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身边总有这样一类“抱怨型”患者,抱怨社会太乱、工作太忙……或者声情并茂地讲述某日遇见一个“奇葩”人物,吐槽对方的种种不好;相反的,也有一群“奋斗型”朋友,他们中有人经历了事业的起伏跌宕,遭遇了生活的创伤,但失意过后又轻装上阵重新出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敬忠在经过半年的深入农村走访后,说出了这样的话:“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却在这场关乎自己家乡建设和自身利益的新农村建设中集体失语了。”建设自己的家乡、建设自己的家,按理农民最有发言权,但是这个主体却难以发出声音,因为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成了他们建设家乡的“代言人”,是这些强势的声音把他们的声音淹没了。  相似文献   

3.
满目秋光     
锄禾当午,汗滴下土,农人躬耕本是件苦事,但却很少听到他们抱怨。其实他们在欣欣然的春天播下的每粒种子都是秋光中黄灿灿的谷麦。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8,(5):54-55
乐水在2008年第2期的《理财》上撰文指出:时常听到身边有人抱怨自己很穷,说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天生就是打工的命。他们中有的虽是白领,但始终是月光族;有的想自己干,却没有起步资金;有的怀揣高学历文凭。但一直怀才不遇……似乎眼前所有的“悲观”,都让他们感到了财富的遥远。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可断言,对财富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吴俊浩 《求贤》2011,(6):52-52
很多人总是抱怨.企业中有很多吃白饭的人.总是抱怨自己给企业赚的钱很多,公司给自己的钱却很少.便开始埋怨自己被剥削、被压迫。  相似文献   

6.
杯子与水     
俞敏洪 《求贤》2010,(1):28-28
许多同学去拜会大学教授,起初大家相谈甚欢,然而说着说着,学生们的话题便转向了抱怨,他们抱怨生活的压力和功课的负荷。  相似文献   

7.
肖劲彪 《奋斗》2012,(7):21-22
作为一名全天候跑社会新闻的记者.从业的五年里,我见过太多的惨痛与悲伤。无数撕心裂肺的场面和那些流血的镜头虽然没有见诸报端,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有哲人说,有影子是因为有光的存在。采访社会新闻的同时,我也会被一些闪光的人性之美感动鼓舞,热血沸腾。我能够对他们表达的一份敬意就是,用镜头记录真实的故事,用笔触礼赞高尚的心灵,用真心来换他们的真心。  相似文献   

8.
袁浩 《奋斗》2014,(9):63-63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一方面幢憬着美好的未来,另一方面却不断抱怨现实的处境,结果是借口越来越多,工作和生活也越来越糟。成功大师比尔·盖茨说:“用‘如何’的问句来取代‘为何’的问句是非常重要的。‘为何’的问句常常引起找理由、找借口、解释的可能,无益于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今天只是抱怨以前的不如意,而不采取任何行动,留给明天的只能还是抱怨。如果你现在就下定决心,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你会发现,一切事情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这也正是应了那句俗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相似文献   

9.
某研究部门一位处长说起: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处室为单位找差距、提建议,自己所在处室的两位青年党员却一言不发。这位处长会下与两位青年同志交谈,发现他们对部门和处室的事情很少关心,还自我调侃:“集体”二字都生疏了,只记得小学时开过“集体在心中”的班会,  相似文献   

10.
在不少单位,总有一些人存在抱怨情结。抱怨工作太累,抱怨待遇太低,抱怨升职太慢。抱怨的结果,不但浇灭了自己的热情,还影响了单位的团结和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12):22-24
是农民不会种地,是工人没有技术,是城里人却被称作农民。他们,是一群跨入工业文明的庄稼人的后代;他们,是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面临边缘化的尴尬群体;他们,在改变着生活和生命轨迹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规则。在城市,他们可能找不到工作,还招来白眼;回村里,他们已经不会种地,也不想种地。他们是众多的“80后”“90后”农民工。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叫农民工。他们穿梭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做着城市人认为“低微”的工作。然而,他们中一些人却坚持梦想并努力让其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2,(2):52-60
所谓选调生制度,指的是省一级组织部门培养年轻干部的一项制度,即:选拔一些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乡镇工作,让他们在基层得到锻炼,然后再调回党政机关,并委以重任。如今,中国政坛上不少高官都有过选调生的经历。然而,近些年,这个看似“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轻群体却似乎陷入了集体困惑,是他们的心态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制度出了偏差?也许是时候反思一下了。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基层党支部,他们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做医改的排头兵,攻坚克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有这样一个党支部集体,他们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群众,把党的温暖带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为困难户做实事,解民困,增进了群众感情。在这个集体的努力下,妇幼卫生事  相似文献   

15.
从表面看,《谁动了我的奶酪?》和其它众多装祯精美的书没太大区别,只是薄了些,约4万字.写的是个可爱的寓言故事,每页都配有主人翁滑稽可爱、个性鲜明的漫画形象。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柬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相似文献   

16.
之遥 《党建》1998,(12)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是件深受农民欢迎的好事,但在一些地方因为搞花架子,却变了味、走了调,结果成了农民的一种负担。最近,一位在基层工作的同学向我抱怨,他们那里一些“三下乡”活动既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具体的服务内容,十几个无关的人员,带上几捆没有多少实用...  相似文献   

17.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红军中的共产党员们虽然处于紧张、激烈、动荡不安的战争环境中,但他们却仍按党的组织原则开展党小组活动。把党小组不仅作为党内生活的集体,而且作为团结官兵英勇战斗的集体。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先开党小组会,大家  相似文献   

18.
题解 出租反租,发包倒包,流转土地经营权 故事在人们都议论种地富不起来的时候,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东钱村却靠种地使村集体富了起来.他们将承包给农民的土地,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再反租过来,进行集约化经营,或者再倒包给种田大户,每年村集体可用资金有二十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党风与廉政》在阡东镇礼泉县阡东镇党委、政府机关坚持每周一三五早上半小时集体学习雷打不动。他们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同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将每期《党风与廉政》上的有关文章进行选学,使机关党员、干部自身廉政建设做到警钟长鸣。镇...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共产党员,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奉献,虽然他们的事迹算不上轰轰烈烈,但他们的精神却闪耀光彩。共产党员韩立厚今年55岁,身份是农民。70年代,他曾是九台市胡家乡锣鼓村代购代销店的负责人。他对待工作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