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将社会主义从社会思潮转变为主流意识形态,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义俄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对我国当今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科学理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有力地回击不良思潮的攻击;在处理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问题的关系上,采用引导和整合的手段;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就必须通过强大的组织和舆论向社会成员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并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它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从四大方面推进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第一,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意识形态建设的导向作用;第二,加强对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第三,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化土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第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渠道教育,完善高校意识形态以人为本教育机制,强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的思想文化成果,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现实意义。本文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研究:从意识形态的现状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提出的必然性;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从意识形态的作用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增加意识形态凝聚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树立核心文化理念等重要作用;从意识形态的建设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诱发了良莠不齐的价值诉求和思想观念,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正确区分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界限;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统领,努力实现主旋律与多样性的统一;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针,坚决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以丰流意识形态宣传为重点,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江泽民同志正确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态度对当前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群体意识形态指群体内部的成员所共同享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理论学说、心理认知等的总称。与统治阶级所倡导的居于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相比,群体意识形态通常是一种非主流的或民间性的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群体意识形态往往处于从属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群体意识形态的功能逐渐由“空场”走向“出场”,它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既有积极功能也有消极功能:群体意识形态能够充当社会的万能胶为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凝聚力;群体意识形态能够通过反映各种社会矛盾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自我认识与反思的工具;群体意识形态会一定条件下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我国意识形态的文化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则胜 《探索》2002,(4):76-80
当代国际关系背景下的意识形态较量,已经由二十世纪的政治观念对抗转变为不同文化模式的对话与冲突。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向国际社会的文化回应,将围绕两个关键问题展开第一,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流文化;第二,创建国家意识形态,实现意识形态的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7.
张元 《世纪桥》2008,(12):42-43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具有战略意义。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中心工作和关键环节;是和谐校因与先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是高校和谐发展条件下大学生和谐成长的需要。应建立和健全校因保障体系,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完善体制机制,为主流意识形态发挥作用提供制度性保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弘扬民族精神,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繁荣;加强媒体监管,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9.
主流意识形态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当前应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期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和社会变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提出的挑战,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建设及对新闻媒体、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与建设,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已成我国发展观的精神主流。它极其重视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导与依据,统领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文化繁荣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科学发展观的基点思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建设的目标,而意识形态文化建设、公益性文化与文化产业建设、推进文化创新、促进城乡与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成为了文化建设的向度。  相似文献   

11.
《探索》2015,(3)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的存量基础之上提出并发展的,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契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才能保持自身的发展性、先进性、科学性。从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契合性来看,随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在阶层结构、利益诉求和价值体系三个方面的深刻变化,需要通过建构"创造发展型意识形态"来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发展与社会结构变迁二者的有机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造发展型意识形态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主流意识形态的逻辑定位。结合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契合性,创造发展型意识形态的有效建构,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前提下,从构建"主体吸纳型意识形态"、探索"利益融合型意识形态"和培育"价值包容型意识形态"这三个主要方面来积极稳妥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李创 《学习论坛》2000,(11):18-19
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道德与文化从来密不可分。人类精神文化中关于价值目标、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的研究与道德科学的研究对象相互重合。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 一、职业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通常意义上,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和研究限于精神文化,即狭义的文化,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们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道德文化是精神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统优势,也是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准确理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需要把握好包容与包庇、包容与纵容、包容与斗争的关系。有效增强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就是要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载体、使之回应社会大众的期待关切、使之助益个体梦想的成就实现。增强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包容性的过程,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立场和原则,揭露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引领和整合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历程,文化也经历了从依附到主导、从单一到繁荣、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文化与意识形态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意识形态制约和规定着文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文化也以不同的属性和表现形式影响着意识形态的发展。先进的文化推动了意识形态的建设,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也会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消解作用。基于文化对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或者显性的影响,我国应该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根基,并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战斗力,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及建设旨趣。从体系构成的逻辑结构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伦理规范的统一,它从高到低构成了一个解决人们"信仰→信念→基本人生追求→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的逻辑体系,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的"理想意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紧密围绕"理论完善与深入人心"这一核心问题,着眼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着眼于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着眼于创新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6.
网络化境遇下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发展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拓展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载体;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盲目和无序又对新形势下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应从加强网上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健全意识形态的传播体制和手段、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理念和内容等方面采取对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李海  贾绘泽 《探索》2012,(3):15-18
社会思潮、生活方式、经济利益、文化、信息、信仰等的多元化,弱化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淡化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应通过优化和建构理想信念凝聚机制、价值观导向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机制、主流文化统摄机制等,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这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未来社会对资本主义的替代是全面性的,它不仅仅包括经济关系的质的转变,也包括思想观念体系的质的转变。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实践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艰巨复杂的历史过程。价值观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获得广泛认同,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现实背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以文化的反作用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双重使命。社会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之间的矛盾、主流意识形态与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需要努力克服的三大矛盾。  相似文献   

19.
董汉忠 《实践》2007,(10):37-38
任何社会都有它的主流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该社会的思想特征。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一个社会精神文化的中枢与灵魂。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这是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程。高举旗帜,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中发挥排头兵作用,是社会主义高校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