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探索》2019,(6)
新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变迁受中央政府的国家建设理念认识与制度绩效之间的互动影响。中央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国家建设中作用的理念认识依次经历了资源汲取、资源汲取与权利保障兼顾和更加注重权利保障三个阶段。但由于受到既有政府体制的制约,地方政府的国家建设理念并不总是随着中央政府同步更新,特别是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后依然秉持资源汲取的理念,将户籍制度定位为资源汲取的工具,扭曲户籍制度改革,使户籍制度变迁路径呈现出曲折性。总体上,新中国户籍制度变迁过程是一个伴随着政府的理念转变而对其功能定位由资源汲取逐步向权利保障的"位移"过程,但这有赖于政府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使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通力合作;改革到位的标志是回归户籍制度的权利保障功能。这启示我们需要从保障公民权利、促进市场发育方面全面把握和理解国家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2.
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各方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作为城郊结合部的萧山区,近年来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户籍制度管理上的矛盾更为复杂,工作难度更大,改革的呼声也更高。在结合萧山工作实际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分析了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朱佩娴 《理论学刊》2006,(11):53-56
2001—2005年的郑州户籍制度改革发生在全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其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三组矛盾:实现社会公平与官员追求政绩的矛盾、户口束缚解除与财政支出增加的矛盾、领导决定与公民参与的矛盾。这三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政府在政治过程中的职能缺位,所以,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基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地方政府要树立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与透明政府的观念,并将之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是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推行,围绕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理性认识了我国近年来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政策建议。一、对我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理性认识改革放开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纵观改革的过程和结  相似文献   

5.
户籍制度改革不仅仅是掌握户口数量的簿籍登记制度改革,而是户籍背后公民基本权益的保障,是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人民渴望享有同等国民待遇的权利、消除社会不公平、缩小社会差异、改变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的改革。本文通过对现有户籍制度的研究发现其不少弊端,通过借鉴国外户籍制度,为我国一元制户籍制度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现行户籍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作为一种行政法律制度在我国由来已久。与传统社会户籍制度不同,现行户籍制度则是20世纪50年代特定历史背景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逐步形成的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一套制度。随着当前改革的持续深入,现行户籍制度暴露出的一些弊端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旨在追本溯源、以史为鉴,以期对当前户籍制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24):34-42
户口,被视为“中国第一证件”,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事事与之相关。新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在经济与体制的双重转轨下,这一制度的消极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过去30年,我国对户籍制度多次改革,但改革的速度与公众的期盼仍有不小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词义     
户籍制度改革: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其突出特点是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化管理体制,它是与国家在消费品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所实行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紧密相关的政策制度。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的户籍管理除了执行人口家庭的登记职能外,还与就业、医疗、住房等多项社会福利待遇紧密相关。近年来,户籍制度的改革已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首先必须明确,户籍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取消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9.
胡炜光 《理论研究》2010,(1):20-22,28
发展型地方政府是一些华人学者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扮演角色的学术概称。就历史和制度而言,我国发展型地方政府的兴起涉及中央权力下放、产权地方化、财政分权制度改革、不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发展型地方政府曾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它也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地方负债累累、腐败猖獗、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难以贯彻等不容忽视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成渝户改:各自激起千层浪 与近年来全国某些地方实施的户籍改革相比,2010年重庆、成都两地先后实施的户籍改革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2010年7月12日,重庆市政府审议并通过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政治改革、行政改革与公共服务创新。从大量的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实际情况来看,政治改革创新皆限于宪法所确立的基本政治框架,行政改革仍然是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重点,公共服务创新涉及范围较广,尚有极大的创新空间,也将是未来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趋向。地方政府创新的三种类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具体体现为:行政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公共服务创新对行政改革和政治改革也存在诉求;政治改革对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创新同样存在需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政治改革、行政改革与公共服务创新。从大量的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实际情况来看,政治改革创新皆限于宪法所确立的基本政治框架,行政改革仍然是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重点,公共服务创新涉及范围较广,尚有极大的创新空间,也将是未来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趋向。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三种类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具体体现为:行政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公共服务创新对行政改革和政治改革也存在诉求;政治改革对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备创新同样存在需求.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房地产库存问题日益突出且地区分化明显,化解房地产库存已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深入贯彻中央化解房地产库存政策精神,更加注重地方政府调控责任,进一步加大因城施策力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促进房企兼并转型、完善土地供应机制、提升政府管理服务,从促成交、缓供应、调结构等方面多管齐下来化解库存。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是国家政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层面的治理不过关,中央政府层面的改革将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进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改革面临的困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穆敏 《理论学刊》2002,(4):94-97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趋向、目标、路径、对策措施等几个方面 ,对我国学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罗丹丹 《奋斗》2011,(3):40-42
户籍制度改革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户口或许是烙在每个人身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构成的户籍制度格局,造成了城乡隔离,导致了二元化社会结构,形成了国家公民权利的不平等。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基本国策的落实。改革户籍制度无疑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确保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抑或迁徙自由--反思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仁宗 《求实》2002,(5):38-41
价值取向规定着户籍制度改革的理性方向和价值认同。城镇化是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公民权利、市场经济、城镇化本身以及改革内生性四个层面的分析 ,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不应该是城镇化 ,而应该重新界定为迁徙自由 ,这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探寻有效的地方政府体制改革之道——丹麦的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丹麦进行了一系列的地方政府体制改革。地方政府的数量减少而治理规模增大,城乡由分治走向一体化管理,县级政府权力受到严重削弱,地方自治市成为地方公共服务的主体。丹麦的改革是政府结构、公共权力与政府职能的全新重构,是政府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其改革的成功对于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户籍制度改革已经从有社会呼声转变为国家政策,尤其是中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步伐最大,户籍制度改革必然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掌握当前我国户籍制度的特点,理解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发现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力,才能找到中小城镇发展的良方.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分权化、分税制改革和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公司型地方政府坚实的制度基础。公司型地方政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它也带来不可忽视的隐忧,需要通过加强对地方政府权力的监督、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创设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等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