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7 毫秒
1.
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按照其演进的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每个时期政治发展理论所受的理论影响和时代背景不同,因此,每个时期的政治发展理论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也不同.而当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正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的变换中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国外政治稳定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发展政治学家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时,对政治稳定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西方尤其是美国政治学者对政治稳定理论研究的背景入手,着重梳理了当代西方政治稳定理论领域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学派,比较历史学派、政治系统分析学派、社会心理学派对政治稳定的理论研究,并概述了各自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最后提出了自己简单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主导"教学模式的含义和意义"问题主导式"教学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倡导的一种教学法。"问题主导"教学模式的引入,有助于士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所以在士官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主导"教学模式是推进科学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头脑的一次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4.
政治发展理论的兴起,缘于两种学术潮流的影响:一是20世纪40年代末及50年代关于发展的区域性研究的扩展,即学术研究中心从欧美转向第三世界;二是政治学自身的“行为主义革命”。这两股潮流汇合在一起,形成了以“政治发展”为研究主题,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政治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历史主要历经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精英政治、20世纪60、70年代的新左派学生运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理性化政治参与三个阶段。它启示我们,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同时不必过分夸大大学生的政治冷漠。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政治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新政治"现象,并日益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它不仅反映了人类活动与大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全局性关系,也反映出权力拥有者面对经济发展和生态危机的矛盾所采取的博弈行为,更反映了普通民众对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环境所拥有的话语权的表达程度,它是生态问题政治化社会化的一种新的政治形式。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一些知名学者的研究和著述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界讨论的热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中国探讨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内容与视角。但是我们又不能简单地移植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而应立足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研究和运用这一理论。为了推动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发展,就有必要探讨该理论在中国的现实基础和实践条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40年代,苏联作为一个完全不同于欧美的政治符号,在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吸引了各国的目光。来自东西方不同国家的文化人士成为访苏现象的创造者和"红都"印象记录者。在他们的笔下,展现了苏联迥异于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也反映了这一时期苏联政治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态政治是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西方兴起的旨在解决生态环境危机的一种新型政治.在我国,面对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同样需要实现生态环境与政治的结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政治建设.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生态政治内涵,体现了我们党面对生态环境危机的政治解答,是引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政治发展理论和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进展迅速。外生性的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被用来解释中国现象,并逐渐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理论。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内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日益关注,不仅在数量上有显著的增加,在理论上也有相应的创新,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日本一些激进的学生团体要求社会和政治革命。1969年5月,盐见孝也、田宫高磨等激进派组成了“共产主义者同盟赤军派”。田宫高唐等人认为,“应该改造社会主义各国,作为日本革命的基地,也作为世界革命的国际基地。先在社会主义国家做好武装斗争的准备后,再重新登陆日本”。他们认为,朝鲜是地理距离最近的“和帝国主义有敌对关系的国家”,是“最近的反美国家”。所以他们决定劫机飞往朝鲜。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由来已久。但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却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二十多年来特别是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开以来,学术界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著作,但这些著作一般都着眼于“怎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实践问题,而对纯理论的问题,特别是像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这样的“元”问题并没有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3.
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解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民主发展、政党政治变革等重大变化的理论基础和中心环节.新马克思主义及其关于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在20世纪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大阶段,即二战前的形成时期、二战后的鼎盛时期和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多元发展时期.这一理论主要讨论了传统的工人阶级、以白领知识劳动者为主体的新中间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内部分化以及知识分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仍然具有强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价值由核心价值、社会政治主体价值、社会理想价值三部分构成.在中国近代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关于社会主艾的理解和诠释有很大差异.当务之急,是要从20世纪60-70年代的激进思维中走出来,实现从斗争到宽容的政治价值理念转换.宽容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应然前提,宽容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理想状态,以宽容为标的的社会主义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5.
夏春涛 《世纪桥》2006,(4):44-45
丁晓兵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 80年代初参军入伍,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的成长轨迹彰显了当代中国军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折射出一种时代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启迪。丁晓兵是新时期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突出典范。丁晓兵以“战时忘死,平时忘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是新时期涌现出的优秀党员、优秀军人的杰出代表,为党旗、军旗增添了光彩。在战场上,他经受住了生与死  相似文献   

16.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哲学底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提出: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并论述了五种需要的关系.马斯洛晚年又在自我实现的需要之后增加了第六种需要--超越性需要.马斯洛从五种需要层次到六种需要层次理论的发展,正是现代西方哲学由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存在主义向60年代后的结构主义过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提出",中国模式"中不仅有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更重要的是有"政治模式";而"政治模式的核心"是"英才主义民主",也就是"威权主义政治"。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有一次"新权威主义"问题的讨论,但因讨论题目离现实太远而不了了之。现  相似文献   

18.
政治沟通的学术研究在20世纪40 -50年代的美国兴起,由卡尔·多伊奇创立和发展.政治沟通理论既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基本主体,又是政治分析框架中的重要一环.政治沟通无论作为研究的对象还是分析的工具,在国内外都有不少的研究成果.文章主要利用政治沟通理论和方法,以结构功能主义为视角,同时采用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的观点,对中国乡村政治沟通进行一番分析、阐述,力图剖析乡村政治沟通制度及其运行过程中的障碍与原因,提出完善中国乡村政治沟通的路径与对策,促进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军 《理论学刊》2002,2(1):82-85
列维—斯特劳斯是西方结构主义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 ,也是结构人类学的创始人。其结构人类学的思想是在吸收结构语言学、法国社会学派、精神分析理论等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理论基础上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主要体现为对“无意识结构”的建构 ,而在方法上则主要体现为一种以“共时性研究”为主的研究特色。这种特色无论是对结构主义还是人类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詹勇 《学习月刊》2010,(16):86-87
在当今世界大组合大转折的时代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强劲生存发展,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和运动,其中后现代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是西方后现代(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是欧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产生,对18世纪以来以启蒙思想为代表的现代社会所确立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的否定、解构、超越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