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 ,既给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机遇 ,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应对全球化 ,我们要在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网络文化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新的文化形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带来了不容否认的影响。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不能不解决党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过程中遇到的网络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带来的新问题,不能不正视网络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学者围绕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外学者则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性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对社会主义而言,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苏东剧变引发震荡的远去,社会主义力量在重新积聚,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但是,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再次走向繁荣,仍面临一系列挑战,特别是来自社会主义思潮多样化带来的挑战、时代转折中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资本主义内外部变革带来的挑战、社会主义力量分化重组带来的挑战和中国发展处于转折之中带来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否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沉着冷静地应对国际形势,化危为机,发展社会主义和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考验并考量着执政党的治国智慧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时代特征之一。很明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形成和发展的,恰恰相反,它是在当代全球化的世界图景中不断生成和拓展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全球化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要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积极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正确回应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新的实践,直面新的现实,把思考问题的视野放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所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上,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注重对全球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及时、有效的回应。可以说,"挑战—回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发展方式,回应挑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造成了冲击和挑战。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并促进中国文化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深刻揭示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中国面貌,而且也正在重塑世界秩序,给人类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带来的是世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更足,是一条新型现代化道路,是推动构建良好国际发展环境和国际新秩序的力量更加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负责任大国的包容胸怀与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9.
罗尚义 《探索》2000,(4):55-56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提供新的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风险,对一些国家甚至会带来灾难。然而,全球化毕竟是大势所趋,对中国来说,实现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必须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进行。因此,研究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1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理论精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微时代背景下,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网络宣传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提升网络宣传的实效性,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微时代网络传播的优势,逐渐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创新宣传方式、途径和宣传内容,积极应对网络宣传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逻辑。科学社会主义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科学,一个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认识传统的社会主义基础上科学回答中国现实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这为我们深化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贯彻推向深入,必须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并在与各种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较量中形成并丰富和发展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系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重申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特殊的现实针对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应当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追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叉要结合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5.
试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辛探索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承载着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近代以后启蒙思想者对“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理性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蒸蒸日上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又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的制胜法宝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回顾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对20世纪社会主义从一路凯歌胜利前进到遭受挫折节节败退的曲折发展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命运深刻反思,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它首先是与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相比较意义上的发展与创新.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它是无产阶级的解放的科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凸显它是现实的人的解放学;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只有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强调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形式包括:改革开放是动力基础,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基本途径,各阶级、阶层的和谐与和睦是社会阶级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存发展和全民共同富裕是社会经济基础,制度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成果——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成果.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了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了更好地高举旗帜,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它的基本规定性.这种基本规定性应当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社会主义一般共性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个层面.要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了解它的基本特征和一般共性,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等六条本质要求,这对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