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至国,召所从事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相似文献   

2.
陈小虎 《世纪桥》2007,(10):22-23
《周易》中"厚德栽物"的思想,蕴含了领导干部立命之本。厚德载物的本质是宽容和包容,其主要内涵是一种理想的人格追求,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和艺术;厚德载物是对领导者素养的内在要求和领导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领导干部在领导活动中要做到:不求全责备,容人之短;不妒嫉贤能,容人之才;不以权压服,容人之言;不苛求刻薄,容人之过;不怨天尤人,忍人之辱。  相似文献   

3.
张继敏 《党的建设》2010,(10):47-47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日:"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禅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很多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我们生活在一个繁华纷乱的社会里,避免不了与人相处,更无法避免竞争。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可能挫折都会伴随在你身边。面对这些你该如何,抱怨还是报复?我想这也许都不是明智之举。古人说,"智不足,量不大。"看来,  相似文献   

4.
正"耻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也恰是这愤怒,能让人改变和坚持,而它的终点就是忍他人所不能忍,成就别人所不能成。""耻",在古汉语中是另一种写法——"恥",东汉时期的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其解释为"辱也,从耳,心声",意思是人们听到一些话后,耳赤面热,心里羞愧。人们常说的"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意为一个人知道羞耻了,那就离勇敢也差不离儿了。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同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分析。  相似文献   

5.
宠辱不惊     
17世纪,日本有一个叫百忍的僧人名声极佳。寺院附近有个女孩未婚生子,女孩的父亲追问她新生儿的父亲是谁,女孩无奈,说是百忍。人们震惊了,狠狠地斥责百忍,并把孩子送到了寺院,百忍轻轻一笑,收下了孩子。许多年后,女孩良心发现,告诉家人那个小孩的父亲是另一位青年。大家这才知道错怪了百忍,去寺院向百忍道歉并接回孩子,百忍还是淡然一笑。承受奇耻大辱,大师却视若纤尘。“二战”后,以色列建国,人民推举爱因斯坦做国家总统。总统,有多少人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爱因斯坦却拒绝了,那是智者平静如水的拒绝。今天,当我们感叹他在科学上的伟大建树…  相似文献   

6.
全新明 《党课》2014,(2):65-67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这副对联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7.
白杨林 《奋斗》2014,(2):59-5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同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时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8.
相马三则     
(一)伯乐相马的故事,在我国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这中间,韩愈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短文,名曰《马说》。《马说》全文一百五十一字,却写得字字珠玑、句句寓理。我们今日读之,仍觉感人肺腑、发人深思。文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荷泽考察时,他给陪同的市、县委书记念了一副楹联,内容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接着,习近平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这副楹联,凝结着自古以来开明人士对"官民"内涵的思考与判  相似文献   

10.
宋明晏 《前线》2016,(4):92-93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山东省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时讲到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悬挂在河南省内乡县老县衙"三省堂"的一副对联,撰联者为清康熙年间的内乡知县高以永。习近平总书记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14,(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时召开了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会上,他给大家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以此勉励基层干部。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我们深切感受到他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和对基层干部的关爱,对"官"与"民"的关系也多了一层思考。作  相似文献   

12.
戒贪三策     
《醒世恒言》载:“薜录事(官名)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明知饵在钩上,吞之必祸身,但禁不住香饵扑鼻,张口咬之,终被钓去。”作者点评曰:“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这则“人变鱼被钓”的故事,真是入木三分,颇值得回味。纵观近几年反腐败斗争中纷纷落马的贪官污吏,大多是“识得破”却“忍不过”而吞下“利钩”祸害国家、殃及自身的。利诱面前“识得破”,缘何又“忍不过”,而终遭“被钓”之厄运呢?其原因只在一个“贪”字。先哲有言:“祸莫大于贪。”贪则智昏,不计后果;贪则心狂,胆大妄为;贪则“高烧发昏”,难以分祸福。殊不知,“自作孽,不可活”,自投罗网,想回头也来不及了。要“识得破”又“忍得过”,现  相似文献   

13.
王世奇 《实践》2015,(1):55
<正>近年来,许多省市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转换角色,以百姓视角开展"接地气、谙民情"民生体验活动,换位感受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查找自身"四风"问题,提出改进管理服务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明清时期挂在河南  相似文献   

14.
<正>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勤务员,都应把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天职,不断筑牢理想信念基石,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提升为官思想境界。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就必须"三思"。一思"我和群众啥不同",牢记宗旨祛官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  相似文献   

15.
许培华小事见精神□陈正兴许迅前不久南郑县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乡镇工作进行考核忍水乡又一次受到了表扬和肯定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好班长﹄大伙说的﹃好班长﹄就是许培华许培华是1996年6月就任忍水乡...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01,(14)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传来喜讯:国际奥委会经投票表决庄严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申奥终于成功了!赤县神州,闪烁着希望之光,华夏儿女,笑傲五洲四海。  五星与五环齐飞,奥运同中华共辉,这是世界最好的选择,这是新世纪说不尽的佳话。  我们的祖先可以欣慰了。几千年的辛劳和智慧,凝炼成无与伦比的中华文明,让子孙自豪,令世人神往,早早地搭好了“人文奥运”的最好舞台。  我们的祖国可以扬眉了。在上一个世纪交替的时候,当第一届奥运圣火在雅典燃烧的1896年,正蒙受甲午之辱的中国人根本没有资格走进奥…  相似文献   

17.
正"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山东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的这副对联对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这副"官德"名联,源自河南内乡古县衙三省堂。对联以朴素和通俗的语言,揭示了官与民、得与失、荣  相似文献   

18.
有理让三分.这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道德修养.表面看来,有理者让了步,好象吃了点“亏”.甚至还会出点“丑”.但是,这点“亏”与“丑”都是一个人的高尚品德所在.古时的廉颇嫉妒蔺相如位高于他,扬言见面“必辱之”.但蔺相如却处处让廉颇三分.每逢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外出望见廉颇.也“引车避匿”,甚至让到“且庸人尚羞之”的地步.但蔺相如的这种忍让精神却受到千古传颂.  相似文献   

19.
华建宝 《实事求是》2007,195(2):11-13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荣辱问题。“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传统荣辱观的立论基础;“立人之大节”“治世之大端”,是传统荣辱观的目标价值;“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不同也”,是传统荣辱观的内涵要求;“三省吾身”“反求诸己”,是传统荣辱观的修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沈小平 《实践》2014,(3):56
<正>河南省内乡县的古县衙内有很多对联,其中有一幅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幅对联以浅显、朴实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官民之间唇齿相依、舟水难分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菏泽市考察期间,曾给菏泽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念了这副对联。可以看出,总书记引用这一对联的用意,就是告诫各级党员干部: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因为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民心所向更珍贵持久。沉湎于"自我设计",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受苦的是百姓,受害的是党,最后受伤受罪的可能还是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