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杰 《党史文苑》2011,(10):55-56,59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撰写了许多优秀的著作,涉及了政治、哲学、经济、文学、军事等广泛的领域。他们的著作通过翻译被传播到了中国。新中国成立前是它在中国译介的关键时期,绝大部分著作是在这一时间完成。它的译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不系统到系统的过程。总的来看,它的译介主要通过三种渠道,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启动伊始,中国就高度重视国外经济建设经验的借鉴与引进,并且逐步深入到借鉴管理经验和经济理论层面。1980年前后,中国通过邀请西方经济学家访华交流、举办经济学讲座、译介出版西方经济学著作等路径,将西方经济学逐步引入中国。其中,举办国外经济学讲座、计量经济学讲习班、发展经济学讲习班等形式,居于邀请西方著名经济学家访问交流(主要针对"关键少数")和译介西方经济学著作(主要针  相似文献   

3.
对于外国文艺理论的译介,构成了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重要资源,60年来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始终是与国外文学理论著作的翻译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的翻译受到政治理性的指引,80年代的翻译活动是在启蒙理性的统领下进行的,而90年代末开始的新世纪的翻译工作则是受学术理性的驱动.这些外国文艺理论资源对于当代中国文艺理论思维方式、概念范畴、话语系统和批评方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最初在中国的传播,夹杂在社会主义思潮之中,无政府主义者通过部分译介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论证无政府主义的主张,传播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原理、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脉络及特征.他们的认知有正确的成分,也有模糊和误解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邀请西方经济学家访华交流、译介出版西方经济学著作、举办经济学讲座以及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和进修等路径,西方经济学被引入中国.其中,国外经济学讲座、计量经济学讲习班、发展经济学讲习班开启了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引入,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学界沟通交流、为市场化改革做理论准备和人才储备、有利于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同志科学著作的出版工作,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伴随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并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处于夺取政权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相适应,毛泽东著作的出版工作,大体经历了从出版单行本到出版专题文集和编入中央文献集,再到出版毛泽东选集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正80余年前,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写下光辉著作《论持久战》。它不仅是军事著作,而且也是哲学著作,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至今仍在闪烁。以事实为依据准确预判未来毛泽东准确的预判主要体现在:1、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2、亡国论、速胜论都没有根据;3、抗日战争必然要经历3个阶段;4、中国、日本都要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国是向上的,日本必然是向下的;5、中国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首先使用“社会主义”这个词的是大学者梁启超。这位维新派的思想家在1899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接触到了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想。当时日本的理论家们在著作中将西方的社会主义思想用日文的汉字“社会主义”4个字来概括译介,以后逐渐流传,而成为一个新的专门语词。梁启超刚到日本,在谈论到西方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自19世纪末马克思之名第一次在中国出现,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初具规模,马克思及《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诠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传播主体看,经历了从自由派传教士、维新改良派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再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变化;从传播路径看,理论层面的译介主要是假道日本而来,实践层面的动力则主要来自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从诠释旨趣看,历经了用马克思主义佐证进化改良之必须,到证明暴力革命尤其是三民主义的合法性,最后成为支持社会主义革命的理据。这一传播和诠释历程,一方面展示出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也表明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是1920年8月在上海首次公开出版的。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起过极其重大的历史性作用。 1920年7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它的任务之一是系统译介马克思主义著作,以便为建党奠定思想和理论的基础。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的第一种,以“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1.
张春英 《党的文献》2008,4(1):58-62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经济模式进行了五次重要的理论探索.这五次探索具有鲜明的连续性、批判性和预见性.这种探索是在中国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历由宏观到具体的认识过程,由思想理论到方针政策再到法律规定的发展和深化的阶段.它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书讯     
<正>[德]费彻尔·著.译者:赵玉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本书认为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力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阶段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冠中 《探索》2005,(5):45-48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译介与传播,资源政治学在中国已经兴起,并步入高层政坛。在经历译介与引进、研究与发展和实践与应用三个阶段之后,资源政治学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将主要体现在个体、社团、政党和国家等层面。对这些不同政治主体所掌控政治资源的分布、配置、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研究,资源政治学还应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上,严复在译介西方理论学说方面可谓成就卓著,毛泽东以及梁启超、蔡元培、胡适等人都对他的这一贡献交口称赞。严复译《天演论》当时产生的轰动效应,相当程度上缘于严复把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理论同中国现实紧密结合了起来。众所周知,《天演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进化论的译著,它通过自然科学的诸多事实,阐明了生物界物竞天择、进化无已的客观规律。对比赫胥黎的原作与严复的译作,我们便可发现。  相似文献   

