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间法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所形成的道德习俗、社会规范被逐渐制度化且相对稳定的一种通行做法。民间法仍然被很多农村群众所认可,农民更多的愿意在自身的生活空间中寻求一种秩序,因而国家的法律法令就很难真正地深入到农民的生活中去。国家需要一套协调机制来解决国家法律政策与民间法所存在的冲突与对峙,以对地方传统风俗的有益部分进行法律变通,以促进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是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浙江温州的案例,分析了农村民间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和推进正规金融改革和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效应,也分析了其干扰金融宏观调控、引发金融风险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认为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使其充分发挥支持"三农"的正面效应,并将负面效应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3.
金融活动的高风险呼唤着风险监管的行使,然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风险监管却处于半虚置的状态.农村民间金融基于熟人社会圈的借贷关系及依靠信任和名誉维持借贷运行的信用机制的现实,提出了一个农村民间金融法制约束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省沿海地区部分农村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发展较快,并对该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特别是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生影响,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农村党组织在提高群众素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尚较缺乏,把握党的宗教政策还不全面、准确,法制还不够规范、健全,核心领导作用发挥不力,思想政治工作弱等等.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泉州是我国第三个国家批准建立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规范利用民间资本和推动金融创新是泉州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本课题组通过对福建省晋江市民间资本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实地调查,分析当前民间资本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晋江市应从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金融创新、构建区域信贷征信系统、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入手规范利用民间资本、推动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6.
打破农村贫困循环的核心是资本。在金融抑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金融政策环境下,农村民间金融长期窒息,农民资本资源稀缺融资成本昂贵。近期随着政策的宽松,具有助农支农富农作用的民间金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在市场竞争、价格、供求等配置资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政策在一定意义上比法律对农民具有更重要的经济意义。农村民间金融重在非官方的民主,发展民间金融的政策重点,应该是放宽农村民间金融政策限制使得进入门槛可行化,同时在资金反哺、规则落实、管理服务上同步跟进,政府需要扮演好大力扶持和适度监管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7.
农村民间借贷行为是一种有限理性交换行为,从借贷动机的产生、借贷对象的选择到具体的借贷方式以及借贷纠纷的产生这整个过程中,发生了各种资源的交换,包括非物质性资源的交换和物质性资源的交换.文章根据作者在浙江温州所做的个案访谈资料和问卷调查结果,从社会交换论的视角来分析农村民间借贷过程中的交换行为,包括交换意识的产生、非物质性资源和物质性资源的交换以及交换的失衡.从中发现农村民间自由借贷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相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贵州省普安县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西部农村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规律及趋势,并从促进民间金融发展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规范民间借贷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时兴 《求实》2005,(2):43-45
我国民间金融是与民营经济相伴相生的 ,现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支撑 ,但在运作中还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 ,既要充分认识发展民间金融的重要意义 ,又要加强民间金融制度建设 ,强化金融监管 ,引导其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混合产品的特性,从而为其民间供给提供了可能。实践证明,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民间供给有助于弥补政府失灵,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目前,公立医疗机构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而由于人、财、物等资源限制,民间医疗机构无法与公立医疗机构平等竞争。实现公私医疗机构的合作治理,共同供给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定长远系统规划,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机制,提供民间医疗机构良好的制度环境;鼓励扶持民间医疗机构的发展,是政府促进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责任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民间道德及其规范是道德整合的重要资源,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为民间道德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及文化环境.然而由于民间道德及其规范的两重性及运行机制的无意识性、情感交融性,使得民间道德及其规范需要科学引导.当前最重要的是诚信意识与公民意识的培养与引导.  相似文献   

12.
论民问网络反腐及其疏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民间网络反腐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民间人士通过网络,促进了一批问题官员的迅速被查处。民间网络反腐,彰显了民众利用网络对公务人员进行监督的良好效果。但是,该监督方式在发挥良性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须规范和疏争。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法制的转型、变革的过程也就是法制现代化的过程.社会不断的现代化,法律制度也随之完成了其自身的现代性转型."情理法"既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惯性力量,在"乡土社会"与国家制定法一道规范、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理与亲情将在同一个场域之下,相互追求讨价还价式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4.
毕正华 《求实》2001,(11):58-59
农村民间合作服务组织在近几年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试从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技术、资金等方面问题的分析着手,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促其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关于1949年至1956年国家政权与民间慈善组织的关系,学者们的研究目光多集中于民间慈善组织"被改造"的历史。其实,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确实带来了民间慈善组织命运的根本变革,但是,这种变革并非单一的线性过程,而是存在着立体式、多面的、丰富的互动、发展与变化的历史。国家政权在对民间慈善组织的"团结改造"中,最终实现了"依靠人民力量建设新中国救济福利事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杨村修路的案例展现了如何激发农民集体合作的过程.在资源输入的背景下,发挥民主机制来表达农民对公共品需求偏好及其决议,有利于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与实现公共品供给的合理性.通过强有力基层组织连接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将国家的惠农政策和资源有效转化,使得农民获得真正的实惠.农民对国家的强认同则可以在基层治理中进行转化并提升为基层治理的能力.转化的过程中还得将其嵌入在地方性共识之中使得大传统与小传统对接,进而促进与国家对接的农村社会基础的整合与再造.因此,在治理转型期,要实现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正是在于将农民的国家认同转化为基层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直接参与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渴求知事、议事、决事的民主权利。村民自治,就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它不仅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在解决农村诸多矛盾问题、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等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以经济为先导的中国农村改革,正日益深入地影响着农村的社会政治关系.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法制的日益发展与完善,使得广大农村地区以行政命令和政策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运用法律手段调整我国农村建设,已经开始为人们所重视.然而,农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民,对法律的理解、认同和接受程度仍处于表面层次,农民法律意识现状仍是以淡漠为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建设中民生法律规范的缺位,导致民生建设缺乏规范性指导和制度化解决途径.法律分配社会资源的过程中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化实现就是对民生的规范性调整,纳入法律规范调整的民生建设形成了“民生法律关系”,其主体、内容、客体都在法律规范框架下完成塑造.法律规范对民生建设的保障方式通过对主体行为的调整而完成,对公民赋予并保障权利、明晰主体地位、疏通诉求机制并通过课以义务的方式限制其权利滥用;对国家公权力则规范其权力行为并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实定法运行的各个环节保障民生,同时尊重发挥优秀民间规则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1.农村信息化的内涵.所谓农村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过程提供全面支持.农村信息化内容包含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设施的建设、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构建.就我国农村而言发展农村信息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发展农村信息化拓宽了农民获取有效信息的来源渠道,有利于提高农民技能并有效地促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其次,农村信息化使农民在生产过程中能及时、准确、规范地获取信息,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最后,农村信息化还能缩小工农产业间的信息鸿沟,使国家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农业市场信息,有利于实施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