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人人都要吃饭,但吃法不同。著名作家柳青写的《创业史》中的梁生宝,为集体买稻种,吃着自带的烧饼,就着5分钱一碗的面汤,也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一顿饭一头牛”,却吃得味同嚼蜡。人人都要待客,但待法各异。有的清茶一杯叫客人流连忘返,有的虽是“满汉全席”却叫人败兴而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好客。但中国人待客讲究的是礼貌、热情、真诚。有的人却未能理解这一点。有农民朋友向笔者反映他们村里的情况:上面来了人,村干部总是领着客人跑上数里路,到街上或镇上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4年光辉而不平凡的历程. 2005年7月,距离达州市"9·3"特大洪灾已近10个月. 去年9月上旬,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突袭川东重镇达州,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1亿元,404万人不同程度受灾,人民群众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  相似文献   

3.
微也足戒     
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崇阳县令发现一库吏从银库中走出来,头巾里藏有一文钱,便要打库吏。库吏不服气,高喊道:“一钱何足道!你能打我,还能杀我吗?”县令挥笔写就“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木锯断,水滴石穿”。遂斩了库吏。“一钱斩吏”的典故,在今天对人们仍有警示作用。然而,时下有些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极为放纵,认为“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能奈我何?诸如:有的人打麻将搞赌博,认为是“赌小钱,没关系”;有的人请客送礼,认为是“小意思,构不成行贿”;有的人收受礼品,认为是“小打小闹,微不足道”;有的人收受小额贿赂,认为是“小腐败,不…  相似文献   

4.
人们不难看到,有的领导深入基层,虽说在基层呆了很长时间,可到头来啥问题也没解决,基层依然是“旧貌”,并未换“新颜”。 缘何如此?依笔者之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领导深入基层,只是“身入”,而没有“心入”。比如:有的虽然身在基层,却心不在焉,脑子里总想着自己单位的那摊事,对基层的事漠不关心;有的到基层走马观花,凑点材料回去报一报了事,而不用心调查和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不办实事;更有甚者,名曰深入基层,实则吃喝玩乐,整天不是下饭店,就是玩麻将,半点心思也不往基层用。显然,如此“身入”基层,即使呆的时间再长,也不过是走形式摆样子罢了,没有半点实际意义。 领导深入基层,目的是指导基层的工作,帮助基层解决问题,促进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  相似文献   

5.
现实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在某一岗位应付裕如、成绩显著,可一提拔到领导岗位,却显得力不从心;一些在领导看来“说话有分量,办事有胆量,活动有能量”的干部,群众却不买帐。何以如此?往往是因为选用这些干部时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以偏概全”,是选人用人大忌。谨记,口才不等于全才。  相似文献   

6.
“人有脸,树有皮”,这是连小孩子都懂得的浅显道理。中国古语云:“人而无止,不死何俟?”就是说,人若不知羞耻,还不如死了呢。可见,知耻、自尊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时下却有些人认为:“都80年代了,还讲什么脸面?脸面值几个钱?”在他们看来,今天讲求实精神,讲竞争意识,就不该讲脸面;否则不是虚伪,便是窝囊。  相似文献   

7.
“民不举,官不究”,这是我国古代封建官僚的一条为官原则,这种为政之道当然应该受到批判。然而时至今日,有极少数机关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却连这一点也做不到,而是“民举,官也不究”,有的不但不究,甚至还对被举报者不断给予提拔重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民举而‘官不究’”的情况呢?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腐败分子较为狡猾。他们往往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中,人们称知人善任的领导者为“伯乐”,往往大加颂扬,却很少为知人善免的领导者拍手叫好。笔者认为,为切实解决一些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彻底搬掉“太平椅”、打破“铁交椅”,在一定程度上,善免比善任更难能可贵。长期以来,在一些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里,有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任职一届,甚至几届,江山依旧,却仍能在位上混饭吃;有的人只唯上、不唯下、不唯实,把一个地方或单位搞得乱糟糟,却仍能继续“呆”下去,实在呆不下去了,或易地为官、或“冷处理”之后,又“东山再起”。如此只任不免,带来诸多害处。所以,领导者不仅要有知人…  相似文献   

9.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小说的书名。作者是美国人斯宾塞·约翰逊。本书自1998年出版,迅速在全世界发行超过2000万册。中文版2001年9月出版,到2002年1月已经第11次印刷。一本很薄的小册子,中文版售价16.8元,并不便宜,却如此畅销,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很简单的寓言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共有四位:两只小老鼠,一个叫“嗅嗅”,一个叫“匆匆”;两个小矮人,一个叫“哼哼”,一个叫“唧唧”。他们每天都在一座迷宫中寻找好吃的奶酪。 这座迷宫很大,结构很复杂,到处都是曲折的走廊,很容易迷路,有的走廊可能通到有奶酪的房间,多数走廊的尽头却只是黑暗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10.
今年夏季,是一个不平凡的夏季。从南方到北方,中国大地先后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特别是长江和嫩江、松花江,洪魔肆虐,险象环生,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2003年7月29日,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洪灾面前,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率领广大人民群众顽强拼搏,英勇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胜利凯歌。  相似文献   

