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批文化工作者集聚到上海,形成以知识分子和文化工作者为主要成员的党支部,为中央文委的建立提供组织基础。当时,解决上海"革命文学论争",推动创造社、太阳社等左翼文化团体与鲁迅、茅盾等组成联合战线,是中央文委成立的重要原因。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提出加强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的要求,中央文委最终成立。时任中央文委书记潘汉年积极谋划"左联"筹备工作,充分发挥旗帜性人物鲁迅等作用。中央文委对"左联"、左翼文化运动的贡献与作用,推动了左翼文化的发展,强化了党对文化战线的领导。  相似文献   

2.
“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成立,1936年初解散,前后历时6年,但其筹创及影响,远胜于此,称“左联十年”.“左联”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革命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即开始对中共的全面清洗和血腥屠杀;  相似文献   

3.
黄黎 《北京党史》2014,(4):12-15
正中国共产党是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诞生的。开始之时,共产国际直接派代表来华指导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逐渐成立驻华机构,而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就是共产国际在华设立的指导中共革命的领导机构之一。本文拟对国民革命时期的远东局从成立到解散、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及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梳理与总结。一  相似文献   

4.
80年前的3月△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维金斯基等人来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联系,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 70年前的3月△1930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夏衍、冯乃超、钱杏邨、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该联盟以“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作为自己的文学纲领。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左联成立之后,组织逐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中共关于解散“左朕”的决策过程余信红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社联、剧联等左翼文化团体是中共领导下的文化组织,曾经为无产阶级文化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6年2月以后,左联等文化团体陆续解散了,这是中共顺...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持续达10年之久的左翼文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旧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也是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领导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以往的党史教学和研究中,很少涉及党领导的文化战线的斗争。即便提到左翼文化运动,也往往着眼于1930年“左联”建立之后,而大革命失败后至“左联”成立前的文化斗争情况,却被忽视了。甚至有人认为,“左联”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没有领导文化工作。鉴于此,本文拟对“左联”成立前即从1927年底至1930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历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焦急的关注目光——李富春神情严肃的一席话——太阳、创造两社联席会议——中宣部长李立三交诗的特殊任务 1928年10月初,刚刚在莫斯科参加完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的周恩来,从苏联启程回国。他先抵达沈阳,其目的是为了向成立不久的满洲省委传达六大精神。正是这次滞留沈阳,周恩来偶然从曾经是鲁迅的学生现在黑龙江省委工作的任国桢那里看到了鲁迅给任的一封信,由此得知上海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之间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相似文献   

8.
从中共成立到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不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共产国际对中共领袖的产生和新老交替具有较大影响力。一大推举陈独秀为党的中央局书记,受到列宁意见的影响。第二届中央领导从当选开始,便明确中共与共产国际是上下级领导的关系。共产国际对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起到重大作用。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有关领袖新老交替的政策文明遗产,引入年龄因素和退休制度,废除了领袖职务终身制。十六大确立了"到点退休制"和"有限任期制",十七大开始民主推荐中央政治局预备人选。规范的中央领袖罢免机制欠缺。  相似文献   

9.
贵阳沙驼业余话剧社(简称"沙驼"),是由"左联"成员肖之亮发起成立,后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抗日救亡文艺团体. 1935年夏,"左联"成员肖之亮由上海回到贵阳,在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秦天真的支持下,以贵阳毅成中学、贵阳女子师范学校、贵阳男子师范学校、贵阳中学等学校爱好话剧的部分师生为骨干,积极开展进步的话剧活动.1936年1 2月,贵阳沙驼业余话剧社正式成立,肖之亮任社长,另有理事数人,社员100多人.  相似文献   

10.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曾给予了中共许许多多的援助。一、从建党到抗日战争之前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的确当时中国已经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的条件,但包惠僧也曾说过:没有苏俄领导下的共产国际  相似文献   

