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正我第一次看到房连长兜里的那本笔记本,就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是我来一师六团第一天报到的宴会上。当晚,团组织科为欢迎我们六个大学生的到来,特意办了一个接待宴,还找了几个连领导作陪,房连长就是其中的一位。几天后,一起来的大学生都分配下了连队,而我恰好分到了房连长的那个连队。我来到房连长的办公室报到,寒暄了一句后,他就拿出他兜里的那本笔记本先看了一眼,接着就问了我一些"你在哪里读大学呀?家是哪儿的呀?怎么到这里  相似文献   

2.
在农八师一四二团三十一连连长办公室里,有一面上书“洒向老人都是爱”的醒目锦旗。据悉,这是全连100多退离休职工联合赠送给连长、党支部副书记马进贤等连领导“一班人”的。 提起刚过不惑之年且五大三粗的马进贤,自从他两年前租赁承包了这个山坡坡农业连队,他就一直像兵团基层干部的好榜样赵机农那样,用心血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把全连  相似文献   

3.
86岁的李力群住的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一座四合院将要被拆迁,斗大的“拆”字落在墙上有些时日了。李力群在这儿已经住了30多年,作为一个公民,她有权选择自己居住的地方。似乎为了验证她的话,她拿出“两会”刚刚通过的《物权法》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李力群说:“我也说不上什么话,只是自己年纪大了,不愿住楼房,也不想再过那种搬来搬去、动荡不安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居住在法库东湖新城的老人们高兴地说:我们赶上了好时候,生活太幸福了,过去是不敢想象的。一些过去在城市郊边居住的农户说: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土坯房、砖瓦房,没想到今天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楼房。  相似文献   

5.
梓夫 《支部生活》2006,(10):5-6
“我们到这里就像到自己家里一样,医生和护士一般都喊我朱爷爷,而不是叫我10号床,把我当成长辈亲人一样照顾。”76岁的朱跃铨在省老年病医院的内三科住院,提起这些他面带笑容。同住一个病房的王正学老人也认为自己在医院得到细致的护理:“我今年74岁了,一直多病,住过好几家医院,别的医院还没碰到叫病人爷爷、奶奶的,这样称呼我们心情很愉快,这对治病也很有利。”他还对这里便宜的治疗费用深有感触:“年初我在昆明的另一家医院看病,才10天就花了2000多元,病却不见好,前不久慕名来到这里,刚4天病就有所好转,费用也很低。”  相似文献   

6.
正1907年,钟纬剑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农民家庭,由叔父供养读完了小学和中学。1926年夏,他在黄埔军校三期步兵科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十七师连指导员、连长、副团长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中三克南昌、强攻南京的战斗。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按照中共中央指示,钟纬剑巧妙地将第六军存放在汉口的2000多支枪、  相似文献   

7.
知荣明耻     
农民工楷模:帮扶老人回报社会为了改善生活来重庆打工,可为了老人们的幸福又把打工所得用于帮助老人,自己一家人却住出租房。农民工张世文从2001年开始热心老人慈善事业,至今共拿出80万元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06,(3):66-66
一个朋友做生意资金紧张,从我这里借款3.3万元,说好了一个月后偿还。到了还钱的日子他没有还上,给我打了一张欠条。他一直没有还我钱,我们闹翻了。我打算告他,可拿出那张欠条一看傻眼了,上面把我的名字错写成了“李和”。对方还借机说不认识我,欠条上的“李和”不是我,也不知道欠条怎么在我手上。对方胡搅蛮缠,我该怎么办啊,我还能告得赢吗?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5,(6)
<正>他只干过泥瓦匠的活儿,却让村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他不懂股票,却让村民们人人拥有股份,家家笑逐颜开;他开过废品收购站、经营过饭店,当过"三位一体"的村值班主任,深谙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他曾抱住一位因想不开而打算跳楼的老人说:"叔,要跳我陪你一起跳!"老人推开了他说:"支书,咱村发展得这么好,可全靠你呀,这事儿不能让你陪着啊!"——他,就是通辽市科尔沁区大刘屯社区党支部书记梁成贵。  相似文献   

