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文化是影响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目前科技发展中存在的诸如技术进步缓慢、灰色技术使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缓慢、社会资本负效应等问题,都可以到经济文化中去寻找原因.在处理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问题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清经济文化的时代特点,实现增长动力源转换;二是科学看待创新风险,形成健全的科技文化;三是培育企业社会责任,推动自主科技发展;四是发挥政府作用,实现经济文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2.
建立"可持续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构想及评价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萍 《新视野》2003,(2):60-62
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与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得以进一步完善,是人类在经历了失误与教训之后的正确选择。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与可持续发展在本质内涵、行为主体、追求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使传统的科技创新在现实中表现出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双重效应。为使科技创新尽可能加强正效应, 减少负效应,必须建立新的“可持续科技创新”体系,用具有普遍意义与科学依据的“评价标准”摒弃科技创新可能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创新文化建设是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互关联的,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时代特征。当前文化形态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要求我们从生态文化的视角把握创新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原则。生态文化对系统性的肯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对科技创新制约作用的理解,要求我们进行创新文化建设应突出系统性原则和环境友好性原则。创新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原则和环境友好性原则在创新文化观念建设、科技创新活动、政府创新制度建设、企业创新活动等方面有各自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周希贤 《探索》2000,(4):60-62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根本。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功能决定了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创新知识技术,创新思想、创新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易为大道之源、众学之本"是学界之共识,但尚需深入理解。《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既是创生之源,也是创新之源。由阴爻、阳爻两种简单符号所构成的《周易》符号系统,因其抽象性、具象性、元点性、容摄性而成为古典科技与人文的原始增长点;由此符号系统与卦爻辞组成的文字系统共同絪缊而成的大易思想在科技与人文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其"生生"之创新精神成为大易文化之核心理念,其天地人三才和谐的思想成为创新之内在标尺,其独到的"象"思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维方式的主线,其阳刚、阴柔、中和之美的不懈追求是传统文化创新中超越层面的主要致思,其元亨利贞、贞下起元的循环智慧更是不断创新的不竭的动力支持。由此,大易之生、大易之和、大易之象、大易之美、大易之复,构成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基因总图谱。  相似文献   

6.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发挥科研机构的创新推动作用、发挥政府职能和加强技术市场建设等方面,建立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科技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科技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它又有特定的内涵,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地存在.科技文化是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征的共有科技意识、科学精神及共同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其着眼点是提高人的内在素质,使科学精神和科技意识的各个要素(理性、规范、公平、宽容、批判、创新、效率、协作)得到最佳调控与结合,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增强人类社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文明进步.正如一切文化对个人(个体)、团体(群体)和社会等不同层面所起的作用一样,科技文化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推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就个人而言,科技文化起着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就团体而言,科技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为整合的作用;对于整个社会,科技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也具有局限性,单独依赖农业科技创新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伴随创意经济与文化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文化生产力日益成为继科技生产力之后的重要经济引擎。文化的核心是创意,科技的核心是创新,当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耦合(即"双创耦合")发展时,其作用与意义便突破了单一创新的局限性,其耦合效应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实现跨越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内蕴着科技文化创新的要求。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和"核"动力。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文化作为支撑。科技文化本质上是创新的文化。科技创新和科技文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文化的哺育,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共同推动创新发展。因此,创新科技文化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门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资源学科。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具有激励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意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要"去取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文化现代化的基本进程是一个传统文化吸纳科技文化、弘扬科技文化的过程。以"科技文化普及"的用语能够很好地涵盖我国《科普法》界定的任务;科技文化普及能力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怎么提高科普工作的绩效;加强科技文化普及工作是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个基本方略;科技文化普及的复杂性与效率问题呼唤创新发展思路;面对当代信息科技革命和信息传播革命,费省效宏地加强科技文化普及工作,要充分运用数字化媒体技术,以此构筑先进的科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传播体系,推进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曹应旺 《当代贵州》2020,(14):78-78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小生产和传统文化观念中缺少对科技和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克服了我们在这方面的历史局限。中国共产党是要帮助中国人民发展生产力的党。只有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变手工生产为机器生产,中国人民的生产力才能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文化·创新文化·自主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的本质是创新,离开创新,就没有文化.这是因为,其一,文化是构成社会的核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条件和成果,在社会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质必然从文化层面表现出来.其二,创新体现了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其三,文化创新的基础无非在于人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创新.体现文化创新本质的创新文化是文化中最有活力部分.创新文化是一种创新精神、一种创新意识、一种人文环境.创新文化对促进科技自主创新起着重要作用:首先,科技自主创新的关键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其次,创新文化对促进科技自主创新起着重要作用.由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的创新文化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内外动因.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人为本,必须发展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4.
陶瓷文化是以陶瓷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陶瓷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它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但陶瓷文化又有其自身的特色。陶瓷器物具有实用、装饰、审美、文化等功能,因而受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庶民百姓的喜爱。贵族用它作为地位、财富的象征,文人用它作为抒情的对象,百姓用它作为日常生活必用品。它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也  相似文献   

15.
党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是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提供群众基础和历史基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理论成果以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具体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理论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培育文化土壤、凝聚民族力量和增进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继承者和积极弘扬者,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为新时代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借鉴和遵循。  相似文献   

16.
笔法作为中国画艺术审美规范中的重要环节而被历代画家所重视,在传统的中国画中,由于受到封建社会的长期封闭性和中国传统文化独特性的影响,其发展演变缓慢。随着中国与西方艺术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画笔法由传统审美向多元审美转变。本文通过对其传统演变和当代创新两各方面,来探讨笔法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及对中国画革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文化延续了数千年,到清朝不仅早已形成了独立的体系,还进入到文化总结阶段.由于受到官方和私人学者重视,清朝的文学艺术有了新的发展,科技文化缓慢进步,中华传统文化在诸多方面趋向成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集大成之势,不仅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显示了强盛、统一的封建帝国的博大气象.尽管中华传统文化进入博大鼎盛时期,但整个文化体系开始走向式徽,腐朽与僵滞趋势日趋显著,传统文化很难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科技产业方兴未艾,科技图书资料越来越成为助力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腾飞的翅膀。通过搜集、整理、保存科技图书和文献信息资料,可以给科技创新提供必要信息,给科技发展补充营养,实现科技发展的主体创新,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科技知识素养,增强国家综合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对科技文献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利用,可以使其成为二次创新的催化剂和情报源泉。因此,重视和加强科技图书资料的整理和利用,从源头上挖掘科技创新潜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平 《求实》2004,(Z4)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大发展的今天 ,创新是一个频频出现的词汇。其实 ,在任何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中 ,不论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等一切方面的任何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可以说 ,社会主义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 ,尤其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彰显其效 ,尽管世界风云变化剧烈 ,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社会稳定 ,国泰民安 ,其成就的取得无不与创新有根本的关系。本文试图对创新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作一简单理论归纳。一、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是创新的结果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 ,资本原始…  相似文献   

20.
蒋东玲  向绪伟 《求实》2012,(7):79-8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其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都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吸收、改造了传统文化,同时,传统文化多元一体、一元主导的格局也为我们在尊重差异、兼容并包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提供了文化生态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对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大同构想以及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升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创新精神的源动力来自于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想和变通求新的特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耻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