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岚 《党史文苑》2009,(5):44-48
已故领袖毛泽东,对长征有过一段最为精妙的论述。他指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相似文献   

2.
长征精神是长征故事的集中体现,长征故事是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长征故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探索新途径。在大学生中自觉讲好长征故事,就需要进一步凝练长征故事的精神价值,揭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以多种载体、多种方式展示长征故事,强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06,(1):60-61
长征是历史纪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纪念红军的这一伟大壮举.从第1期起.推出“画说长征”.力图既向广大读者传达缸军长征的历史沧桑感和悲壮感.又反映长征沿途人民在新的长征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题记  相似文献   

5.
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题中之义。应深入挖掘宁夏的红军长征资源基本史实,科学设置基于合理空间布局的培训课程,认真讲好宁夏的红军长征故事,着力打造宁夏红军长征资源基地,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储积丰厚素材、注入丰富内容、聚合红色基因、夯实基础条件,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框架和实践运作进路的科学体系,促成长征红色教育向纵深推进、长征红色文化深入人心、长征红色基因代代相承。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视野,把握长征精神形成的历史全貌,赓续党的历届中共中央领导人关于长征精神的论述,回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设问题,就红军长征及长征精神做出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核心要义、鲜明特点和时代价值,对于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长征演绎、回首来路总结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眺望前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坚定不移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丽 《共产党人》2005,(16):12-13
长征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军事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篇章。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6,(12):94-94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间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视野中,长征具有独特的地位。由于长征和长征精神的无穷魅力,不同国籍、不同行业的人以各种方式重走长征路。重走长征路意义深远,深化了对长征历史的认识,传承了伟大长征精神,增强了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永恒精神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思路方法启迪。  相似文献   

10.
《遵义日记》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杨尚昆发出撰写《长征记》的征稿启事。在中央号召下,长征的亲历者积极性甚高,纷纷撰写。在此基础上,编者精选出100篇文章、近40万字,取名为《二万五千里》;1942年底印刷出版,更名为《红军长征记》。这是长征亲历者留下的关于长征的文字记载,一部关于长征的最早、最真实、最珍贵的记录。《红军长征记》,看点多多。署名“何涤宙”的《遵义日记》就是极为精彩的一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前有敌人堵截,后有敌人尾追,历尽艰险,行程25000里,胜利到达陕北,堪称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在红军长征队伍里,有一支特殊的编队,由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率领100多人肩挑资财、背驮机器的“扁担银行”,徒步随军长征,保障红军长征的物质供给,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又—个奇迹。  相似文献   

12.
杨会清 《世纪桥》2009,(14):15-18
对于“史诗”般的长征,人们对它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长期以来,各地方党史部门围绕着长征的有关问题之争不亦乐乎,且有日趋细化的现象,如对“长征第一渡”、“长征第一山”以及“长征第一湾”的争论。近年来,一些地方党史部门又围绕着“长征第一村”进行争论。从争论的主角看,分别是福建的长汀和江西的瑞金。从争论的现状看,前者显然已领先一步。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人类曾经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它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14.
施一夫 《新湘评论》2006,(10):14-16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组织策划了长征专题——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旨在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5.
《思考与运用》2006,(10):F0003-F0003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就是要我们重温红军长征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弘扬光耀千秋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全市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新长征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6.
关于红军长征目的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红军长征目的地的选择宋惜春红军长征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次转移的落脚点选择在哪里,即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哪里,是关系到长征的成败,进而关系到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红军把长征的目的地放在陕北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而是在长征途中经过反复探索,...  相似文献   

17.
但凡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她们在长征中的切身经历,各自都有一页与众不同的长征史,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险记,都有一首难以忘怀的抒情诗,都有一支生命与爱的进行曲,这史,这记,这诗,这曲,如同诸多乐器合奏而成的伟大长汀交响乐,长久不息的红色经典之歌。蹇先任、蹇先佛姐妹在长征中的故事,以及她们胜利抵达陕北的艰辛经历,就是一支独具特色并富有传奇色彩的长征进行曲!  相似文献   

18.
刘丽霞 《新长征》2006,(9):56-57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根本,是长征精神的精髓所在。在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深入领会长征精神的精髓,探索这一精髓的形成机理,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史书介     
一部研究红军长征史的学术新著盖军党史书介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刘晶芳、李东朗主编的《长征全史》,由江西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10月出版。纵览全书,有以下的特点:一、结构新颖,内容比较全面又有重点。作者在研究第一手资料,并吸收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概括,简明扼要地描写出红军长征由挫折走向胜利的全貌。既以主要篇幅论述中共中央及其率领下的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历程和对红军长征夺得胜利的关键作用,又以一定的篇幅论述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对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在战…  相似文献   

20.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关系中国革命的前途。但是,长征最终落脚何处,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主要取决于敌情的变化和敌我双方在军事上的较量。中国工农红军从开始长征到落脚陕北、奠基西北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长征之初,党中央并没有打算来一个万里长征.也没有打算到陕北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