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近年来,中共纪念活动逐渐成为党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既有跨阶段的整体研究,也有阶段性与专题性的专门研究,主要集中于纪念的方式、规模、内涵及纪念的功能方面。①研究中共历史上的纪念活动,不仅要关注纪念活动的形态与功能,也要考察其具体的历史演进过程,如此方能整体上予以宏观的审视。本文通过对解放初期北平首次公开性的中共诞生日纪念的文本解读,考察本次纪念的历史过程,以求对中共纪念史研究作出一点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纪念文本中的核心概念是承载和传播中共政治思想的直接有效载体:在纪念活动中,中共对核心概念的选择和阐释是中共政治理论构成和变迁的表征;纪念活动中对核心概念的强调和重复也在无形中传播着中共的政治思想,推动着中共的政治实践。从概念史视角对中共纪念史进行研究是中共政治思想史的新视角。纪念史中的概念是概念史研究的一部分,概念史的研究方法也适应于纪念史中的概念研究。但纪念史也有自己特殊的一面,对纪念史中的概念进行判定时,既要将概念的共时性与历时性结合起来,还要寻求其他方法。对纪念史中的概念进行研究时,既要注意特定时间内概念与思想的同步性,也要重视特定时间内概念既有的批判性变化的一面;既要注意中共纪念活动中文本概念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还要注意研究纪念对象的概念化。  相似文献   

3.
略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基于总结历史经验、表达政治主张、促进政治整合、协调国际关系等方面的需要,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其中,既有对国际共运、近代中国重要历史人物、事件、节日的纪念,也有对中共自身主要节日、重大事件、革命先烈的纪念。纪念活动通过召开纪念大会、发表宣言通告或口号、出版特刊特辑或文集等具体形式来实施。中共纪念活动有其显著特点,对中共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21世纪以来,中共纪念史研究逐步兴起,不仅扩充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原有格局,为其注入一股崭新的竞争性力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甚至冲击了传统的“单向度史学知识生产的思维模式”,为中共历史面相的多元化叙事提供了可能((1))。中共纪念史研究的兴盛,无论对于中共党史学术研究,还是对于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抑或当下纪念活动的开展,都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纪念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借助纪念对象保存历史记忆、借助纪念内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借助纪念契机进行政治动员,发挥出了纪念话动的独特功能,起到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果.为以后中共领导开展纪念活动提供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建党纪念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建党纪念活动始于共产国际的倡议,1941年后走向常态化。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通过举行纪念大会、发表纪念文章社论、开展文娱活动和基层组织、单位向中共中央及党的领袖致贺电等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建党纪念活动。中共借助建党纪念活动,回顾党的历史,总结党的经验,加强党的建设,表达党的主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建党纪念活动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7.
1936年七八月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5周年纪念活动,首开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活动之先河。此前主要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共思想和组织的制约,以及遵义会议前中共领导核心的不稳定、不成熟,而一直没有举办过此类纪念活动。首次中共诞辰纪念活动的举办抓住了当时国际国内、党内党外出现的有利因素,组织筹备充分,纪念形式多样,纪念主题高度关注现实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纪念活动中还产生了几个极具政治表达功能与历史文献价值的纪念文本。首次中共诞辰纪念活动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它在中共党史上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给我们留下一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8.
纵观建国以来中共纪念活动史,中共纪念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社会建设上的契机以及文化上的权力运作。在另一层面上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9.
纵观建国以来中共纪念活动史,中共纪念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社会建设上的契机以及文化上的权力运作.在另一层面上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奋斗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0.
1924年3月8日上海丝纱女工协会举行"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这是上海第一次公开的群体性妇女节纪念,也是中共参与组织下的妇女节纪念。之后中共连续参与领导上海的妇女节纪念活动,并在国共合作中担任纪念妇女节的实际操作人,不仅推动上海女工运动,同时团结各女权团体、女学生等群体。本文旨在梳理大革命时期中共在上海纪念妇女节的活动,不仅能完善中共纪念妇女节的历史,也厘清了上海妇女节纪念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中共历来重视借助纪念讲话来表达历史观、塑造国家形象。对习近平纪念讲话的即时性与共时性的研究,可揭示其据以表达当代中国政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科学性。剖析习近平纪念讲话如何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政治文化传统,可诠释当代中国政治话语表达的时代经验,借以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话语建构、话语表达和话语自信,启迪在新的历史时期纪念活动作为政治符号和社会仪式的话语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12.
靳燕凌 《湘潮》2015,(2):5-6
延安时期,中共对孙中山的纪念包括忌辰与诞辰纪念,中共通过报纸、纪念大会等形式表达了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缅怀,也通过纪念活动表达了中共是孙中山事业的继承者,将致力于完成孙中山未完的事业。同时,通过理论阐述与观点表达,形成了延安时期我党对孙中山先生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中共历史学是一个由各个分支学科所构成的学科体系,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中共的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这里有:以研究的空间范围来分的中共地区史、中共地方史等;以研究的时间跨度来分的通史、断代史等;以研究主体的历史活动的具体领域来分的各个专门史。二是以中共活动的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包括以中共历史的实物史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中共历史文物学、中共历史考古学等;以中共的文献史料为研究对象的中共历史文献学(中共历史文献学下有: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考据学,训诂学等分支学科)。三是以中共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包括中共历史学理论(中共历史学理论又包括:中共历史学的本体论、中共历史学的认识论、中共历史学的方法论这三个部分)及中共史学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中共晋江市委党史研究室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一、编纂出版地方性党史书籍《内坑烽火》、《中共晋江地方史专题汇编》(一)、《沿海风云》;编辑出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晋江党史》专辑。二、开展党史宣传教育活动。向全市各中学党支部赠送党史书刊资料583册,在广大中学生中开展党史知识读书活动;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晋江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与市广播电视局联合拍摄中共晋江地方史电视系列片《光辉的足迹》;协助泉州电视台拍摄纪念建党80周年理论文献专题片《誓言的回声》;为市直有关部门作党史专题讲座。三、举行专题  相似文献   

