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君 《学习月刊》2014,(20):9-10
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决定历史的结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主体,同时参与了精神财富的创造;他们不仅创造了整个社会的财富,同时,他们还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观点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时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收尾不收场",我们应当研读原著。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造就了人类历史,"现实的个人"的具体化放在历史语境中也就是历史主体身份的具体化.马克思在论述唯物史观过程中,针对革命和生产力发展这两个动因,逐渐形成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和发展两个视域.与此相对应,历史的主体也从总体化的人民逐渐转变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现实的人".在中国,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人民主体地位变迁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进步的过程,也是人朝向本质复归的过程.立足新时代,积极探寻"人民"内涵变迁的唯物史观依据,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角度来讲都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张雷 《理论学刊》2020,(5):22-31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以人的解放为逻辑主线。在寻求政治解放的过程中,马克思以宗教和黑格尔国家观为批判对象,着重阐发了人民是国家权力主体的思想,认为人民主权需要民主制来维系。但是,民主制中的人民主体存在"应然"与"实然"的分裂。在实现社会解放的过程中,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产生世俗束缚的根源,"感性的对象性活动"是劳动对于人的本来意义,着重表达了人民在劳动生产和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人的解放为逻辑主线,人民主体应真实展现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统一中,这对于新时代处理好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能否重视和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关系到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曾对如何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作过许多论述。学习毛泽东的有关思想,对于正确处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问题。马克思曾指出,历史活动是…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能够也必须依靠自己解放自己 ,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本文所探讨的邓小平新时期的人民观 ,是指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 ,关于如何看待人民、怎样支持和领导人民的一些观点。邓小平新时期的人民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反对个人崇拜的人民英雄观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虽不否认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但却认为历史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 ,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以一定的社会条件为转移的。同过去剥…  相似文献   

6.
图片报道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同时又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思想,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7.
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决定者是创造了历史的人民群众。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理念和民本思想中汲取营养,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民主体思想。它贯穿在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并成为国家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的思想引领。新时代的人民主体思想对于举全国各族人民之力于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对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精辟论断深刻启发我们,军队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离不开官兵这一主体。我们要始终相信官兵,依靠官兵,从官兵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序展开、有力推进、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借鉴和吸收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在人类历史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赋予人民历史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积累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人民是国家和社会形成与发展的主体力量,如何看待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是判断一定历史阶段社会性质的主要依据。人民为主体的思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更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价值归宿。马克思通过对唯心主义历史观和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批判,彰显了人民的历史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指出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深刻把握人民主体的理论内涵,正确认识人民主体地位,能够使人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坚定政治信仰,把牢科学的发展方向,在实践中更好地解决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11.
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观的科学把握和逻辑延伸。从逻辑层面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明确人民是改革的价值主体、人民是改革的认识和实践主体、人民是改革的评价主体;从实践层面看,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改革,要以“四个全面”保障改革,要以实现人民的核心利益作为改革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3,(13):43-43
党的发展历史充分表明,人民群众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群众工作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伟光 《求是》2013,(3):17-19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人民主体地位,切实把它贯彻到经济社会的各项工作中。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内容坚持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应有之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科学把握和高度自觉。早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之际,马克思、恩格斯就在《神圣家族》中明确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  相似文献   

14.
罗莎·卢森堡在波兰无产阶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活动时期,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在批判波兰无产阶级党的密谋主义、批判第二国际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以及反思俄国革命和列宁的无产阶级建党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别具一格的自发性理论,强调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由此出发,群众概念成为卢森堡自发性理论的核心概念,她指出应该尊重人民群众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导地位和首创精神,强调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革命组织的主体力量,强调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参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2,(7):60-61
据5月9日的《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日指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是建设和享有幸福广东的主体。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广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让人民群众大胆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  相似文献   

16.
安建设 《新湘评论》2012,(24):33-34
党的十八大报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民”一词出现了145次。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回答了社会管理活动中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社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为此,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党政领导干部要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群众开展各项工作,并由人民群众来检验社会管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人民主体论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主要包括人民是创造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是认识的主体,人民是权利的主体,人民是革命和革命战争的主体,人民是监督的主体,人民是治理国家的主体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客观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内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0.
党的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共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依据党的性质和党群关系的基本原理,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长期性工作。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自觉为人民利益奋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