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过境未迁——关于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何为当代史作了概念界定,阐述了当代史研究的特殊意义,以及不同于其他历史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的治学特点.本文特别论述了中国当代史的特点和述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指出这段历史具有极其深刻的丰富内容,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人们认识差异很大.在人们的历史认识上,不但遗留了大量的历史误记,还有由于炒作带来的历史误读.据此,本文指出了当前在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和学科建设上的一些问题.如档案资料的开放和史源开发的不足,研究视野比较狭隘,比较缺乏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比较缺乏科学性的学术话语系统等等.提出要从更新方法上开拓史源,重视存史功能,以及在述史中要把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分离开来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中共党史研究》2013,(9):127-128
中国当代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刘宝军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取决于对档案史料的掌握程度和鉴别考据的研究程度。但目前当代史史料的开发和利用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档案开放的步伐缓慢,对一些曾属于公开出版物的查阅限制较多,地方档案的查阅与利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部分珍贵档案实行有偿使用。更严重的是,中国当代史的官方文献、内部档案、个人档案和口述史料正在不断  相似文献   

3.
当代人要写当代史。回忆录具有档案资料不可替代的存史价值,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源,对中国当代史的研究尤其重要。回忆录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历史细节,记录历史情态和现场感,同时也不免带有回忆者自我合理性的成分。这就需要各类当事人从不同角度进行历史回忆,在相互印证中去伪存真。参与历史回忆的人越多,越能给后人留下一个客观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当代史研究是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门类,其创建和发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981年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最初出现的时候一般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后来列入“中国通史”教学序列才普遍被称为“中国当代史”。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在该门类的教学和研究方面走在全国高校兄弟院系的前列。早在1983年就开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由郭勋教授主讲。1985年,笔者从该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为郭勋教授担任助教。两年后,郭勋教授退休,笔者开始担任该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进行相关学术研究。2015年,笔者调至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后,教学和研究任务一仍其旧。因而毫不夸张地说,笔者个人的学术成长经历与当代史研究的学科发展完全同步。近40年的持续学习和研究实践,使笔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一些系统性的个人看法,愿意在此与各位学界同道交流切磋,集思广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伴随地域性档案资料建设的长足进展,中国当代史研究的地域史转向方兴未艾,体现了由整体性的宏观叙事向局部性的微观叙事转型的历史建构过程。然而,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基于集体化时期农村技术、卫生和教育的视角分析,必须研究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农村社会改造和民生工程的广泛历史实践,为当代史研究的再出发开辟新路径;并以足够的学术自觉避免直接以地域性史料呈现去简单对接总体史视野下的当代史问题研究,进而构建出一个更加贴近"政治与日常"历史演变脉络的本土化叙事架构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宋婕 《湘潮》2016,(4):328-331
一、新时期"红色湘女"精神的特征和传承的意义(一)新时期的界定新时期研究是党史研究的最前沿,其成果以实录为主,专门写史的书不多。传统的史官以"当代人不修当代史"为准则,研究者与研究的历史保留半个世纪。新时期的历史研究趋势是,离自己所处历史时期越来越近,历史研究越来越接近现实。现在,党史学界对新时期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在某些方面、某些问题的研究上甚至有了相当的深度。对于新时期起点的界定,大致上有以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农垦史作为中国当代史新兴研究热点,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界关注。对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新中国农垦史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出新中国农垦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社会史是国史(即中国当代史)的分支史,是与国史中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部分相并列的社会方面的历史,是国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门专史,它不  相似文献   

9.
正朱佳木,1946年生,江苏南通人。中国社科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陈云生平与思想。主要著作有《陈云年谱》(主编)、《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当代中国史理论问题十二讲》《论陈云》《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当代史》《改革开放与中国当代史》《历史经验总结与中国当代史》等。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一) 当今的中国史坛,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对当代史的研究已开始引起重视,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和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的研究,正以异军突起之势,跻于中国史学之林,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当代领域将成为史学界的研究热点。 但是,有一种传统的观念,似乎成为精神枷锁,至今还束缚着相当一部分人的手脚,这就是“隔代修史”、“当代人不写当代史”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