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940年秋至1941年春的第二次反共高潮,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史上最为严重的政治事件。在这次反共高潮中,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中国内战和投降的危险空前严重。在这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利用在国统区的特殊条件,从始至终地协助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决策,并领导和团结国统区的抗日力量,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事变前认真分析形势,指出国际局势的变动将促使蒋介石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正发生在1939年的"十二月事变",是阎锡山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对山西新军和抗日民主政权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进攻的统称,这次事变波及山西全省。在晋东南,晋绥军孙楚部暗中勾结日伪军,进攻抗日决死队第三纵队和抗日民主政权机关,制造了晋(城)沁(水)阳(城)事变。十二月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妥善处理了这次事变,既打击了山西反共顽固派的妥协投降阴谋,  相似文献   

3.
1941年1月初,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皖南事变的前前后后,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战斗在华中敌后第一线,一方面将所了解的情况及时向党中央反映,并参与党中央对反共顽固派斗争的决策;另一方面,直接领导了华中抗日军民同顽固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为克服投降逆流、争取时局好转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60年前,在安徽泾县的茂林地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它是国民党顽固派为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而一手制造的千古奇冤,是国共关系史以及抗日战争历史上的一个惨痛的同室操戈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李辉 《湘潮》2021,(2):48-50
1940年秋至1941年春,国民党顽固派阴谋策划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使中国共产党遭受了巨大损失,国共合作濒临破裂。面对严峻的危机,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出《中共中央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化解危机,狠击第二次反共高潮,打击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嚣张气焰。同时,此举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对中国抗战的政局和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倡导并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顽固派坚持片面抗战和反共立场,把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和力主抗日的民主进步人士、青年学生视为眼中钉,肆意镇压。现就国民党顽固派在江西制造的一系列反共反人民的暴行概述如下: 一、诋毁、偷袭抗日游击队 “芦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于1937年10月达成一致抗日的协议,宣布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组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国民党军停止大规模“清剿”游击区。但国民党江西当局的顽固分子仍然坚持反共立场,念念不忘消灭红军游击队。他们借红军游击队整编之际,恶意散布“共匪要求投诚”、  相似文献   

7.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将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向顶点,国共两党合作关系急遽恶化,到了破裂的边缘。  相似文献   

8.
1941年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在抗战中一手制造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主要事件。其间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遭到预伏的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袭击,受到重大损失。这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抗日武装力量确是一件极其痛心的不幸事件。但是,由于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采取了“军事守势、政治攻势”的正确方针,使事变后国内政局的发展,迅速出现不利于蒋介石国民党的  相似文献   

9.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当中的最高峰。皖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了难以抚平的惨重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中共自身的原因,这些都为事变的发生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武汉、广州失守后,八路军在广西桂林建立了办事处,李克农兼任办事处主任.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成为他们封闭的主要目标.从桂林到重庆,从空中到地上,国民党特务组织了严密的封锁线,设置了重重关卡.  相似文献   

11.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当中的最高峰。皖南事变给新四军造成了难以抚平的惨重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中共自身的原因,这些都为事变的发生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2.
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作为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挑起的最大的反共事件,以新四军皖南部队约7000人的巨大代价警示了所有的抗日力量。事变前后,刘少奇为减少我军损失、回击第二次反共高潮和新四军的再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历史将永远铭记。 事变前,刘少奇精密部署,开辟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使事变的幸存者有了继续战斗的依托 1938年11月,一个深秋的晴日,刘  相似文献   

13.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继山西"十二月事变"之后发动的又一次反共高潮,其基本史实在史学界早有公论。可是,近期关于皖南事变的某些历史事实却有相反的说法,比如"小朝"整理的曾任项英秘书、已故扬帆同志的口述,以《项英秘书扬帆谈皖南事变》为题,在《炎黄春秋》2013年第2期发表。  相似文献   

14.
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为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而一手制造的 ,它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遭受惨重的损失。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没有被这暂时的挫折和困难所吓倒 ,反而认真地吸取了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 ,本文就此作一概述。一、与中共中央保持一致 ,贯彻中央的战略方针皖南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 ,即 1月 15日 ,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 ,作出《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该决定认为 ,皖南新四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项英“对统一战线的了解 ,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他“不认识统一战线中共产党的独立性斗争性 ,他对于国民党的反共政策从来…  相似文献   

15.
皖南事变发生之后,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坚定地在陪都同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又一次反共浪潮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从而使红岩成为共产党在陪都的一个攻不破的堡垒。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指示成立西安通讯工作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连续发动反共高潮.中共中央号召全党和爱国民主人士警惕国民党顽同派向陕甘宁边区和其他解放区的军事进攻,随时保持戒备.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三年十月,侵华日军攻陷武汉后便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进攻,变军事打击为主的策略为政治诱降为主,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进行了明的、暗的、军事的、政治的拉拢。抗日战争从此进入了相持阶段。在日本诱降政策的欺骗下,在国际上的远东慕尼黑阴谋的策动下,反共顽固派在统一战线内部逐渐抬头,先后制造了一起又一起的血腥事件。而我军在华中,除李先念同  相似文献   

18.
正被称为"千古奇冤"的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震惊中外的反共事件,是其精心策划聚歼新四军的险恶阴谋。1941年1月4日,驻皖南泾县云岭的新四军所属部队九千余人奉命北上,到日寇后方开展游击战争,途经茂林时,突遭国民党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寡不敌众,除突围两千余人外,三千多人壮烈牺牲,其余被国民党军队搜俘。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九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磨擦”。七月,党中央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三大政治口号:并宣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严正立场,击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在这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根据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20.
1942年1月,郭沫若创作了享誉剧坛的著名历史话剧《屈原》,4月初起在重庆公演,引起了强烈反响。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的两首贺诗,激起各方人士纷纷赋诗唱和,《新华日报》为此开辟“《屈原》唱和”专栏,由此形成的“《屈原》唱和”热,堪称大后方抗战文化运动中的一大盛事。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富,国民党政策重心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积极抗日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接连制造反共摩擦和军事进攻事件,直至194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围歼新四军的皖南事变,使九千抗日健儿血染沙场。在加紧军事反共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对抗战文化运动的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