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正由温坊战斗和松毛岭保卫战组成的松毛岭战役,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中国革命进程中非常有特色的一场战役。1934年9月初的温坊战斗,中央红军以出色的运动战术,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中央红军主力获得的唯一一次胜仗;9月下旬开始的松毛岭保卫战,为迟滞国民党进攻步伐,掩护中央红军转移,实施了7天7夜的阵地战,付出了重大牺牲。两次战斗凸显了毛泽东正确革命道路与"左"倾错误执行者瞎  相似文献   

2.
1933年10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1934年9月初.为掩护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红1军团、红9军团、红24师及福建苏区地方武装奉命在松毛岭一线构筑工事.抗击国民党东路军从连城向长汀推进。连城松毛岭郭公寨.是松毛岭阻击战的前线指挥部。  相似文献   

3.
正信丰新田百石村,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在这里,中央红军打响了长征第一仗,取得了第一个胜利;在这里,长眠着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师长;在这里,矗立着长征路上第一座烈士墓碑。近日,笔者走访了长征第一仗旧地中央红军长征第一仗:信丰百石战斗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红军被迫进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0周年。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之后,留在南方八省十五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在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20万国民党正规军,有力掩护了主力红军长征,而且保存了党在南方的组织,保持了党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央红军长征前后,福建地方武装、游击队及广大人民群众,怀着保卫苏区、保卫胜利果实的强烈愿望,积极行动起来,为配合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展开了顽强阻击,为红军长征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浴血松毛岭长汀历来是中央苏区的“东边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国民党军队发动的第五次“围剿”,就把北路和东路作为作战重点,摆上重兵,企图“第一步先攻下宁都、长汀,然后再进取瑞金、兴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把1934年8月2日至9月底的温坊(今文坊)战斗和松毛岭战斗合称为松毛岭战役。因为这两次战斗是这一战役的两个阶段,而不是互不相干的两次独立的战斗。军事意义上的"战役",权威的解释是为实现一定战略目标,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战斗的总和"。温坊战斗和松毛岭战斗,是为执行中革军委第五次反"围剿""六路分兵"、"全线抵御"战略,在中央苏区东线这一路唯一的一次系列战斗,符合"战役"的意  相似文献   

7.
闽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长征前一年,闽西苏区军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红军长征后,闽西红军游击队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援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积极配合了红军长征,对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本文试对红军长征前后闽西革命斗争作简略述评,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 一九三三年九月,蒋介石纠集一百万国民党军队,二百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以五十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中央苏  相似文献   

8.
正松毛岭阻击战是1934年秋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前夕在中央苏区东线的最后一场重大战斗。松毛岭在福建省连城县与长汀县交界线上绵延80多华里,是守护中央苏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长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1934年6、7月间,国民党军队分6路向中央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蒋介石为消灭红军,彻底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调集大批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反革命"围剿".其时,抚州域内共有六个全红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抚州红色区域西南部紧连着中央苏区的吉安和赣州,东北部与赣东北苏区接壤,东部与福建的邵武、建宁、泰宁毗邻,西北部大部是白色区域,小部则是游击区域.抚州红色区域是中央苏区的前沿阵地和天然屏障,也是中央苏区连接赣东北苏区的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民党军要进占中央革命根据地,必须突破抚州红色区域这个重要门户.因此,抚州红色区域成为红军与国民党军争夺的战略要地.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中,第四、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就在抚州区域,在此期间的战役战斗尤为频繁和激烈,这些战役战斗的胜负对中央苏区的兴衰产生过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征中,先后有两个作为党和红军最高领导机构的"三人团"。这两个"三人团"对红军长征的影响完全不同。1934年5月,由于博古、李德推行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军事战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严重困境。博古、李德打算在必要时撤出苏区。  相似文献   

11.
正松毛岭阻击战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期东线战场上一次极为惨烈、极为重要的战斗,时间在1934年9月下旬。由于这次战斗发生在中央红军长征前夕,国共双方都处于混乱之际,留下来的史料很少,史书记载也不多,以致国共双方到底投入多少兵力参与这次攻防战,至今仍莫衷一是,在叙述上有的明显夸大,有的又说的很少,因此,有必要再作一番考证,还历史本来面目。一、关于我方参战部队及兵力  相似文献   

12.
一、刘总长受命组建中央教导师1934年夏,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紧张激烈.党中央错误领导者推行王明“左”倾路线.排斥毛泽东对红军的正确领导,全面推行单纯防御的错误方针,造成反“围剿”战斗屡屡失利.苏区日益缩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的第三仗中村战斗,是前后五仗中时间打得最久,战线最长,战斗最残酷,战果最大,红军牺牲最多的一场山地鏖战。中村战斗迅速改变了战局,为最后打破敌人“围剿”奠定了基础,在红军战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何志明 《党史文苑》2011,(23):40-43
说起第五次反"围剿",熟悉中共党史军史的人都很清楚,正是因为李德、博古错误地指挥,红军以攻坚战同国民党军队拼消耗,使自己大伤,将原有的苏区丢失殆尽,红军力量遭到极大的挫损,结果被迫放弃中央苏区,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李德是德国人,乃共产国际为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0周年。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之后,留在南方八省十五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在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20万国民党正规军,有力掩护了主力红军长征,而且保存了党在南方的组织,保持了党的政治影响,保存了党的骨干力量,保持了党在南方的革命战略支点,保存了红军游击队的基本力量,成为全面抗战爆发后组建新四年的红色源流,  相似文献   

16.
1934年4月27日晚.著名的广昌保卫战以红军败走广昌.退守赤水、头陂一线而告结束。这场历时18天的阵地战、消耗战.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中损失最大的一仗.参战部队伤亡5500余人。广昌失守后.国民党军步步紧逼.中央苏区面积日益缩小。红军节节失利,陷入困境,被迫撤离根据地.踏上了长征之路。  相似文献   

17.
(九)坚持三年游击战争(一九三五——一九三七年)一、主力红军长征后的政治环境由于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没有被粉碎,主力红军乃于一九三四年冬,在江西会昌一带突围,离开中央苏区,实行万星长征。当时在中央苏区还留有部分主力红军和地方部队,由项英同志领导,以坚持“保卫苏区”的方针。在长征的主力红军已远离苏区而转战湘、桂时,国民党仍然保有很大兵力在中央苏区进行“清剿”。我们的红军虽然在瑞金、会昌之间进行顽强的战斗,并消灭敌之第三师的一个旅。但由于硬拼硬打,不仅不曾挽回严重的局势,并且整个中央苏区都  相似文献   

18.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以及在红军长征初期战略转移中的接连重创,使得党和红军处于生死边缘。遵义会议在这一危急时刻,"重整行装再出发",以科学运行党内政治生活化解党内分歧、消除党内矛盾,实现了党的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19.
1932年至1934年,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指战员在江西抚州境内,与国民党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期间,他光明磊落、正气凛然,对苏区群众和红军指战员无比爱护、关心,与当时的"左"倾军事教条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被迫进行的.当时,宋庆龄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为红军的长途转战而担忧,为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而欣慰.在此期间,她曾从各方面对党和红军的斗争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当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时,宋庆龄即于1933年9月作了《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的著名演讲,指出:"广大的苏维埃区域已经在中国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