12.
稍微留心一下,“有的”这个词,在有些领导的讲话中用的频率相当高。本来是明摆着的问题,却说成是“有的”问题;本来是张三的问题,却说成是“有的”人的问题;本来是A单位的问题,却偏要说成是“有的”单位的问题。究竟是哪个问题?哪个人?哪个单位?就不得而知了。  相似文献   

13.
说长道短     
在有些单位,一把手“一把抓”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一把手不管大权小权,统统一“揽”无余。如此“一把抓”,效果并不好。 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凡事“一把抓”,副作用显而易见:一是看起来什么都亲自抓了,但难免有抓不到位的,留下“半截子工程”;二是一把手不一定是什么都懂的全才;三是一把手什么都抓了,其他人就什么都不用抓或不敢抓,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以致一把手忙得不可开交,其他人却想干又插不上手。 一把手“一把抓”,本意也是想把工作抓好,但有的一把手对别人不放心,总以为自己亲自抓才保险;也有的一把手  相似文献   

14.
<正>宋庆龄在寓所接待过无数声名显赫的中外宾客。寓所不仅是她温馨的家,更是她接续为新中国奋斗、关心儿童、促进中国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场所。1947年,宋庆龄在给友人王安娜的信中写道,“感谢你提醒我要做更多的促进工作的必要性。但是也许你不知道,一星期里有好几次我在家里请人来喝茶、吃饭,就是为了促进中国福利基金会的活动”。商讨“创办一个像样的月刊”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宋庆龄在1950年发出“让我们把中国的真实情况传达给全世界的人民”的号召。她还多次致函周恩来,要求允许中国福利基金会承担这方面的工作,“创办一个像样的月刊”来扩大对外宣传。  相似文献   

15.
有位哲人说过,只有一次的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但有的人宁愿用它来换取那些不甚宝贵甚至是浪费生命的财富,把全部生命耗费在名声、金钱、权力的积聚上。在他们临终时,当如此悔叹:我只是拥有过生命,但生命的价值为负增长。在山西临汾,有个名叫乔安有的人,正是这样的人的典型代表。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名、利、官”,采取了“闹”的办法:为出名而闹,为谋利而闹,为升官他还是闹,可谓把“闹”发挥到了极致,把“闹”作为人生“发展的硬道理”。为名而闹乔安有,1951年1月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一个偏僻农村,1973年9月就读于山西师大,1976年1…  相似文献   

16.
报载,日本现在一些热衷于自己请人调查自己。这些人不惜花上一笔钱去调查所或侦探社,要求调查自己,然后告诉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失误,以利更好地认识自己,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 由此反观我们,现实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听不得别人的批评或反对意见,一听到这些意见,就感到百爪挠心一样难受,甚至有的怀恨在心,俟机报复。如此这般,也实在有些贻笑大方了。 何以如此?一则有的人面子观念太强或家长作风严重;二则有的人犯有骄傲自满、自视清高或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之病。而一提批评或反对意见,必伤其“面子”,必大杀其“威风”。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其身”。腐败现象的出现固然与法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有关系,更与个人思想修养有关系。不然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有的人廉洁奉公,有的却贪赃枉法呢?“物必自腐而后虫生”,自我修养、自我戒律是抵制腐蚀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在村民自治的今天,怎样当好一名村主任?村委会组织法规定和保证了村委会成员的权利,但也规定了相应的义务。然而,却有部分“村官”不清楚这一点。有的村主任自身不尽法定义务,或超生、或欠税欠费;有的甚至以不抓计划生育、不交“三提五统”为竞选口号,而且当选后真的这样做了;有的按民主的选举程序当选,上任后却不顾民主程序,独断专行;有的由“保民英雄”变成了违法者,甚到走上了犯罪道路…… 我们不能苛求从民间走上农村干部岗位的“村官”一步到位,十全十美。但由村委会组织法作保障而脱颖而出的村主任必须懂得,认真贯彻落实村委会组织法,是保障自身权利的重要途径。如果自己首先不按村委会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什么是人生?用一个十分简明的公式表示:人生=活着+如何活法。 活着,是构成人生的必需前提。人死了,人生也就随之结束了。而在活着的时候怎么个活法?是构成人生的具体内容,则是大有讲究的。 有的人的人生目标远大,壮怀激烈;有的人的人生狗苟蝇营,碌碌无为。有的人的人生绚丽多彩,活得潇洒;有的人的人生灭暗阴沉,活得痛苦。有的人活着,精神却已经死了,谓之行尸走肉;有的人死了,精神却仍然活着,谓之永垂不朽。如何活法?—靠哲人引导,  相似文献   

20.
一位领导有一个“癖好”,特别喜爱听“闲话”,每当单位重大决策推出前后,总要听听背后群众的“闲话”。有时候还专门召集中层干部汇报听到的“闲话”。他不但自己喜欢听“闲话”,还要求下属干部都要多听“闲话”。故此,被群众誉为“闲话领导”。按“闲话领导”的话说, “闲话里头良言多,常听闲话好处多”。 “谁人背后无人说?”听到一些闲言碎语是常有的事,面对“闲话”,有些人却不能坦然地对待,一听便暴跳如雷,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不可,认为是对领导的不尊重,有的还拿出“帽子”乱扣,硬是要压制群众的“闲话”,结果是越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