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迅  孟昕 《探索》2006,(1):139-141
在对重庆市外资企业进行定性分析基础上,结合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第二产业中外资控股有助于提高外企的生产效率;中外商合作企业比外商独资企业有更高的生产率;港澳台资本对生产率的提升明显不如国外资本。  相似文献   

2.
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问题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其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引资的主要形式。1979—1999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3060亿美元,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10%,占新兴国家和地区吸引外资总额的30%。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金额仅次于美国。外资的大量流入增加了国民总产出、出口、税收和社会就业,提高了国民和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但是,我国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引…  相似文献   

3.
港澳台企业和其他外资企业技术外溢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英 《学习论坛》2005,21(2):40-42
从分省市的统计结果看 ,港澳台投资企业并没有产生技术溢出效应 ,而其他外资企业的技术效应比较明显。文章进一步分析显示 ,其他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不受区域技术水平的影响 ,但港澳台投资企业技术溢出效应更容易在低技术差距地区产生。  相似文献   

4.
梁曙霞 《唯实》2007,(4):64-67
从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上看,跨国公司将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珠三角地区作为直接投资的首选地区。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了理论综述的基础上,分析外商在华投资的区域分布特征,并提出南京应对外资区位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许永梅 《世纪桥》2008,(5):69-70
“两税合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有限,但对投资的产业结构将产生影响,并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比重。  相似文献   

6.
外商在华投资“独资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化”的趋势正在加强,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投资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对我国企业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外商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正在加强一般来说,外商在华投资“独资化”的方式有两条:一条是新建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合资”方式是外商进入和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七八成的外资是通过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的。但从1997年以来,我国新批外商独资企业的数目开始多于合资企业的数目。从1998年起,外商独资企业的合同外资金额开始多于合资企业。而从20…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劣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湖北省积极改善经济环境,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成效显著。但与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沪、粤、苏、浙等省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本文拟对湖北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势和劣势作一分析。一、湖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势1.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一是湖北工业门类齐全,企业种类众多,在全国40大类工业行业中,湖北拥有39类,各种企业总数达369559个(1998年数)。二是工业企业呈金三角分布,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的三大走廊七大基地:即武汉至黄石一线分布了众多的钢铁企业,形成了长江沿线钢铁走廊,是全国三大钢铁基地之一;武汉至十堰一线分布了…  相似文献   

8.
努力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加速技术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翔 《学习论坛》2005,21(3):43-46
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带来广泛的技术转移效应,这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在数量方面已经名列前茅,但所获得技术转移效应相对逊色。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应当及早地把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从资金输入转移到加强技术转移效应方面来。政府应当适当地调整优化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让外商直接投资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举办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经济技术交流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投资环境迅速得到改善,外商来华投资越来越踊跃,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用较小的代价引进了一批先进技术、关键设备,活跃了国内外贸易,扩大了劳动就业和培养了人才,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就加入 WTO与美国、欧盟分别达成了“双赢”协议,为中国早日加入 WTO排除了最大的障碍。加入 WTO,意味着我国将从半开放、半保护状态走向全面开放格局,意味着我国的经济活动将执行国际经贸规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经济法律及各项经济工作将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调整。以下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加入 WTO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一、加入 WTO,将迎来新一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热潮   加入 WTO,我国的投资环境将发生实质性改善:国内各产业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减少,市场将多领域、深层次…  相似文献   

11.
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带动效应变动的情况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历史大概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1年,这一阶段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起步阶段,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和金额都较少.  相似文献   

12.
外商并购控股我国企业的模式、动因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第五次国际跨国并购日趋激烈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外商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增加 ,出现了协议收购、增发B股、新建型间接收购等许多新的并购模式 ,并且每一种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应性。外商并购我国企业 ,除其本身具有的优势外 ,中国的市场、工业基础、劳动力与自然资源等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在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增强对外商投资吸引力的同时 ,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外商对我国企业并购控股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 ,西部各地区发展的资金瓶颈也越来越明显 ,各地不约而同地大力进行招商引资 ,特别是加大了对外商直接投资引进的力度 ,但效果并不明显。在此过程中 ,更多的西部地区都比照东部的做法 ,忽视了对地区特性和外商直接投资动因的分析 ,西部地区在这两个方面同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别 ,因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不能比照东部的做法 ,而只能有目的、有步骤地逐步进行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14.
魏建  王超 《理论学刊》2012,(1):45-49
汇率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问关系的研究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在借鉴当前实证研究的经典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实证分析了影响山东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与山东外商直接投资呈负相关关系,山东经济发展水平与山东外商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关系,而山东经济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山东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并未产生重要影响.由此,政府在制定引资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优化外资结构,实现引资总体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达到6900多亿美元,已经连续14年成为吸收FDI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关于FDI的争论以及限制FDI流入的观点也在增加。FDI的作用大量产生于我国的实际经济生  相似文献   

16.
作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过高的税收损失成本、环境污染、产业和地域分布不平衡、技术扩散效应不理想等,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为趋利避害、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应提高引资质量、实施区域倾斜政策,制订反垄断法,加强产业政策和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外商直接投资中,主要存在投资流向不合理、企业技术外溢效应不理想、民族企业出口空间受挤压等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外资行业准入政策,加强对外企进口的管理,并努力为出口贸易创造良好、公平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应努力做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工作,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改革开放20年来,在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我国海外企业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并在海外直接...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入世和经济强劲增长,外商来华投资出现了新的热潮,尤其是技术产业投资发展迅猛。美欧、日本、韩国等大批跨国公司从市场战略、  相似文献   

20.
宣晓春 《新长征》2006,(8):24-25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1、民营经济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年,我国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比重约为42.8%,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比重约为12.6%,二者之和约占GDP的55%。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比重约为15%,两者相加约占65%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