11.
共产国际从成立到解散的短短24年里,曾多次派出代表来中国对中共党的建设提供了极大帮助,但在某些方面的错误指导也给中共党的建设工作带来了重大损失.从建党初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党的建设工作始终受到共产国际的干预和影响,深深地留下了共产国际的烙印,这种情况直到共产国际解散后才得以减弱.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民社(以下简称新民社),是中国共产党衡阳市工委(1949年4月以前,书记黄道奇)和两衡(衡阳、衡山)工委(1949年5月以后,书记刘国安)领导下的秘密外围组织。它始建于衡山桑园乡青石峰,其前身是“新民学术研究社”,1948年改名为“中国新民社”,其成员由10余人发展到100余人,大都是青年学生。1950年2月,经中共衡山县委批准,宣布解散。1988年10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正式确认“中国新民社”为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并规定其成员参加革命工作时间从参加新民社之日算起。一、青石峰上新民社的诞生和成长  相似文献   

13.
形成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左翼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伟大的功绩。它为中国革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领导左翼文化运动这支新的生力军的,正是曾任中共主要领导人的瞿秋白。 瞿秋白是以特殊身份,特殊关系,对左联做出了特殊贡献而享誉中国现代文坛的。他不是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而是依靠自身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获得左联盟员的尊重成为领导。他在被王明“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排挤出中央政治局后去到上海,恰逢左翼文化运动举步惟艰。出于对革命的投入,对文学的眷恋,对文化扯不断的缕缕情丝,他通过冯雪峰、茅盾结识鲁迅后,积极参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上,从"大同"到社会主义社会理想的确立,看似一个不证自明的自然转化过程,其实隐藏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从近世到清末民初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大同"概念经历着守成、嬗变与革新,这一过程不仅交织着追求现代性与固守传统性的矛盾,也混杂着民族主义立场与世界主义的价值冲突。清理从清末民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有关"大同"思想的相关论述及其概念转化,既可以从特殊面相观察中共早期的文化选择立场,也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共早期确立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左联作家们结合时代,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引导革命斗争。左联是有政治倾向的文学组织,左联改变了中国文学前进的航向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6.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曾给予了中共许许多多的援助. 一、从建党到抗日战争之前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的确当时中国已经具备了成立共产党的条件,但包惠僧也曾说过:"没有苏俄领导下的共产国际的援助,我们党的一大会议可能要推迟一两年,或更多一点酝酿时间."  相似文献   

17.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共产国际和苏联对延安的中共领导下的抗战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对帮助中共渡过难关、成长壮大、发展势力,从而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是否有利于苏联利益是此期间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共援助的重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战时书报供应所是中共领导下的群众性救亡组织。它1938年于汉口成立,武汉失守后西迁重庆,目的是满足战时士兵和民众对时事和文化的需要。战时书报供应所通过供应书刊、提供壁报材料、创设文化工作队、创办小图书室和写作函授训练班等多种方式,推动了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发展,扩大了进步思想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力。此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时书报供应所还在发展中共党员、联系基层群众、搜集情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开始不断破坏国共合作,各地书报供应所也在1939年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后逐步解散。从战时书报供应所的发展历程中,既可以看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宣传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之一斑,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共关系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9.
正殷夫(1910—1931),浙江象山人,中共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擅写新诗,是左联发起盟员中极少数同时懂得德语、英语和俄语的盟员。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窦乐安路(今多伦路)中华艺术大学内召开。左联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正式领导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滥觞,对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文化的发展走向产生无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大会是在秘密的状态下召开的,到会盟员50余位。  相似文献   

20.
战时书报供应所是中共领导下的群众性救亡组织。它1938年于汉口成立,武汉失守后西迁重庆,目的是满足战时士兵和民众对时事和文化的需要。战时书报供应所通过供应书刊、提供壁报材料、创设文化工作队、创办小图书室和写作函授训练班等多种方式,推动了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发展,扩大了进步思想的宣传范围和影响力。此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战时书报供应所还在发展中共党员、联系基层群众、搜集情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开始不断破坏国共合作,各地书报供应所也在1939年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后逐步解散。从战时书报供应所的发展历程中,既可以看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宣传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之一斑,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共关系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