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我国非常重视人民陪审员制度建设。2007年9月,我国第一次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对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但在司法实践中,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加强人民法院司法管理工作水平,是人民法院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法院司法水平的高与低,司法形象的好与坏,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息息相关。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必须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的要求,把全面推进人民法院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职业化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体制改革进程中,司法能力建设是核心内容。探讨司法能力建设应当尊重司法规律,在司法权所能涵盖的范围内进行;如果不考虑顶层设计的安排,司法能力供给不足与司法系统自身的管理以及法官的数量、素质等因素直接相关,因此,提升司法管理能力、司法技术能力和司法保障能力应当是司法能力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王天航 《学习月刊》2010,(20):117-118
房县法院充分发挥能动司法作用,以凋解为主要手段,能动司法,和谐司法,依法开展民商事审判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着力构建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为促进和谐房县、平安房县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崔杨 《前线》2023,(12):60-63
进入新时代,首都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建设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法治中国首善之区目标,在完善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领导体系、规范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提高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水平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全面深化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形成了一批具有北京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首都司法行政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司法权是至关重要的执政权,司法权威也是执政权威的重要内容。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树立和维护司法权威的有效途径,努力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可靠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7.
贾石松 《学习月刊》2013,(20):82-83
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同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司法权威、实现法院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黄冈两级法院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紧紧围绕提升司法公信目标,深入开展以“做公道法官、办公正案件、创公信法院”为主要内容的公信法院创建活动,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强化审判职能,扎实做好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各项工作,司法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前不久,省高院院长李静、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和市长陈安丽到黄冈中院调研时,对法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肖凤鸣 《奋斗》2007,(6):47-47
多年来.人民法院在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上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也有少数法官不规范的司法行为、不严格的司法程序,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形象.降低了司法权威的公信度。因而,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质量、弘扬司法正气、树立司法权威.以和谐社会建设者的崭新姿态全面发挥职能作用。是新时期人民法院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许前飞 《唯实》2014,(11):4-6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庄严宣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强化责任与担当,不失时机又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10,(1):F0004-F0004
2009年11月3日至5日,“科学发展与和谐司法”论坛在重庆市荣昌县举行,来自北京、河南、广东等22个省、市、自治区的司法代表云集荣昌,共话“科学发展与和谐司法”,共同探讨我国司法如何实现自身和谐并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生活(青海)》2012,(11):I0005-I0005
茫崖矿区人民法院党组坚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贯彻司法为民,提升司法公信力和人民法院形象为载体,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改进机关作风、推进法治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茫崖法院各项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闻斋 《求贤》2011,(11):16-16
认真地对待常识,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司法活动和司法改革发展过程中.却出现许多与法治的常识和司法的规律要求不符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人》2005,(14):F004-F004
近年来,吴忠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司法为民为基点,以司法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基层建设为基础.以司法改革为动力.确立了突出“公正与效率”一个工作主题,狠抓“强化审判和执行工作、推进法院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审判与诉讼环境”四件大事,增强“七项司法能力”的一、  相似文献   

14.
加强队伍建设是提高司法效能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想不断提高司法效能,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加强法院自身建设特别是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取得党和人民的大力支持,正确树立人民法院的权威和公信力。这就须要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抓好工作作风建设这个关键,抓实司法能力建设这个基础,才能使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实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公民社会在不断孕育成长,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司法需求的增长同司法能力滞后之间的矛盾已逐渐成为当前法院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反映在少年司法领域,就是少年司法的审判实践与社会公众对少年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之间尚有较大的差距,人民法院面临着如何充分运用司法智慧,履行少年司法工作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少年司法制度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审判公开到司法透明度的演变过程是司法公开的内容、方式、程度扩张的过程。随着司法透明理念深入人心,在社会指标运动及法治指数的影响下,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随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纷纷探索设计司法公开评估体系以评估司法公开的水平。2013年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大力加强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意见》,为司法公开评估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更加注重司法公开内容的精细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强调司法公开载体建设的重要性。今后的司法公开评估体系建设将坚持司法公开中内容公开和方式公开并重的理念,并在现有对内容评估标准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司法公开方式评估标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刘世雄 《共产党人》2005,(20):i0003-i0003,F0003
2005年以来,彭阳县人民法院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和上级法院的领导、监督、关心支持和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保证司法公正,努力实践“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认真落实司法为民的各项举措,全面加强审判和执行工作,不断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为打造“平安彭阳”。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24):46-4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刚刚成立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调研时强调,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最有效的手段是法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成立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进入新阶段,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激发社会创造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树立我国改革开放的良好国际形象。孟建柱同时指出,要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坚持改革创新,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努力创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9.
桑先军 《唯实》2011,(8):159-162
司法行政权是一项行政管理权,包含着培育社会自治、促进公民民主法治等内容。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价值追求,而且,司法行政权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在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司法行政机关加强与创新管理体制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需求迅速增长与司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智慧司法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广泛应用虽然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赋能,但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保障人民权益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字经济赋能司法的逻辑必须坚持人民权利的司法保护,这就需要从人民的智能诉求、公正的智力要求、治理的智治需求等方面入手,分析赋能可能面临的风险与障碍。在权利保护语境下,数字主权安全与私权保护的双核心地位应得到突出。同时,社会价值合理呈现下司法工作机制与包容性司法责任追究机制的构建也是必要的。随着“当事人中心”的走向、上下联动与观念创新等规制路径的探索和实践,智慧司法建设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