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缩小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区域差异是边疆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和着力点。以云南省公共教育服务为例,基于2015—2021年县级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公共教育服务财政投入区域差异及其来源,结果发现,云南省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但呈现出“滇中高,滇西和沿边次之,滇东北低”的非均衡空间特征;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投入区域差异较大且有日益扩大趋势,四大区域表现出高投入低均衡、低投入高均衡特征;四大区域之间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投入表现出投入差异越大,差异越逐渐扩大的“马太效应”现象。超变密度是云南省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差异的主要来源,但区域之间差异贡献率呈现增大趋势。缩小教育经费投入差异,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共同富裕,需要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和构建“外推内生、多边协同”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一、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八五”期间,在国民经济总体区域发展差异扩大的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总量及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也在扩大。1.东部与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八五”期间,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呈现依次递减的格局。1994年,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农村社会总产值分别占全国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3.8%、24.6%和11.6%。与1991年的情况相比,除东部地区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外,中西部地区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下降幅度大于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22):48-48
在2014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上,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区域规划处副处长周毅仁指出,当前我国区域差距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地区间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拥有财富的水平等重要指标的差距并投有明显缩小,有些方面还在扩大。周毅仁认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为此,他建议对我国区域板块进行重新划分。  相似文献   

4.
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西部的开发 ,并注意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尤其是“九五”以来 ,随着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明显减缓 ,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表现出五大经济特征 :一、中西部地区GDP增长速度加快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增速差距出现缩小迹象。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GDP增速差距由 1999年同期的 2 71个百分点减少到目前的 1 83个百分点。二、东、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2 0 0 0年第二季度东、中西部占全国工业增加…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区间财力差异的变化趋势及因素分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德仁  刘亮 《探索》2007,(1):94-100
通过系数和分项收入分解方法从空间层面和构成层面对财力进行了地区分解和结构分解,以反映近年来中国地区间财力差异的变化趋势。从财力的空间层面看,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层次、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包干体制是导致地区间财力差异的重要原因;从财力的结构层面看,将营业税划为地方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税收返还以及所得税基数返还等保持既得利益的转移支付形式也是造成地区间财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就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生财政政策的逐步实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出现全面向好态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开始缩小,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但受财政政策托举作用难以持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就业压力逐步增大、国家政策回调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风险。随着"四个全面"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逐步具备了收入差距的收敛功能,一个政府廉洁、市场自由、社会公平的理想社会正在形成,长期内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将继续缩小。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部崛起”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是指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六省与沿海发达省市的差距逐渐拉大,与西部的差距则逐渐缩小,中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逐渐下降,呈现"中部塌陷"的趋势。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央作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  相似文献   

8.
东西部差距的扩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协调区域经济、缩小地区差距的根本途径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机制的调节 ,其主要推动力来自西部地区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面对经济全球化加速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机遇和挑战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走适合区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就成了西部地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缩小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从“九五”开始,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也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作为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0.
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较,"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在城镇居民收入方面主要呈现的特点是:整体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东部和中部的收入水平;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其他区域,区域内省际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相对较低,转移性收入较高;省内高低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但差距小于全国平均水平。提高东北地区城镇居民收入的对策建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增加居民收入的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大力提高城镇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收入;加快东北区域一体化发展;积极扩大社会就业,进一步促进收入构成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显著扩大,除了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因素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加大.实施结构性区域金融调控,促进区域经济与金融的和谐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运用泰尔指数度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通过测算表明,在宁夏区内,城市之间收入差距、农村市县之间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则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3.
传统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改革无外乎扩大与缩小两种路径。扩大是鉴于现代国家行政权相对于立法和司法权有膨胀的趋势;缩小则考虑到行政行为自身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特征需要保护其效率的优先性。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应在“有限扩展”中使其范围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中国城市崛起的标志性十年,十年间城市竞争力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计量分析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人才、政府管理、资本、科技、基础设施一直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科技、人才、资本的贡献度提高;经济制度和生态环境的贡献度一直较低;区位优势和自然区位便利度的贡献度上升;科技转化、创新能力、金融控制力和资本数量的贡献度提高;人文国际化的贡献度下降。各分项竞争力对城市竞争力显示指标的影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中国城市化的模式难以持续。中国城市未来的健康发展,必须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建设具有知识型、生态型、和谐型、个性化、多元化、城乡一体的多层次、开放性的城市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2,(9):26-26
从当前变化的趋势看,靠市场的自发力量来缩小收入差距短期内难以见效,只有通过发展战略、体制和收入政策的调整,才能逐步扭转目前过快的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财经热读     
《共产党人》2012,(16):22
宁夏7月份PPI降幅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统计数据,7月,宁夏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3.8%,降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3%,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原材料购进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降幅比上月缩小0.5个百分点。7月份,生产、生活资料价格  相似文献   

17.
在让一部分有条件的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缩小收入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改革宗旨. 缩小贫富差距,政府一直在努力 近些年,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多方面调整分配关系,积极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增长离不开传统要素的投入,但是制度要素决定了有效的经济增长。以城镇化、市场化、对外开放、金融化及政府管制来表征制度要素变迁的显性构成,对我国宏观制度变量区域变迁的动态特征与空间特性进行的量化分析表明,各项制度变迁的实施与推进在地域上存在强度与深度的显著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制度构成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依赖性,中部地区则更多地体现了制度变迁的空间异质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对策主要有:减轻城市化压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深化金融制度改革,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但是财政生产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不断缩小。从政府支出的公共品模型和拥挤模型出发,对国家财政、地方财破总支出和生产性支出规模的经济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仍需要政府强力推动;中央财政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远高于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国家财政的非生产性支出规模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一直是拉动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然而近年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1994年到1997年四年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由8.4、7.0、6.3下降到3.5个百分点。这种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的态势,集中地反映出近年来我区在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需求扩张等方面的滞后。而从长远来看,消费需求不足将会严重影响我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速度。因此,如何尽快启动消费需求是当前我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我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启动消费需求,最根本的是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其购买力。然而要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力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在这种条件下,有效地刺激消费,发展消费信贷是启动消费需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