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旅游文化是解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最佳结合和科学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加强桂林旅游文化建设研究,对推进桂林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桂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桂林旅游科学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桂林旅游文化建设必须“自觉”解决旅游本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等基本认识问题,高度重视桂林旅游文化的核心思想,严格遵循“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脉;重视现代科技,重视环境美学;面向普通百姓,面向未来发展”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禀赋资源,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建立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是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可以通过挖掘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来为旅游业服务,而文化产业又对旅游产业链起到了推动延伸作用。本文以太原市为例,分析了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优势和问题,并结合国内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提出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太原“华夏文明看山西旅游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贵德县按照“经济强县、文化名县、旅游兴县”的思路,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而且在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精神文化产品日趋丰富,优秀文化得到了弘扬,城乡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文化市场逐步繁荣和规范,群众文化生活逐步丰富多彩,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提高,这些都为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娴  蒋兴勇 《当代贵州》2012,(28):32-3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缺乏内涵,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市场活力。按照国发2号文件的要求,致力于“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国务院文件第一次以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来定位一个省的文化与旅游发展,这既为贵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平台,也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造独特市场品牌,营造了良好环境。当前,“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时代要求。贵州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已成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6.
张希贤 《当代贵州》2011,(30):27-27
亮点一: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命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需要建设反映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文化。正像唐诗.“豪放”的文化气质,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繁荣的时代特征,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要反映和服务这一时代主旋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相对应的社会主义新型文化。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质上是用这种新型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促进欠发达地区乡村建设、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宁夏为例,乡村旅游发展在顶层设计、资金保障、行业管理、产业融合、设施建设、宣传营销等方面存在不足,解决这些问题是宁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应科学统筹规划布局、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多措并举促进宁夏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炳江 《奋斗》2009,(1):54-55
近年来,我们依托兴凯湖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当壁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潜力,多元化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展示“神奇兴凯湖、魅力北大荒”的独特魅力。通过实施“旅游兴场”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确立了以兴凯湖风光为依托,以北大荒文化为底蕴,创建以观赏旅游和休闲度假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9.
刘云成 《当代贵州》2013,(35):44-45
近年来,地处乌江中下游核心区、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称的思南县紧紧围绕“历史文化、乌江、石林、温泉”四张名片,在铜仁市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中先行先试,以“改善基础、特色为根、文化铸魂”强力推进“旅游活县”战略,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主动融入文化旅游创新区及全省旅游发展“大公园”。  相似文献   

10.
《党员干部之友》2009,(12):62-63
临清是京九沿线、运河沿岸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是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故乡。今年以来.临清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旅游强市的总体目标,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以发展运河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旅游为重点,着力实施大旅游、  相似文献   

11.
《党员干部之友》2008,(10):64-64,F0003
近年来,单县坚持科学规划、高点定位,强化组织协调.加大政府和市场投入,随着各项重点文化建设工程的全面铺开,打响了“千年古县、文化名城”建设的攻坚战,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红色文化、牌坊文化、楹联文化、产业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化建设正在走向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2,(18):11-12
铜仁市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市改革攻坚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布局,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率先突破的重要方面来抓。以品牌为导向树立文化自信自古以来,湘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在铜仁相互交融、相互涤荡,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生态文化、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极具多样性。立足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铜仁努力培育鲜明的文化品牌,把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定位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着力将梵净山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景区,把铜仁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3.
唐烨 《新湘评论》2014,(9):50-50
零陵作为永州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必须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在历史文化的大视野中规划建设经营旅游,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进文化旅游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磊 《世纪桥》2014,(12):79-80
五大连池因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而闻名,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已打造了初具规模的文化旅游产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文化资源挖掘力度不够、文化旅游资源管理存在漏洞、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和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亟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应从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科学规划文化旅游资源管理、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等诸多方面促进五大连池文化旅游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是当今世界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为旅游业的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若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扎实基础。依托楼兰文化、昆仑文化等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若羌旅游品牌,推进若羌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之友》2009,(8):64-64,F0003
巨野县按照“进一步加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快速膨胀规模:改革投融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精品名牌占领市场:培养和选拔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保障措施”的总体思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丁新民 《实践》2011,(11):18-18
我们东方控股集团是一家以路桥建设经营为主业,以能源、电力、交通、房地产、文化、旅游等多元产业为支撑的现代民营企业。企业创建14年来,我们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相结合,路桥建设与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之友》2008,(7):64-64,F0003
近年来,临沭县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为根本,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努力抓好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文化、产业文化、现代文化“六大文化建设工程”,强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了文化建设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19.
《党员干部之友》2010,(5):64-64,F0003
孟子故里邹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靓市、和谐新市”战略定位,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区位,高点规划,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学  宋树森 《奋斗》2008,(9):50-51
旅游业是一项文化穿透性很强的产业,没有旅游文化也就没有旅游。因此.旅游业无论是在外形还是内涵上,只有突出各种不同的文化特点。才能吸引广大旅游者,才会产生旅游消费和经济活动。绥棱农场通过近几年旅游文化的发展,推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和建设活动,以绥棱农场的地方特色去吸引国内外游客,积累文化资本,以旅游业作为产业支撑,打造旅游强场,从而提高了农场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农场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