15.
中共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行为,具有显著的政治功能,对营造和培养政治文化具有建设性作用。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范式,从其理论和方法视角对中共纪念活动这一史事存在的历史形态和历史变迁进行整体研究,将为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拓展提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0月16日至10月18日,由《瞿秋白文集》编辑组倡议,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共常州市委等10家单位联合发起,在常州召开了“纪念瞿秋白诞辰90周年学术讨论会”。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瞿秋白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瞿秋白文集》编辑组组长温济泽教授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1955年、1980年、1985年举行过3次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和学术讨论会。今年这次会议是建国后第4次纪念活动,也是第2次学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以下简称创建史研究),是中共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创建史的研究,在努力挖掘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创新的思维和多重方法,对与创建史相关的史实和人物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化中共历史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创建史研究是中共历史研究的永恒主题创建史研究是中共历史研究的永恒主题。笔者  相似文献   

18.
信息短波     
6月27日,中共泉州市委与中央文献出版社在泉州联合举行《泉州革命建设改革史画集》、《中共泉州地方史大事记》、《中共泉州党史人物》3本党史著作首发式。3本书都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献礼著作,首发式是市委确定的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市领导刘德章、施永康、薛祖亮、傅圆圆、骆灿堂、周振华、文可芝、吴汉民,老同志张连,部分兄弟市党史研究室和泉州市直、各县(市、区)领导,党史工作者,离退休老同志共160  相似文献   

19.
邹国振 《党史文苑》2012,(14):19-21,27
纪念活动是中共重要的话语方式。新中国建立以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任务。中共借助的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对唤起社会历史记忆、树立孙中山之旗帜、促进统一战线工作、表达中共对台主张有重要作用,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积极措施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加强中共历史群体性研究,就是在中共历史研究过程中要关注不同社会群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这是加深和拓宽中共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摆脱传统研究范式中的"精英史"和"事件史"藩篱束缚的必然要求。在中共历史学界,张静如率先提出了加强社会群体研究的主张,并围绕这一主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详细阐述了中共历史群体性研究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加强中共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等问题,为中共历史群体性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