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实现自然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的核心,而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精华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存俭  鲍宇 《理论学刊》2005,(8):113-114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主要表现为“中”“正”“和”“合”,这在儒家的中庸理想和天人合一观、道家的天道自然思想以及《周易》的阴阳和合中均有鲜明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这些思想依然具有突出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亚利 《理论学刊》2007,7(4):58-61
张载的“天人合一”命题是他在批判佛教时明确提出的,但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他是从多角度、多层次展开论证的,因此必须对它做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最后综合起来才能得到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张载在《西铭》中说:“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我与也。”这段话实际上概括了他论证“天人合一”思想的层次和角度。他是从本体论、伦理观、价值观三个角度,从天人一气、天人同本、天人和谐三个层次,论证“天人合一”的。张载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基于对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种追求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存智慧."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与西方现代生态伦理思想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关系现象”是中国社会最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该现象在中国有独特的产生基础、表现特征和社会作用,过分重视“关系”而忽视法律,甚至逃避法律是阻碍法治中国理想实现的重要社会心理、文化根源,文章对如何克服这种障碍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美"和"、求"和"、为"和"的主流式态.和谐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文化的特征性表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尚中贵和"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等构成了中国和谐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传统"和"思想的认知与认同,是中国文化实现超越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了解“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及其发展演变,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有意义的。今天我谈谈这个思想,并分析一下这个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道家"法自然"思想以"天人合一"为思想基础,以"无为"为核心内容.道家"法自然"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法文化,而且对我国当代的法治建设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种思想体系营造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社会风尚。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曾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成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样,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过渡中,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建立和谐社会也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它强调人、社会和自然正向交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等思想智慧的汲取发扬,是引领中国未来绿色、低碳、健康发展的指南。  相似文献   

11.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文化绝不可能凭空产生,必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这种文化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伦理构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注重“贵和尚中”团结协调的人际关系、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实质上是一种和谐的调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作一番梳理和审视,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1.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和谐思想老子提出押“人法地熏地法天,天法道熏道法自然。”穴《老子》第25章雪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穴《庄子·齐物论》雪。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物成己”。《中庸》说押“致…  相似文献   

13.
道家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丽 《求实》2003,(Z1):91-92
人生问题是道家哲学的一个内在主题。道家哲学以“重生轻物”为出发点,其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其基本精神却在“自然”两字。所以,它的人生哲学既具有重生和轻物的特点,又体现“道法自然”的精神,处处呈现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道家人生哲学从人和自然、人和物、人和人的关系出发,同时反思人和传统、文化及人和精神世界的关系,从而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表现出顺应自然、返朴归真、“重生轻物”、淡化名利、超越现实、追求人生自由而平等观点。 道家人生哲学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顺应自然、反朴归真。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里,道家和儒家一样主张“天人合一”,但不同的是,它并不认为人有什么特别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邱磊  高岩 《理论学刊》2004,(12):103-104
荀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富创新精神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之一 ,是先秦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处在一个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 ,重视历史反思 ,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渊源、学术流派及现实政治问题都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价值评判 ,在许多专门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理论贡献。“隆礼重法”思想是荀子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 ,它对中国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思想文化及观念形态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荀子“性恶”的人性假设是他的全部学说的基石。荀子认为 ,“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自然本能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 ,精合感之 ,…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当前,在构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国“和”文化的宝贵资源,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一中国“和”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和的思想,概括地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保合太和的宇宙观。《易经》上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席物,万国咸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着"天人合一""敬畏生命""取用有节"的思想智慧,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和吸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蕴涵的思想智慧,创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汲取"天人合一"智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坚持走保护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取用有节",珍惜自然资源,坚持走节约优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思想 ,构成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主题 ,这一主题的具体表现就是儒家传统“德治”思想。一儒家传统“德治”思想 ,是儒家法律思想最高原则的体现。儒家所强调的“德治” ,其基本含义是“以德治理” ;其根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尊重 ,对人性的信赖 ;其基本用心是力图以每个人的内在道德融合彼此间的关系 ,实现人伦社会的和谐 ,从而达到国家的治理和稳定。儒家一向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 ,崇尚人伦和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论语》中 ,孔子反复讲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人伦关系 ,要求做到“臣…  相似文献   

18.
韩华 《学习论坛》2009,25(3):62-64
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追求和谐与崇尚和美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和共同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继承和弘扬传统和谐文化,古为今用.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入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使和谐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和谐的含义 (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和谐思维,这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尤为明显。“和谐”一词的含义早在2000多年前就出现于奏章典籍中,并一直被用于社会实践。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核心精神。儒、道、法、墨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发。  相似文献   

20.
"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正确认识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有效保护自然。中国道家文化中的“道法自然”思想,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一条重要准则。《道德经》第25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本章注中指出:“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1](P65)这一注解,深得老子思想的真谛。“道法自然”这一深刻命题,由三个相互联系的观点所构成:第一个基本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