10.
读小说《政治连长》,不禁联想到“生产书记”。“连队只有政治指导员,哪有政治连长?有的!五连连长罗玉锋,人家就叫他是政治连长。”“政治连长”罗玉锋,突出政治搞训练,突出政治搞管理,突出政治搞生产,突出政治搞……。小说通过罗玉锋满腔热情地用毛泽东思想有效地帮助新战士潘纪根进步的故事,极其生动地反映了解放军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持四个第一,突出  相似文献   

11.
“正”字     
马三在朱连长家院墙的豁口露出了一张胖乎乎的脸。秋日的阳光暖融融、亮晃晃的有些刺眼,他一只手遮住前额,左右瞅瞅,瞧见朱连长在院子里淘米,准备做饭,马三腿一翘翻身垮过豁口。“朱连长,淘米啊?”马三在一旁蹲下。朱连长动也不动,盯着手中的大米挑着杂质,鼻腔里像蚊子似的“嗯”了一声。马三有些扫兴,心里不知把朱连长骂了几个回合,但他今日来是揣摩朱连长心事  相似文献   

12.
一个枫红草深的秋天,我如约敲响了北京一幢楼房居室的门,拜访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先烈、我党早期党员之一的孙炳文同志最小的女儿孙新世.孙新世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她头发花白,饱经风霜,但精神饱满,身板结实,性格开朗,待人慈祥而又和善.老人听说我来自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十分兴奋,就像见到了久别的家里人一样,一趟又一趟地从房中拿出瓜子、广东月饼、新疆梨和开心果等食品,招待我这个第一次登门的客人.“青山处处埋忠骨”当我简单地汇报了周恩来家乡淮安有关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的情况后,就直率地告诉她:“孙老师,我曾去过北京西北郊的万安公墓,找到您妈妈的墓.因为那墓的碑文是周恩来生前题写的,所以还拍下了照片.”  相似文献   

13.
看过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观众大概都记得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李侠”和“何兰芬”。这部拍摄于50年代的反映我党地下工作者斗爭生活的影片曾教育和激励了一两代人。 已故天津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王文和他的夫人——市公安局离休干部王凤岐夫妇就有着和电影主人公相似的经历。今年春天我们寻访到了王凤岐老人。 在天津市河北路一幢老式楼房里,86岁的王凤岐老人平静而快乐地生活着。10年前,与自己生活了50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06,(11)
烟台开发区胜利东村过去是有名的穷村,50年代曾被描述为:“十里尽黄沙,鲜见人家,更无鸡犬与桑麻,入眼寂廖唯一色,满地芦花。”牟秀松刚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里没钱支付差旅费,他就把家里的储蓄拿出来垫上,妻子不同意,他说算村里借的。几年后村里富了,妻子提出还钱,牟秀松笑笑说,村党支部书记为集体出了那点钱,还要让村里还,叫人笑话。胜利东村地处夹河下游,由于河水长年浸蚀,带走了良田,留下了荒滩。村党支部想带领群众致富,雄心勃勃地办企业,结局却是亏损倒闭。痛定思痛,他们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后,成立了金东房地产建设开发公司,决定开发房地产业。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金东小区在荒沙滩上破土动工后。牟秀松带领“两委”努力向书本学习,向专家请教房地产知识,逐渐成为预算决算、施工监理的行家。牟书记长年在建筑工地上,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保证了建设项目顺利完成。金东小区建成后,村民搬入宽畅明亮的楼房。村民乐了,村干部信心更足了。胜利东村又先后规划建设了夹河苑小区和金域河畔小区。看到占地50万平方米的楼房拔地而起,原烟台市委书记董传周高兴地挥笔写下:“昔日黄沙滩,今朝黄金地。”2004年,夹河苑小区被《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十几家媒体评为全国“优秀示范楼盘50强”,2005年,金域河畔小区被国家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授予“中国建设精品楼盘”称号。金东经济发展总公司也被烟台市评选为“十大城市运营商”。到2005年,胜利东村固定资产达到2.8亿元,净资产超亿元,每年缴纳税金15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近万元,户住面积都在100平方米以上,农村人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村民变市民,不是简单地平房变楼房。胜利东村“两委”在保证物质富足的同时,着眼于提升村民文化素质:一是抓教育。他们先后投资2600万元,在本区内规划建设了三处幼儿园;投资800万元建起了一所高标准、现代化小学;投资460万元建起了宾馆化的老年公寓;还建了成人教育学校和图书室、健身房、档案室等文化教育场所。胜利东村成为了幼有所教、长有所为、老有所养的文明和谐的富裕村,被岖台市政府授予“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称号。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胜利东村对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给养老金4000元,并投入医疗保险。每年春节、老  相似文献   

