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正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发表后,文中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让《新青年》有了全国性影响。熊丰(以下简称"熊"):1917年1月1日,《新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五号发表了胡适那篇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但是,当时的胡适远在美国,《新青年》杂志销量也不过一千余册,与后来搬到北大以后的《新青年》的影响无法相提并论。在通信如此发达的今天,有时候想给一个杂志投稿还可能会不知门路。那么,一百年前,胡适是如何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胡适与鲁迅的思想、著作至今仍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他们与其他先驱者一道 ,以《新青年》的团队精神相互呼应 ,共同开创了全新的文学方向 ,使白话诗和白话小说从此成为中国文学的正宗。他们也为反对封建伦理道德 ,创建新型的社会与人生而协同作战。考虑到几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鲁迅的研究和评论已相当充分 ,对胡适的研究则是近年才真正开始 ,故本文着重从胡适这一方面论述“五四”时期二人在文学贡献和人生观念方面的相同点 ,并初步比较了二人各自的留学生活对他们以后人生道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党史知识     
《湘潮》1993,(7)
类别__《新青年》《新青年》是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刊。第一卷名为《青年》,从1916年9月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月刊。初期的《新青年》,是宣传民主与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参加编辑并为主要撰稿人。从  相似文献   

4.
1917年8月1日《新青年》第8卷第1号中,陈独秀在《三答钱玄同》的信里写道:中国小说,有两大毛病:第一是描写淫态,过于显露;第二是过贪冗长(《金瓶梅》、《红楼梦》细细说那饮食、衣服、装饰、摆设,实在讨厌!)。至于普通青年读物,自以时人译著为宜。若多读旧时小说、弹词,不能用文学的眼光去研究,却是徒耗光阴,有损无益。  相似文献   

5.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青年作者卢新华写的短篇小说《伤痕》。小说发表后,被全国20多家省、市广播电台先后播发。新华社、中新社先后播发新闻,法新社、美联社的驻京记者对外报道说:“《文汇报》刊载《伤痕》这一小说,说明中国出现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罪恶的‘伤痕文学’。”作为由此开端的、揭露“文化大革命”期间种种苦难的纪实文学——伤痕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不仅是革命家,还是著名的翻译家。他是我国最早从俄文原文直接翻译苏俄文艺作品的翻译家之一,他第一个把《国际歌》译成中文,发表于1923年6月15日的《新青年》第一期。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11,(6):31-31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  相似文献   

8.
"德先生""赛先生"来到中国20世纪初的中国,风雨飘摇,民族危机深重。仁人志士一次次上下求索,寻求救亡图存的出路。1919年1月15日,中国迎来了两位陌生人:"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一日,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一文,"拥护那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并且明确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相似文献   

9.
在《方志敏文集》里,我们看到方志敏的早期作品《呕血》、《我的心》、《同情心》以及白话小说《谋事》,均发表在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面。方志敏最早写的一首散文诗《哭声》,也在《觉悟》上发表了。为什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方志敏几篇作品都发表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呢?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民国日报》于1916年1月22日在上海创刊。五四运动期间,增办的副刊《觉悟》,其创办人聘请了当时很有名气的陈望道、施复亮等担任编辑。副刊《觉悟》宣传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影响很大,很受青年们的欢迎。1922年…  相似文献   

10.
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杂志,其知名度与钱玄同、刘半农的大力宣传有关。《新青年》创刊后,销量并不大,连交换和赠送在内,每期只印1000来册。1918年,钱玄同提出《新青年》应扛起文学革命的大旗。他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提倡用白话文,主张用新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记数,用公元纪年记年,中文横排等。但除了个别顽固派反对外,社会上的反应一时并不热烈。  相似文献   

11.
1915年9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敬告青年》一文,拉开了反封建文化的序幕。这时在美国瓦沙女子大学求学的陈衡哲,便开始用白话写小说和新诗。当我国新文学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她作为女作家之林中的第一个战士,先于冰心和庐隐,顶着时代的风暴,用她那生花之笔,为新文学呐喊助威,写下了150多万字的小说和散文。是对新文学有过重大贡献的女作家。陈衡哲出身名门,祖父陈梅生,湖南衡山县人(现为衡东县),清末翰林。陈衡哲和烈士夏明翰是亲表姐弟,夏明翰的母亲陈云凤就是陈衡哲的姑妈。陈衡哲于1893年出生在她母亲家乡江苏武进,她从小在家读私塾,思想和才华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她有位舅舅庄思缄,曾在广西、广东做官,每当回江苏武  相似文献   

12.
马昭 《世纪桥》2003,(1):53-53
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文学改良运动,已经预示中国文学一定要革新的历史趋势。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彻底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旗帜的文学革命,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1915年开始的酝酿孕育阶段,1917年发难,1918年1月便迎来新文学的第一批婴儿。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9首白话新诗最早问市,刊于《新青年》1918年1月号;接着鲁迅的《狂人日记》作为新文学第  相似文献   

13.
博闻     
"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由来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最重要源头。该文首次发表于《新青年》6卷5号。关于该期《新青年》的出版时间也即《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首次发表时间,权威著作《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写为1919年10月;该期《新青年》原件上显示为1919年5月;上世纪60年代有学者考证为1919年9月;笔者再考证认为10月出版明显不成立,8月甚至7月出版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鉴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笔者觉得,在可弄清李文准确发表时间的有充分说服力的原始材料或文字依据发现之前,对上述四说,似仍应以《新青年》原件上显示的时间和该文实际写完的时间为依据,认定为1919年5月。  相似文献   

15.
《党员干部之友》2009,(5):43-43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在《方志敏文集》里,我们看到方志敏的早期作品,如白话小说《私塾》,散文诗《哭声》、《血肉》、《快乐之神》均发表在《新江西》第一卷第3号刊物上,其实方志敏在《新江西》杂志上发表的作品远远不止上述四篇。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方志敏的几篇作  相似文献   

17.
胡适与鲁迅     
他们是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中国现代文学史因他们揭橥,而开启了崭新的篇章。最初,为着探寻文学革命的路径,他们意气相投、志同道合。后来,却因思想歧异,而道不同不相与谋。然而,他们并不怀揣成见,挟怨贬损对方,而总是客观公允地评说对方的功过得失,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新青年》同仁1917年1月,陈独秀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聘请,到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新青年》随之迁往北京。于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相继在《新青年》发表,惊醒了许多在旧文化营垒中彷徨的知识分子,鲁迅便是其中的一位。此时,鲁迅的…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9月16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条消息(记者贺勇):15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腾退修缮,下一步将向社会公众开放。消息还说,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初,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居住在箭杆胡同20号(原箭杆胡同9号),《新青年》杂志编辑部也从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2013,(5):44-44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启蒙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在59岁时开始小说写作。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4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和《罗克萨娜》以及若干传记.  相似文献   

20.
1918年11月15日,鲁迅在《新青年》撰文,声言反对“武术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