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2007,(10):F0004-F0004
科尔沁区耸立在美丽富饶的科尔沁大草原。位于日新月异的环渤海经济圈,处于华北、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地带,扼华北、东北之咽喉,联京津冀、黑吉辽之枢纽。素有“七省通衢”之美誉。是通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行政区域面积为2821平方公里,辖10个镇(苏木)、5个国有农牧场。11个街道,居住着蒙、汉、满、回、朝等民族的74万草原儿女。  相似文献   

2.
一个年仅33岁的蒙古族青年,凭着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在接羔保育、牲畜品种改良、草原生态保护等方面积极地进行了科学的探索,不仅使自己成为巴尔虎草原上远近闻名的富裕农民,而且带领牧民们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诚实践者。他就是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白音诺尔苏木塔日根宝力格嘎查党支部书记道日那。1987年,道日那从海拉尔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参加了中央党校在新巴尔虎左旗开办的牧业中专学习班,获得了绿色牧业科技证书。丰富的畜牧业知识为他…  相似文献   

3.
乌兰牧骑是党的文艺方针和民族政策与内蒙古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创举。内蒙古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温带草原和牧场,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大多以放牧为主,根据牧业生产特点,许多牧民至今保留着按季节变化逐水草而居的习惯。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地理、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广大农村牧区依旧文化落后,信息闭塞,在政治、经济上已经翻身做主人的农牧民,文化精神生活仍然十分贫乏。他们像干旱的草  相似文献   

4.
乌尼尔 《实践》2011,(10):49-51
第八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2011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本届主题论坛以“草原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主论坛和“创新民族电影”、“内蒙古会展节庆文化发展”、“元代城址研究”三个分论坛相结合的形式,对草原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草原文化与江河文化及其他地域文化的相互交流影响、草原文化发展特点和变迁规律等问...  相似文献   

5.
齐凤元 《实践》2006,(4):44-45
内蒙古西部地处黄河中上游,是“河套人”的发祥地,是我国少数民族集聚、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多样共生、民族文化特点突出的地区。这里的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其民族特征独具魅力,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正在呼伦贝尔这片风光旖旎的草原上,生活着42个民族。这里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相互交融。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在长期的游牧、渔猎、农耕过程中,孕育出了璀璨的文化。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哈尼卡,就是达斡尔族  相似文献   

7.
《实践》2021,(10)
正巴彦嵯岗苏木地处鄂温克族自治旗东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牧业苏木。长久以来,苏木党委、政府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主线,推动当地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和睦相处,形成了语言互通、民心相通、文化包容的民族团结良好局面。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基层治理。苏木党委、政府不断加强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互尊互信、互学互帮,互相尊重彼此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依托基层网格化治理,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8,(12)
正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川大地上,在塞上工业重镇、草原钢城包头,生活着31个民族300万各族群众,这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分布广泛、种类丰富、形式多样。截至目前,包头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自治区级13项,市级67项;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自治区级36人,市级130人。其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5,(3)
<正>近年来,达茂旗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让文化的阳光照"靓"草原。拢准依托,打造游牧文化特色品牌作为内蒙古19个少数民族边境旗(市)和33个牧业旗之一,达茂旗有距离呼包二市最近的天然草原,有1.6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历史上,林胡、楼烦、匈奴、鲜卑、蒙古等众多游牧民族,在这片草原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游牧文明,其中以蒙元文化为代表的游牧文化最为典型。达茂旗境内留存的大量岩画,表明这里很早就是游牧文明的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肃北县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标,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各项措施,健全草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积极推进草牧业发展,草原生态保护性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7,(4)
<正>地处通辽市西北部的扎鲁特旗,素有"中国民族曲艺之乡""中国民族版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这里秀美的山地草原孕育了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培养了众多享誉中外的民族文化艺术界名人。近年来,扎鲁特旗委、政府提出了"打造民族文化大旗"的目标,对民族文化给予重点扶持,使民族文化之花在扎鲁特草原上竞相绽放、大放异彩。乌力格尔、好来宝:扎鲁特草原民族文化的代表乌力格尔,通俗地说就是讲故事,  相似文献   

