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中宣部理论局2009年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明确指出:科学判断和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基础,不断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内涵,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12,(12):49-5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表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愿的。这就进一步明确和拓宽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磊 《党课》2013,(7):10-17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惰、最大实际。对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相似文献   

4.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足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一个国家的实际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性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状况、政治结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恢复和发展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正确地估价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客观依据。为了深入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必须很好地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很好地研究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重要和科学的论断。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所处的基本国情,是我们正在干着的伟大事业的总依据,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科学分析、把握和处置,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健推进的一个重大课题,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论断。我们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应该怎样认识?十一届三中会以前,我们党对此作过有益的探索,但总的说来处在不完全清醒的状态,导致我们党犯了“左”的错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现在搞建设,要  相似文献   

9.
新常态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内涵发生阶段性变化的准确和形象表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的具体化,是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依据,是治国理政方略的进一步完善。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正式提出的,党的十三大已经作了明确阐述,并为全党所认识。这次党的十五大之所以再次进一步地予以强调,是由初级阶段理论的深远意义、巨大作用和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首先,基本国情是制定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根本依据。我们党要在中国坚持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成熟,上层建筑不完善,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从这个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1.
能不能对本国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作出准确的判断,并且根据这种判断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本国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关键问题,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性的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是我们党提出重大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和现实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也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就是要认清我国社会主义目前所处发展阶段的性质及其特点,从实际出发,按具体情况办事。这个“实际”就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中国现在处...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个重大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论断站位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这是全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我们既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还要更准确  相似文献   

14.
胡祥 《求实》2008,(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并以中国的实际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依据,提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突出地表现为四大基本特征:共产党领导是前提、人民当家作主是基础、依法治国是保障、以人为本是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战略策略,要立足国情,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在我国现阶段必须注重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弘扬民主精神、加强民主协商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人民奔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初级阶段和当代文明的视角,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以及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廓清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错误认识,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自信,一是源于社会主义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二是源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三是源于中外发展对比中的"风景这边独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认识论层面讲,这一特定含义的“老路”、“邪路”都是错误认识,错在主观认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相脱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相脱离。中共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总结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实现中国梦之路。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庄严宣告,其首要的依据,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成为世界经济实力逆转的主因;而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但这种变化又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相似文献   

19.
《前线》2017,(8)
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对大势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个大势主要是世情国情党情,尤其是要深刻把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的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来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一个整体,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也是一个整体,勾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全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总"内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