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看姚金兰与张永江陈杏年提起和平里街道安德里居委会主任姚金兰,或许人们并不陌生。她的事迹曾被报刊广泛宣传,一度引起不小的反响。姚主任是位64岁高龄的老人,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无私地将晚年生涯牢牢地系在了街道工作上。她热爱这项事业,钻研这项工作,在她的带...  相似文献   

2.
徐朝 《奋斗》2009,(6):33-34
有一位老人,她将她的一生献给了社会福利事业,为了残疾同胞,她花甲之年开始了艰辛的再创业之路,如今,74岁高龄的她仍在勤奋地工作着。她用生命中的每一天书写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格言:她用一种无私的爱默默地诠释着“上为党政分忧,下为民众解愁”的人生誓言。她总是满脸笑容地说:“我这一生没吃过什么好的,也没穿过什么像样的,但是,我活得很值!”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王桂荣。  相似文献   

3.
王守兰,一位年逾花甲、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曾是一个孤儿,人生道路坎坷,留下的却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她是一名企业家,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直至拥有上千万元的资产;她是一位慈善家,无私资助社会福利事业,义务收养孤儿和孤寡老人,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社会福利慈善会;她更是一位义重德高的奉献者,将价值近千万元的长春守兰福利大楼无偿地捐献给了政府…… (一)艰苦创业路 1983年,正在为全家人生计苦寻出路的王守兰偶然,发现长春市产院的病人不能及时买到红糖、卫生纸等必需品。为了方便产妇,也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同年 1…  相似文献   

4.
在漯河,有这样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她本着“先做人,再做事”的原则,秉持“尊重老人的今天就是尊重自己的明天”的理念,把老人当亲人,把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爱护体现到工作中,用真情感动老人,细致入微地为老年游客服务,获得了老年游客的广泛好评。她就是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敬老之星的原素琴。  相似文献   

5.
“按村民的心思拍板定音”“决策讲民主,办事重民意”,张国华当上村支书不久,就把这句话写在了工作笔记本扉页上。不过,这是碰过“钉子”后,他用心琢磨出来的。1989年秋后,刚当书记的张国华,急于为群众办几件实事。他看到村北与邻村搭界的一片地长年浇不上“引...  相似文献   

6.
王金山是浠水县实验小学的一名女教师,也是一名副校长,1968年从事教育工作,1978年入党。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她像一支红蜡烛,无私地燃烧自己,用挚爱和温暖把孩子的心照得亮亮堂堂。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为了不误人子弟,提高学生的素质,王金山老师自参加教育工作起,就坚持学习业务知识和文化知识。多年来,她用“钉子”精神,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研究,钻研教学方法,她还坚持参加了大专中文函授,获得了大专文凭。除此之外,她还涉猎了音乐、美术、体育、自然、计算机等学科。30多年来,她白天工作,晚上学  相似文献   

7.
去年5月,鞍山电视台《热点关注》栏目播出了《执行咋就这么难》的节目,就台安县法院执行局对村民张国华夫妇5000多元欠款一拖9年不予执行的问题予以曝光,披露了个别执法人员工作中存在的滥用职权、无视当事人合法权益、态度蛮横等问题。节目播出第二天,5000多元钱就送到了张国华的手上。不久,鞍山市法院系统以此为契机,对类似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对节目中涉及的执法人员给予了撤职处理。“9年没解决的问题通过新闻媒体督办一天就解决了,《热点关注》真是帮我办了一件大好事啊!”村民张国华兴奋地说。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代以来,闽粤边区一直传颂着一位令人敬仰的革命母亲、红军“阿姆”——李梨英。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是她,为了党的事业,鞠躬尽瘁,呕心呖血,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五个亲人;是她,在几十年漫长的革命征途中,无论是艰苦卓绝风雨如磐的游击战争岁月,还是白色恐怖魑魅横行的地下斗争中,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总是那么忠贞、坚定、勇敢、顽强,始终如一地服从革命的需要,从事着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她以自己不朽的业绩,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1996,(3)
邓颖超的“夫人风格”邓颖超是位独立性强、事业上有极大成就的伟大女性。1925年她和周恩来结婚,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和周恩来一起工作的国民党著名将领张治中,按当时惯例,见了邓颖超称她"周太太"。邓颖超不同意这样称呼她,几次对张治中说...  相似文献   

10.
翟和平 《实践》2013,(10):25-25
“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民的梦,而老年人作为共和国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的梦想更应当被重视。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风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洲里市南区街道办事处辖区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敬老爱老视为己任,让每个老年人幸福成了他们最大的梦想。“邻居家的老人也需要我”关凤君已年过六十,独自一人坚持照顾常年卧病在床的父亲,尽管如此,她仍要腾出时间去照料邻居家的老人。邻居郭大娘小脑萎缩经常迷路,有一次竟失踪八小时毫无音信,她听说后急坏了,马上冲出去寻找,  相似文献   