12.
实现“文明”,对于生活在“天苍苍、野茫茫”的锡林郭勒草原人来说.曾是个久远的“梦”。漫漫岁月,沧海桑田,党的民族政策犹如一只巨手,把几代牧羊人梦中的“文明”,一把拉到了现实,使辽阔古老的锡林郭勒草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锡林郭勒草原属欧亚大陆草原,面积20.3万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温带草原中原生植被保存最完整、草地类型最多,饲用植被最丰富的天然草原。然而,在50年前,锡林郭勒草原被外国侵略和军阀割据,施行民族分裂和奴役政策。在残酷的剥削压迫下,这里经济凋敞.文化落后,疾病蔓延,人畜锐减。到解放前夕…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9,(10)
<正>呼伦贝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这里四季风光秀美,素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之美誉,春赏兴安杜鹃,夏游辽阔草原,秋观茫茫林海,冬看万里雪原,"红春绿夏金秋银冬"让人流连忘返。这里文化多元,被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这里民族和睦,生活着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42个民族。这里活力开放,拥有8个国家对外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强区策略的推动下,我区连续十年举办了“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学术研讨会,对草原文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以及探索草原文化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实效运用,都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13年6月下旬,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以“创新发展草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基地”为主题,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乌兰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她在充分肯定草原文化研究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及在国内国际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指出: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要求,符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需要和草原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强调在草原文化创新发展中必须正确把握创新与传承保护之间的关系,要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要着眼于文化前沿和时代发展,不能离开文化传统、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空谈文化创新;要着眼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搭建草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草原文化创新发展和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5.
张海霞 《实践》2010,(9):41-41
<正>苏尼特右旗位于锡林郭勒草原深处,全旗总面积2.234万平方公里,人口6.8万,下设3个苏木3个镇。该旗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队伍就诞生在这里。2005年,旗委、政府提出并确定了"建设民族文化先进旗"的目标,把民族文化工作提到了新的高  相似文献   

16.
邹万银 《实践》2006,(9):43-44
草原文化是人类社会重要文化形态。从它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看,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各个重要阶段;从它的分布区域看,它遍布于欧亚大陆。笔者这里所说的是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草原文化。是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载体,由世代生息在这里的先民,特别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创造的文化。我国草原地区通常包括沙丘和森林地带,在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20,(8)
正"草原生态与游牧文化游学营"是以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哈日高壁牧业合作社的牧民为主体,在民间组织的协助下,以多样化群体为服务对象的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实践。游学营在深入分析草原牧区现阶段面临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让游客体验式游玩和学习,达到对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传播和传承,实现了草原文化在原产地的低成本转化,为牧业社区带来了经济效益,开辟了一个兼顾草原生态、牧区社会和牧民生计的新路径,是新时代由牧民在草原地区实践的草原文化传播、传承与创新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8.
在锡盟草原,以畜牧业再上新台阶,牧民率先达“小康”的物质文明建设和以“提高牧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像两朵艳丽的红花已深深地植根在这片浑厚的土地上。一东乌珠穆沁旗是一个以畜牧业为基础经济的畜牧业大旗,当年,随着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由于忽视了文化建设,一时间苏木电影放映队散了,旗里的乌兰牧骑一年之中也很少能深入到基层,逐渐富裕起来的牧民面临着精神生活贫乏的境况。怎么办?东乌珠穆沁旗于1981年首先在3个苏木试着办起了文化站。虽说那时的文化站条件简陋只有几本图书、几张报纸…  相似文献   

19.
今日的草原民族,正面临着汹涌澎湃的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也正在经受现代文明的洗礼。虽然草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进入新世纪以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必须发掘草原文化的合理内核,继承和发扬草原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深入探讨草原文化的历史命运、发展落差、文化变迁、现代转型、未来走向等问题。这是21世纪摆在我们草原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7,(10)
<正>苏尼特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马业发展历史悠久,马文化底蕴深厚,唱响了苏尼特马文化品牌,加强苏尼特马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成为苏尼特右旗草原人民的共同责任。"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此情此景,极映苏尼特草原的美丽富饶。苏尼特右旗,是祖国北疆少数民族边境旗县。在这片吉祥的草原上,蒙、汉、回、满等11个民族的6.9万人民正共同描绘着家乡的繁荣蓝图。历史上,这里曾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辽阔草原。新时期,悠久的历史孕育出新生的力量,砥砺奋进的气息弥漫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