化以及受众广泛性与渠道多样性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4.
吕品 《党的建设》2012,(11):42-44
2010年,自微博这种新媒体勃兴以来,普通民众只要有能力、有条件使用新媒体,不需要精心选择、不需要流畅的文笔和严谨的思路,只需要鼠标一点,就可以实现传播。这使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发布信息,并使信息在整个社会空间中迅速传播开来。中国已进入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媒体的全媒体时代。从中国媒体与政治的关系角度来说,2010年是微博元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的深入发展,网络集群行为逐渐成为网民集体行动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近年发生的一些网络集群事件中,处于短信时代的厦门和处于微博时代的宁波"PX"事件,成为了民众参与和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典型性事件。通过比较研究这两起典型事件,考察媒介化时代中民众的政治参与以及政府的回应,从而探讨网络集群行为与政府形象塑造两者之间的深刻关联,有助于为地方政府科学有效提升执政能力和增强自身形象提供分析与经验。  相似文献   

16.
《探索》2015,(4)
政党形象是执政党的一面旗帜,是执政的重要软实力。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给党的执政形象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但也带来重大挑战:党的利益表达功能受到冲击,执政形象受损;网络环境中形成的"意见气候"直接影响、制约、倒逼党的执政活动,影响党的执政形象;信息网络环境极易使党员干部的形象放大,尤其是负面形象,极易产生"蝴蝶效应"。应对挑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党与社会沟通机制,塑造主动、坦诚的执政形象;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引导和监督,及时引导网络舆论;要适应新媒体环境,重点塑造党员干部的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17.
正新媒体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等,相对于报刊、广播、电影、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任何一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都会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重要影响。新媒体时空局限性小、科技含量高、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催生了新的文化生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主要是指政府或者危机管理决策者在面对公共危机时,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或其他控制手段,对社会进行管理的信息传播活动。有效的公共危机传播管理能引导社会舆论、促进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整合社会资源应对危机,做到转危为安。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的手段曾主要是大众传媒,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在危机传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使危机传播主体多元化,危机传播方式多样化,加大了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成为新时期加强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形势和需求,石家庄市新华区积极推动融媒体建设,以"石家庄新华发布"为首的新华区融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便利的特色和优势,打造更加"接地气"的宣传工作新平台,形成基层新媒体为民服务新阵地,为政治、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整合资源,打造主流声音传播平台利用新媒体高效、快捷、便利的优势,区委宣传部统筹整合全区宣传系统各层级、各单位现有微信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组建贯通"区、乡镇街道、社区"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或者说高度媒介化的社会,Web2.0时代乃至Web3.0时代在一夜之间悄然改变了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改变了社会生态、政治生态、媒介生态。最显著的变化是,传媒由国家、机构或精英控制的时代正在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全民信源与全民传播的时代。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党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在媒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正在担负起新闻宣传主力军的作用。然而,新媒体也是双刃剑,利弊共存。不论你喜欢不喜欢,新媒体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