11.
天敬香在大姚县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女强人,被誉为“播撒光明的使者”。1980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楚雄卫校,实现了立志从医、为民解除病痛的夙愿。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1983年金秋时节,她被分配到赵家店乡卫生院工作。为了使自己尽快成为一名能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的好医生,一方面虚心向老医生学习请教,一方面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12.
郊区太阳村镇四合村红庙屯农民谭美兰老人,今年已71岁了。解放前,她参加过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后,她又参加过剿匪、土改等工作。至今还默默无闻地住在乡下,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她用自己的行动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优良品德,她不愧是一位革命的老人。  相似文献   

13.
盲残人籍雅琴是闻名全省的优秀共产党员,她为残疾人事业奉献了全部爱心,《党员之友》曾于1991年做过详细报道。这里介绍的是她最近的一件事。去年深秋的一个夜晚,从四平市铁东区一个普通的住宅里,传出了一对妇女凄惨的哭声。这哭声惊动了左邻右舍,也惊动了因感冒发烧卧床昏睡的籍雅琴。她支撑起虚弱的身体,循着哭声推开了这家的门。她听见一位老人在屋外哭,一位年轻妇女在屋里哭,几个邻居正在七嘴八舌地苦苦劝说,可是无济于事。原来,这家住的是母女俩。在屋里哭的叫李春梅,是一个可怜的聋哑女,在屋外哭的是她的母亲。几个月…  相似文献   

14.
责任感     
《学习导报》2011,(11):31-31
一个故事发生在日本。说的是一名少女到东京一家酒店做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厕所!上司对她工作质量的要求特别高:必须把马桶擦洗得光洁如新!怎么办?是接受这个工作,还是另谋职业?一位前辈看到她的犹豫态度,不声不晌地为她做了示范。  相似文献   

15.
李乃全 《先锋队》2011,(1):24-25
在纪检监察系统信访部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的女同志不多,方山县纪委、监察局举报中心主任刘晓红就是其中一位。她用女性特有的思维和坚韧的作风,在纪检监察工作中仗义执剑,用单薄而又坚强的肩膀扬起了事业的风帆。她先后两次捧回“省、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先进单位”奖匾;本人也多次受到省、市和县的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16.
韩素音女士是一位外国人,但却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有着深深的了解和深深的同情。她热爱中国,从心底里把中国革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视为崇高的和有希望的事业,并以她的笔向全世界作了准确的描绘和热情的歌颂。她从自己的实地勘察和切身感受中,强烈地升华出一种意识:只有毛泽东,才是中国的根基、希望和契机。毛泽东的历史,就是新中国诞生和发展的历史;毛泽东的意志,就是中国人民走向解放和富强的意志;毛泽东的理想,就是全世界四分之一人日在96O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理想。她说,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少先队事业.为了塑造孩子们美好的心灵.她奉献了自己美好的青春.把最炽热的爱献给了孩子们。她就是甲秀小学大队辅导员胡莉莉。胡莉莉1988年分配到甲秀小学.1990年因工作需要担任了该校大队辅导员。甲秀小学是一所有少先队光荣历史的学校.1980年以来多次获得“全国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少先队红旗大队”等光荣称号。担任这样一所学校的辅导员.小明既感到光荣一又感到责任重大。为此,小胡虚心地向有经验的中队辅导员老师们学习.边学边干,凭着一颗强烈的事业心.工作很快进入了角色。担任大队辅导员工作7年来,小胡按照上级…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一位学生喜爱的老师,也是一位优秀的中学校长,更是一位模范的共产党员。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家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他在从江县下江镇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二十四载,为下江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就是模范共产党员、从江县下江镇下江中学校长石玉平。  相似文献   

19.
宋美龄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她生于1897年。于2003年在美国去世,奇迹般的跨越了三个世纪。与蒋介石的婚姻,使她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夫人。在很多人眼里,她不仅是蒋生活中的温柔伴侣,同时也是他事业上的有力助手。在蒋介石控制政府的时代,宋美龄参与了多项公益活动,广为人知的包括新生活运动、童子军运动、农村服务运动、妇女儿童保育工作等,并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果,可以说为蒋介石提供了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艾迪 《党课》2014,(15):110-112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中国正在步人“老年化社会”,不仅养老护老的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发显现。为了让自己能够老有所为,不少老年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书法绘画、传统手工艺和乐器,组建健身舞队及中老年模特队,老年大学更是“一位难求”,这些老年人奉行的是主动出击,找寻自己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