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四川乡一体化中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如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如何使城乡一体化进程健康有序进行?四川党建网记者对四川大学杨明洪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4.
练月琴 《唯实》2015,(4):9-11
党的十八大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明确告诉我们,新一轮农村改革针对的病根是城乡二元体制,瞄准的目标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把握的要义是城乡  相似文献   

5.
《决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综观历史发展的轨迹,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中国社会所经历的急剧而深刻的历史性嬗变,都未能绕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我们的先人们历来主张,"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伤则国贫"。我国历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在工业化加速升级、城镇化加快发展、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带动下,产业快速升级,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农民阶层快速分工、分化,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快速变迁,既面临着实现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工农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解决"三农"问题难度加大的严峻挑战.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和机制要求紧迫.不失时机地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改革,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为加快区域现代化进程提供新的动力,已成为各地必然的选择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必须以改革塑能力平等、以制度保权利平等、以市场创机会平等,要实现这三个方面的平等,有必要实施追赶战略,做强农业基础稳步提高农业作业回报率;实施带动战略,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实施互动战略,以政策扶持农村,以市场联动城乡.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安徽省提出的"美好乡村建设",正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美丽中  相似文献   

9.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10.
潘健 《当代贵州》2014,(20):41-4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加快实现城乡一体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21,(7)
正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通过城乡两大板块的持续互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是"十四五"时期内蒙古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激发经济发展潜力的关键抓手,也是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畅通内外双循环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常态下城乡统筹发展是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城乡统筹发展的着力点是从制度上构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建立土地利用、城乡建设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城乡劳动就业、城乡社会管理、医疗保障体系等一体化制度,促进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并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的宏伟蓝图。实践表明,城乡一体化不仅仅是简单地提高城镇化率,而且各省  相似文献   

15.
徐飞 《奋斗》2009,(2):28-2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提出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可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以资源为依托、以产业为支柱。只有大力培育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才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因此,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产业发育,推进和壮大县域经济。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4,(6)
在城乡对立的根源和发展趋势上,马克思与西方学者存在着分歧与一致。通过对城乡从分离到融合的历史经验与理论的分析来研究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与曲折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对我国城乡发展选择"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道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3,(7)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乡均衡发展绕不开农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问题。当下中国农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众多实践形态,既表现出趋同性又呈现出差异性特征,这些实践方式在探索过程中受制于各种条件,需要在制度构建、策略整合等方面进行优化、创新,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巴莎  贾德荣 《共产党人》2008,(23):24-25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各种挑战和机遇都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而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调整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则成为我国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而又紧迫的改革发展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对我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和国际形势做出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并长期实行的工业和城市偏向型发展战略引起国民收入分配在城乡的不均等,扩大了城乡发展差距,恶化了工农、城乡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国家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实力。随着党中央2002年首次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思想,以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由于我们实行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制度,事实上造成了城乡之间的诸多不平等关系,从农民农村农业拿走太多,扩大了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对农民的不平等,以至于农民相对于其他阶层权益太少、收入太低;农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生产水平不高、比较效益不高;农村与城市相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事业发展落后。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日益严重的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