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军安 《学习月刊》2010,(18):45-45
孝感市孝南区积极响应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重大决定,主动融入到武汉城市圈和全市的大思路、大战略、大发展中去,对接武汉,市区一体,借势发展。着力打造“两型”产业聚集区、现代物流发展区、生态旅游休闲区、城乡统筹示范区,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核心区。  相似文献   

2.
杨军安 《学习月刊》2011,(10):66-67
2010年,孝感市孝南区紧紧围绕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核心区目标,大力实施"四化联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融入武汉城市圈一体化)战略,不遗余力地抓项目、抓招商、抓工业、抓创新,奋力推动孝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市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9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党建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服务和保证的。与武汉城市圈建设相呼应,有必要提出武汉城市圈党建工作的概念,并加大实践的力度,以更好地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贵阳高新区建区25周年。25年砥砺奋进,贵阳高新人始终怀揣梦想、充满激情、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不断谱写贵阳高新发展新篇章。近年来,贵阳高新区紧扣"引领大数据技术创新,加快大数据产业聚集,奋力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的目标定位,紧密聚焦大数据发展前沿,突出"大数据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孝感市紧紧抓住融入武汉城市圈这一重大机遇,围绕6个对接开展工作,促进了孝感工业与武汉工业的融合交流,初步创建了两地工业经济互惠互利、互为补充、互相发展、资源共享的良好合作环境。据统计,截止目前,武汉在孝投资企业已达91家,投资总额37亿元。孝感在汉投资企业达440家,注册资本11.8亿元。武汉城市圈是我省工业最发达的地区,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装备工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2005年,武汉城市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954家,占全省近60%。其中大型企业49家,中型企业380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218.77亿元,比上…  相似文献   

6.
张俊 《学习月刊》2010,(16):95-96
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圈旅游联合推出温泉养生之旅、三国文化之旅、乡村休闲之旅等特色旅游,旅游创汇超湖北份额一半.撑起全省旅游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7.
彭银 《学习月刊》2013,(12):23-24
孝感被誉为“中部地区最佳投资城市”,也是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圈层城市,本文以孝感市为例,研究其经济增长与利用外资的关系,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设,为地方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何闯 《学习月刊》2013,(10):35-37
孝感市地处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孝感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将会对武汉城市圈城镇化产生重要作用,而孝感城镇化水平直接取决于重点镇的综合发展实力。因此,本文以孝感市为例,通过客观全面地评价孝感市各个乡镇的综合发展水平,以此为依据评选出综合指标靠前的20个乡镇为重点镇,并客观、准确地描述这些重点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路径,为孝感市乃至武汉城市圈其他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提  相似文献   

9.
罗水华 《学习月刊》2012,(14):156-157,4
2011年是全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推进年。孝感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按照公安部、中央文明办和省公安厅、文明办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我市推进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建设和全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紧紧围绕“带文明上路,携安全回家”主题,以“六个百千万”活动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各省通过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先发展区域带。这些优势区域带是中部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部崛起的希望所在。加快这些重点地区的发展,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部各省优先发展区域带比较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各省先后实施了区域优先发展战略:湖北提出建设以武汉为核心的“1+8”城市圈(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群、钢材制造及深加工产业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群。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金融一…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2007,(4):I0002-I0002
国家级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8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新疆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成立以来,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宗旨,立足新疆资源优势转化,大力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建成了全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现代化的科技新城区,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高新区形成了“钻石城中央商务区+产业区火炬创新创业园区+北区工业园区+500库区高新工业园区+区外园区”的总体发展格局。钻石城中央商务区主要聚集人才、金融等社会资源、重点发展总…  相似文献   

12.
张蕾磊  刘一璇 《前线》2024,(2):135-138
<正>北京东望,大运河畔,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拔地而起,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蓝图绘就,气吞山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号角激越,催人奋进。产业发展互促、交通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享……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北京城市副中心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先锋》2020,(3):46-47
在疫情面前如何精准施策应对危机、统筹兼顾加快发展,是区域经济分化,城市能级时移位移的重要时间节点。成都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部署精神,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迎难而上、高位求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相似文献   

14.
白洁 《学习月刊》2012,(21):26-27
武汉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东湖高新区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将武汉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战略举措。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是武汉市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宏伟目标的重要支撑.需要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着力于新技术的创造.着力于新产业的生成和发展,着力于创新制度、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建设,通过重点领域创新突破.推动武汉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圈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产业集群正成为全球经济实现新一轮增长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内容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形成产业后发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相对国内外经济发达区域,武汉城市圈经济规模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新兴产业集群不仅可以带动和促进武汉城市圈区域的经济增长,而且能够增强武汉城市圈经济的聚集效应和溢出效应,实现产业根植和长期持续发展,形成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举措。仙桃作为城市圈"1 8"城市之一,主动承接武汉经济辐  相似文献   

17.
甘露明  李凯  张潮 《学习月刊》2014,(18):18-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吹响了中华民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国梦的进军号角。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是实现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目标的领头羊。新时代新机遇,新机遇新挑战,新挑战新发展。打造武汉生态文明建设的升级版,必须用新观念、新思维、新套路,武汉城市圈生态涵养理念无疑是符合现实、长远的作用于城市一体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时代性选择。一、武汉城市圈生态涵养建设的意义城市生态涵养就是通过挖掘该城市自然、文化、历史的内质给城市以形象上的准确定位,来表达该城市社会的生态义化内涵,是对城市自然景观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维持与重建,其本质是通过人为手段去调节城市非自然与自然之间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曾赞荣 《前线》2020,(4):63-66
北京城市副中心顶层设计和高标准建设实施以来,全区上下“副中心意识”基本树立,“副中心标准”正在提升,“副中心质量”日益彰显。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进一步强化副中心意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担当使命责任,积极奋发进取,引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振奋精神、扎实苦干,始终保持副中心生机勃发好势头,奋力把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相似文献   

19.
今年启动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给位居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两大改革试验区中轴线的咸安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今后五年,咸安区将主动对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为目标,坚持"市区一体",依托"武汉同城",  相似文献   

20.
2021年9月,由9市联合组建的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办公室在武汉挂牌,标志着武汉城市圈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我们在深入调研后发现,武汉城市圈作为单中心城市群,武汉市从"单中心"向"强核心"的战略进程并未完成,还在持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竞争格局中面临突围压力;二是战略执行上面临现实困难;三是发展阶段中面临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