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简称中共代表团)向中共东北党组织发出了《中共给满洲省委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一二六指示信》),明确提出了在东北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标志党在东北策略方针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2.
曲晓溪 《奋斗》2021,(4):45-45
1933年初,大规模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遭受严重挫折。而此前,"北方会议"要求一律执行的"左"倾错误路线,给东北地区抗日斗争造成严重危害。面对这种情况,共产国际和中共代表团开始重新考虑东北问题。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明确提出在东北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3.
由于东北形成了四大游击区,加上共产国际路线策略转变的影响,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东北党组织机构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和改变,撤销了中共满洲省委建立了四省委。这种调整符合东北的实际斗争情况,但也存在错误和疏漏。特别是中共满洲省委撤销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没有对四省委实行统一领导,给东北抗日游击斗争带来消极影响,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马少辉  陈学良 《世纪桥》2012,(16):11-15
1932年秋,满洲省委委员孙广英与驻苏联海参崴的共产国际太平洋工会秘书处建立联系,秘书处建议满洲省委在吉东建立一个省委常驻机构,以便就近与秘书处联系。1933年4月满洲省委决定成立满洲省委吉东局。5月吉东局在穆棱县正式成立。1934年由于中共吉东局被破坏,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做出决定,撤消吉东局,吉东地区各地的党组织由满洲省委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5.
赵俊清 《世纪桥》2012,(20):14-18
1936年2月,原东满特委书记魏拯民参加完共产国际七大,从莫斯科回东北带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关于撤销满洲省委和成立南满、东满、吉东、松江四个省委的具体指示。之后,东北各地即开始党的组织机构调整工作。一中共满洲省委是1927年成立的。这一统一的东北党的领导机构,在领导东北各族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斗争中,做了大量工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站在抗日斗争最前线,曾先于党中央发表抗日宣言,号召  相似文献   

6.
张泓 《党史纵横》2005,(8):33-3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坚持东北抗日战争中,曾经同苏联远东军建立了地区性的合作关系。这种军事合作关系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夺取全东北最后胜利的条件之一。但是,东北抗联同远东军合作是在不断的与他们的某些错误做法抗争,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39年以前抗联同远东军的关系1932年以前,中共中央对满洲省委的领导是在上海实施的。中共中央由上海迁入苏区后,满洲省委同上海中央局保持着联系。1934年上海中央局遭到破坏,东北党的工作便由中共中央驻莫斯科共产国际代表团直接负责领导。由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中共满洲…  相似文献   

7.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作为中共中央派驻莫斯科共产国际的常驻机构,1933年至1937年参与或直接领导了中共东北党的工作,根据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指导建立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其对东北党组织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撤销了中共满洲省委,以四大游击区为中心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客观上适应了东北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但由于未能建立起东北党组织统一的领导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抗联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在满洲省委撤销过程中组织方式上的问题与失误,也给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1935年6月3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给东北负责同志的秘密信>(即著名的六三指示信)中,高度评价了以罗登贤为首的一批东北抗日先烈,赞誉他们是"抗日英雄,阶级战士".这其中有一位从沈阳走出的传奇式人物,一位出身于民族资本家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中共宁安县委书记,密山游击队队长朱守一(周子歧).  相似文献   

9.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高举党中央抗日救国的旗帜,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发出抗日号召,继而组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联合抗日义勇军、反日山林队等反日武装,共同抗日,进行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卫月,以王明、康生为领导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满洲省委机构庞大,有好细为名(事实是机构不庞大,也没有奸细)撤销了满洲省委。但其领导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功绩永不可没。中共满洲省委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和全国抗日战争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揭露日本侵略阴谋,掀起抗日救亡高潮早在1931年7月7日,中共满洲省委在…  相似文献   

10.
李亮 《中共党史研究》2012,(6):119-121,125
1935年,为了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的《八一宣言》的精神,并恢复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共产国际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派代表团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林育英(化名张浩),让其装扮成商人,由莫斯科取道蒙古归国。  相似文献   

11.
王惠宇 《世纪桥》2004,(6):51-54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游击战争。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对东北党组织进行改组,撤销中共满州省委,并从1936年2月到1937年初,在东北先后建立起了南满省委、北满省临时省委和吉东省3个省委和哈尔滨特委等组织。这次改组对东北抗联的后期斗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共产国际从1930年9月起,先后向中共派出3位军事顾问,他们是共产国际远东局驻上海"三人军事小组"组长盖利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军事代表、远东局驻中共军事总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共产国际远东局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奥托·布劳恩(李德)。这3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派到中共来的?他们在指导中共军事斗争方面做了什么事情?对他们的工作做何评价?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华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摆到中国共产党的面前。王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共产国际和代表团其他成员的影响下,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为党中央起草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并撰写了不少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文章和报告。 1933年1月26日,王明等起草了《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在这封信中,第一次提出“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计算到特殊的环境)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  相似文献   

14.
孙国林 《党史博采》2011,(9):39-41,50
米夫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共的最后一位代表。之后。共产国际鉴于派代表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就改为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这种形式指导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5.
张浩(林育英)1887年出生于湖北黄岗林氏家族。黄岗林氏家族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和林彪(林育蓉)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同寻常的人物。林育南与恽代英齐名,曾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兼秘书长、湖北省委代理书记。1922年,张浩经恽代英与林育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中共上海沪西区区委书记、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张浩当选中央候补委员。1932年初,任全国总工会常委兼海员工会总书记。1933年1月,中共中央派他担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莫斯…  相似文献   

16.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1931年11月至1940年2月期间,参与领导了东北抗战,努力贯彻落实共产国际七大路线,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抗战路线,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条重要的抗日战线,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杨松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既是唯一深入东北实际,在第一线领导和参加东北抗日斗争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东北抗联最杰出的政治和党务工作者:又是党中央高度评价和信任的抗联干部.毛泽东领导东北抗日斗争的最主要助手。曾先后担任满洲省委巡视员、吉东特委第一任书记、东北抗联第4军政委、延安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实际主持工作)等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共领导成员中,王明是对东北抗日斗争施加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从1933年1月起,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的王明,取得共产国际的同意,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直接向东北党组织发出指示.这以后,东北地区党组织接受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西方面的领导。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开始后,东北地区党的工作完全由王明为首的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直到ig37年11月王明回国.这期间,主要是按照王明的决策,党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策略、游击战术、领导机构,作了重大调整。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和抗日斗争的高潮,也恰在…  相似文献   

19.
瞿秋白在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期间,非常关注中国留苏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他认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管理混乱,学生爱斗纠纷,无法保证完成为中国党培养布尔什维克式干部的任务。在随后展开的联共(布)清党运动中,瞿秋白因此受到强烈冲击,并被解除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职务。  相似文献   

20.
正1921年中共诞生时,全国只有党员50多人,还不是一个群众性的党。1922年底,共产国际向中共提出了建立"群众性共产党"的建党目标。但是,这一建党目标遭到了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的坚决反对。1924年初,共产国际指派维经斯基替换马林为驻中国代表。1923年5月,共产国际给中共三大的指示正是由维经斯基起草的。该指示指出:"巩固共产党,使其成为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