15.
农一师工程二团农机连的人喜欢送礼。送礼是从连领导开始兴起的。 1992年小年夜,连长汪先荣到几个新来的临时工家去看看年货准备的怎么样了。一进周时贵的家门,见他一家愁眉苦脸坐在那里。汪连长一问,小周一家连过年的肉也没买。汪连长心头沉重起来,扭头出了门,这一天,汪连长送出去8公斤肉。他对四户临时工说:“我这个连长没当好,你们受屈了!” 汪连长妻子李珍书是女工委  相似文献   

16.
“不要给我脸上抹黑” 1949年6月,罗瑞卿调任公安部长,他家迁到北京,住在南池缎库胡同一座楼房内。这座楼房连低矮的顶楼共有3层,房间较多。罗瑞卿建议公安部副部长王昭搬进来,两家各住一半。由于公安部办公室紧张,他又让机要处搬到他住的院内办公。这座房子大门年久失修,门框已经耷拉下来,开关甚为不便。门卫向管理员反映了几次,管理员老于便将机关木工请来将大门修了  相似文献   

17.
2012年3月的一天中午,陈福保老人照例来到村委会,我先给他盛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饭菜。等他吃饱了,我再拿出梳子和剪刀帮他理发。理完发后,老人穿上了外衣,却忘了扣衣扣,我帮他扣好后,拍着肚子比划着告诉他记住扣扣子,不然冷到肚子会不舒服,老人明白了我的意思,微笑着点头,也拍了拍自己的肚子。一切料理妥当,我给老人倒了一碗水喝,并为他准备好今后两天的粮食。临走前,老人用手比划着告诉我,他的菜刀不  相似文献   

1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古代先哲的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大力弘扬的主旋律。在山西省阳泉市,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杨璋年二十年如一日,敬老行孝、赡养孤寡老人的故事家喻户晓,他视百姓为父母、用真爱写和谐的精神在煤城大地传为佳话。“面对老人,我不能无动于衷”1986年腊月十八,新任阳泉市郊区义井乡党委书记的杨璋年到义井乡白羊墅检查工作。当他走到村里的一所破庙旁时,正好遇到出门晒衣服的65岁的王翠云老人。他关切地问村干部:“老人怎么住这么…  相似文献   

19.
当年,在沈阳城内小西城门里,有一座东安百货商店。从“八·一五”光复的那年冬天起,这座商店前门、窗户整天紧闭,可是一到深夜,商店后胡同的木门却有人车出入。一次,有一个卖胡琴的老人,边走边拉,走到这座“商店”附近,不知怎么冒犯了里面的人,被几个突如其来的恶鬼硬拉了进去,从此再也没见老人出来。这座楼房就这样越发使  相似文献   

20.
年过花甲的李老汉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可俩儿子互相推诿,谁也不肯赡养。一气之下,老人找村委会讨个说法。村主任眯着眼睛,等老人诉完了苦,便说现在村官难当,“清官难断家务事”。听话听音,李老汉明白言外之意。他回家拿出自己可怜的积蓄,买了瓶“二锅头”,又上村主任家。村主任一见“二锅头”,马上说起了醉话:“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然而,李老汉等到的“佳音”仅是俩儿子每年各付100元生活费。老人一下子又失望了。一天,李老汉去镇上看病,听人说来了个新镇长,给群众办了不少好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走进了镇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