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是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然举措。但中国价值观念在实际传播过程中面临西方价值观主导、文化价值观念冲突、中国价值观念被误读等挑战,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方案,塑造中国形象的责任,以意欲向外的广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全球视野。通过精准分析中国价值观念的内涵、构建对外的叙事话语体系、创新中国价值观念传播的叙事方式,以共同价值凝聚人心,增强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认同。  相似文献   

2.
《探索》2016,(3)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念,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是中国参与软实力竞争的战略重点。探讨核心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战略意蕴,对增进核心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国际理解与国际认同,提升核心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有效性,涵养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弘扬的内驱力等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对丰富全球治理理念,促进国际共识凝聚,重构世界文化新格局和国际新秩序等具有重要世界意义;对维护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打造中国良好国际形象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等具有重要中国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索》2015,(4)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体现中国现时代精神价值、充分展现中国国家形象和反映中国国家软实力灵魂的价值观体系,包含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梦"等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观等内容。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梦"的价值凝练,而中国梦则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通俗表达。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理念,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思想支撑,是型塑当代中国国际形象的总抓手。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对外传播,首先要强化内功,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还要加快对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凝练、具象化和活化性阐释。在传播策略方面,应充分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吸引力、亲和力、感召力,注重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以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展现当代中国新形象。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话语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外话语传播是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的需要,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目标的需要,是改进和优化中国话语体系结构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对外话语传播的主要风格与特点是大气恢宏自信,合作包容共赢,理性平和务实,生动鲜明深刻。习近平对外话语传播的启示是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传播;改进文风话风,提高国际话语表达力;广泛参与,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5.
曹学娜  王轶丹 《奋斗》2023,(4):29-3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是党中央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做好党的对外宣传工作作出许多重要论述,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论断,进一步阐明了新时期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的职责任务,指出对外宣传工作要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要增信释疑、凝心聚力,联结中外、沟通世界,要努力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进一步阐述了对外宣传的具体内容,包括宣传阐释中国特色、中国形象、中国梦、中国价值观念、中国现行的方针政策等;进一步阐述了做好对外宣传工作的策略方法,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这些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对外宣传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高度契合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与富国强民的现实需要、中国文化及"双重超越"的时代要求、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深刻改变了中国的思想状况和话语体系、领导力量和政治方向、历史走向和国际地位。推进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必须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的系统性总结和升华,其"发展导向"与"多元包容"特征推动着中国国际话语空间的拓展,而提出的源发性观点与引领型概念也有助于改善中国国际话语不足的状态。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话语在对外传播与外交实践中也面临着话语表达强度与国际话语传播效果不匹配、话语表达导向与话语认知结果存在偏差、中国学者在国际平台话语不足等困境。对此,中国需要通过理性认知西方国家话语反制的必然性、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话语内涵进一步具体化、加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术建构等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外交话语向外交话语权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对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不仅是对内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必然要求,更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中国加快话语体系建设要以阐释中国道路,构建中国学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为路径,在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同时,也为全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大国要有大国的形象和国际话语权,"落后就要挨打"是个警钟长鸣的背景话语,发展中的中国需要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需要建设坚定中国道路话语权,建设新时代制度性话语权,提高新时代人权保障话语权。提升中国话语权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遵从国际法准则的中国话语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构建推动新时代大国外交的国际话语权,构建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翟佳琪 《党建》2023,(1):51-54+4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对外宣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从成立时起就胸怀天下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需要解决思想认识,即要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有正确的基本思路即顶层设计:正确处理打造硬实力与提升软实力、增强话语体系的国内影响力与提升国际话语权、弘扬主旋律与批判种种错误思潮这三对关系。加强话语体系建设需要遵循规律,不能随心所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运用好我国原创性的理论和话语资源,实现党的文献话语和学科话语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理论的合理“话语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的合理"话语化"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重视理论的合理"话语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机制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理论的"话语化"应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来总体实现。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作为重点突破:将理论体系转化为大众话语体系,这涉及教科书改革,包括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更紧密衔接、融合与统一;大众话语体系的建构,即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方式与风格的彻底中国化,逐渐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术话语体系,运用多种文化艺术和媒介形式,创造丰富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形式;通过推进民生实践的改革与建设维护和促进人民大众的全面自由发展,以证实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实践力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持续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有了大幅度提升,但国际话语权"西强我弱"的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扭转这一局面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需要通过多个途径共同发力:在帮助世界解决共性问题过程中提升国际话语权;在中国话语体系的建构中提升国际话语权;在与西方话语的论战中提升国际话语权;在对新媒体的深度利用和话语转化中提升国际话语权;在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中提升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我国着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如何推动当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进而逐步构建新的传播体系,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毋庸置疑,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成功传播对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以传播学领域著名的拉斯韦尔模式为理论框架,探析儒家文化传播的主要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探究当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策略,推动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我国话语权均具有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包括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在内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文章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内涵及外在表现,在国际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具有意识形态性、开放性、交融性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认同过程遵循着从观念认知到行为实践的客观规律;国外对中国话语持有不同的评价和态度;促进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认同,需要从"理解认知""认同内化""实践外化"三个层面做出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国际化程度的全面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的建构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在根本目标、核心内容、鲜明主题和基本原则等方面理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话语体系建构理路的基础上,从内在力和外在力两个方面着手,建构灵活多样、科学完备、影响深远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话语体系,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8.
正5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外国语大学来说,就是要发挥语言学科优势,以互联网技术赋能,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是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项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20.
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洲 《红旗文稿》2012,(13):4-7,1
话语权之争的凸显,是当今时代国际政治的一大重要特征。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在《提升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的话语体系构建》中提出,通过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来提升中国的学术话语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使关于不同具体问题的话语表述能被广泛接受和认同,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