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我国城市社区参与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杨荣 《探索》2003,(1):55-58
社区参与泛指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社区公共活动 ,影响社区权力运作 ,分享社区建设成果的行为和过程 ,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培育、引导和规范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和行为 ,应努力促使社区成员利益社区化 ,重新构建社区居委会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明确不同参与主体的权责边界 ,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  相似文献   

2.
建设城市社区是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目前社区建设已进入整体推进、全面拓展的新阶段。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如何有效地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构建参与广泛、功能完善、和谐高效的社区管理新体制,是社区建设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一、当前居民社区参与现状1.动员式执行参与是主要形式。所谓动员式执行参与是指目前社区居民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动员下参与执行社区管理机构业已形成决定的事项。这种参与既不能对社区事务开展的具体项目进行决策,也不能对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进行监督,因而属于执行性参与。2.非政治性参与…  相似文献   

3.
村庄是中国农村的基层单位 ,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村庄治理的效能。村社区公共权力监督是贯穿村治运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村治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机制。所谓村社区公共权力监督 ,简言之 ,就是指“对掌握村社区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人员的村务管理活动实行监督、督促、防患和纠正的活动”[1],它大致包含三个层面的监督 :(1)国家尤其是乡镇政府对村社区公共权力的监督 ;(2)村社区公共权力组织系统内部的自我监督 ;(3)村民群众对村社区公共权力的监督。从农村实际出发 ,构建科学的监督机制和权力平衡机制 ,是目前村治工…  相似文献   

4.
社区法治建设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廖斌 《学习论坛》2005,21(9):65-68
社区法治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文明、维护社会稳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社区法治建设必须把政府的管理行为法治化,社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行为规范化、制度化,使管理有规可循。同时社区中的领导者、执法者应各司其职,给社区提供一个宽松、自治、自律的平台,由管制到管理再到服务,与社区成员共建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5.
群众参与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能够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培养民众的公共精神,增强政府与社会的互信与合作。当前群众参与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动意识不强、组织程度不高、制度供给不足、监督平台单一。要强化服务和谐社区建设,强化群众参与的利益联结,培育群众监督组织,优化群众参与的信息环境,发展社区廉政文化,搭建监督平台创新机制,全方位增强群众参与的监督效能。  相似文献   

6.
随社区应运而生,社区文化在构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着力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我就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谈一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一、社区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社区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一)社区文化的包容性.社区文化因为社区人员结构的不同,存在较强的包容性.(二)社区文化的群众性.人民群众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好坏,与广泛的群众基础依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国际化社区成员的多元化决定了其价值需求的多元化,如何顺应国际化社区居民彼此陌生、孤单、需求多样化的特点,通过文化活动构建居民交流、共商机制,通过居民自治,协商共议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加速文化认同和社区整合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首要难题。S市B社区"相约九号"社区自治平台这一新型参与机制的出现在演进逻辑上与社区治理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社区新的参与机制和组织形式的显现,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和社区公共生活的拓展,实际上意味着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社区这一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本质性规定的回归。但就基层社会管理的角度,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的社区自治与基层社会管理仍然任重道远。可以说,我国国际化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与否,最终取决于社区参与机制的制度化与政府治理体制的转变。为此,必须加大制度创新力度,通过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破除体制障碍不断推进国际化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年来公共权力滥用之普遍,危害结果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这也使人们普遍而清醒地认识到,一切缺乏约束的公共权力必定导致腐败,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倡廉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严惩贪官力度之大、级别之高、数量之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的决心。在铁腕反腐的同时,官德是制约公共权力的内在张力,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政治文化因素需要得到重视,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路径,更是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新阶段需要重新认识官德的公共性、自觉性和可塑性,并通过制度化建设、科学化考核以及社会化实践来保证官德在制约公共权力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4,(4)
社区建设是解决社会矛盾和应对社会问题的出发点。社区社会工作在介入社区建设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僵硬地依照社区策划、社区动员、社区发展模式开展的社区社会工作,往往会影响实践导向和需求导向的社会工作实践价值发挥。以L市"三不管"楼院Q社区工作实践为例,阐述了社区社会工作综合模式的理念、立场与价值,发挥社区连接个人困扰与社会问题关键环节的定位,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