15.
怎样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环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经历了由信仰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应用马克思主义到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系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从根本上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殷杰  刘培利 《理论学刊》2005,10(9):113-115
<新青年>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阵地,它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范本.整体来看,这些选译作品大多是"被欺凌被压迫民族"的具有反抗和批判精神的文学作品,这构成了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后,毛泽东著作的出版工作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前是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最重要的当属《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的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彻底改写了百年来中华民族被奴役、被欺侮的历史.在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中国人民不仅感受到站立起来的自豪,也由衷地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毛泽东思想的力量.这种朴素的情感正是毛泽东思想扎根的沃土.  相似文献   

18.
张鹏 《党的文献》2004,(2):93-93
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出版工作,是党的文献工作的重头戏.那么,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出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图书馆编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著作是怎样编辑出版的>一书,为我们勾勒了其大概过程.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著作就像其他科学著作一样 ,在显性结论中蕴包着非显性内涵。它是实践观念中的理论观念 ,政治结论中的学术结论 ,中国独特学说中的一般学说 ,丰富显性思想中的深刻学理内涵。毛泽东著作中非显性层面的深刻性来源于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实践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也来源于毛泽东个人的宽广理论视野、深厚文化素养和巨大创造能力。毛泽东著作中非显性内涵主要是哲学内涵 ,集中到一点是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显性见解中深藏着以实践论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的理论立场和科学方法 ,它不但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本真规定 ,而且向前推进了这一哲学 ,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原理 ;同时 ,在中国近代以来社会运动的规律方面也已形成了亦显亦隐的科学思想 ,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诸方面留下了大量非显性见解。深入研究和阐发毛泽东著作中的非显性内涵 ,具有多方面的深刻意义。它不但有助于在中国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 ,也有助于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简评所谓“毛泽东思想具有民粹主义倾向”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对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论著的研究和评析工作,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室和科研局于1992年9月11日在北京召开首次评析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论著的学术座谈会,主题是评国外学者的所谓“毛泽东思想具有民粹主义倾向”这种观点。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沙健孙教授在座谈会开始时说:在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德国等许多国家,都有一批学者在从事中国问题的研究。他们撰写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毛泽东思想的著作,有一些已被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发行。其中有一些著作,或者由于提供了若干观察问题的新的视角,或者由于披露了若干鲜为人知的新的材料,以致我们中国人在阅读时,也能够感觉兴味,并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应当看到,他们中确有一些严肃的学者。他们在一些问题上发表过客观的、公正的议论。不过也有必要指出,他们中的一些人终究难免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研究工作适应他们所处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再加上世界观、方法论上的偏颇,以及对于有关材料掌握方面的局限,他们所阐发的观点有许多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这些观点既经不起事实的检查,在理论上也站不住。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有关著作被译介到中国,这类观点有些已经开始在中田学术界流传,并且对一些人尤其是对某些青年学者发生了影响。沙健孙说:毫无疑问,有选择地译介外国学者的著作是必要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应当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对这些著作进行认真的、实事求是的评论。注意澄清若干重大问题上的是非,以便帮助人们科学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方法。当然,进行评论不是要求重复那种“文革”式的批判。评论本身,应当是一项严肃的科学研究工作。因为只有这样作出的评论才能是实事求是的、有说服力的。而只要我们认真地这样做了,我们就一定能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把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引向深入。沙健孙谈到,几年前,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胡乔木同志就曾经要求我们加强对国外学者的有关著作的译介和评论。一些党史工作者也向我们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为此,我们创办了《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这个刊物,编辑出版了《国外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论点摘编》、《国外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译文集》等书籍。不过,译介工作做得还很有限,评论工作更只是刚刚起步。我们今天举行这个学术座谈会,不仅是为了评论外国学者的所谓毛泽东的“民粹主义观”这个问题本身,而且是希望借此推动党史界的专家学者都来关注这方面的工作。与会学者围绕着民粹主义的内涵及其实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粹主义的剖析、毛泽东思想与民粹主义的比较、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许多根本性问题上取得了共同的认识。下面发表的谢毅、石仲泉的文章,是他们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