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人生三乐     
楚奇 《党课》2012,(16):65-66
孟子曾说过:“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相似文献   

2.
王帅 《先锋队》2013,(1):26-28
"良知"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良知也。"而将"良知"发扬光大的是明代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业"。王阳明将他的  相似文献   

3.
以天下之胸察物明,不知是哪位先哲讲的了,但这句话讲得颇有道理。这方面的话不少智士仁人也讲过,唐代白居易就说过“以天下之心为心”。《太公六韬·文韬·六守》中也讲过:“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就是说,只有胸怀天下才能看透天下,看清天下,看明天下。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倡导的"乐教"是较为健全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其教育主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教育目的等从根本上讲都是一种快乐教育,这对当代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师不仅要为人师表,还要从内心热爱教育事业,乐于从教并善于从教,在快乐轻松的教育实施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与职业满足,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乐教"与"乐学"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正"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这是明代吕坤《呻吟语》中的一段话,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沉稳公正之心,一颗淡泊包容之心,一颗修身养德之心,尤其是在担当大事难事、经历顺境逆境、面对是非抉择的关键时刻。如今县乡党委换届在即,组工干部必须做一名有心人,才能够做到不为名利遮望眼,  相似文献   

6.
教育子女使其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历来是天下做父母的极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从古到今,许多成功之例已成为千古美谈。我们所熟悉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终于造就孟子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岳飞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7.
曹应旺 《当代贵州》2020,(10):78-78
毛泽东从韶山读私塾时起,就读了《论语》,也读了《孟子》。他从小就熟悉《孟子》的思想观点,包括"实事求是"内容的重视事物特殊性的观点,重视区别不为与有为、不为与不能的观点。《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许行主张"市价不二":"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孟子批评道:"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相似文献   

8.
孟子王道政治思想关怀的焦点是民众的生死存亡,起始点是保障老百姓的"养生送死无憾",目的是要达到"天下之民举安"。为此,孟子提出"制民之产"的经济政策、抚恤鳏寡孤独的社会福利政策和"与民同乐"的资源共享政策,反对战争和暴政对生命的戕害。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强调要教化民众,来达到"天下之民举安"的理想,并在行政策略上提出了"行一不义,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的理念。孟子王道政治中这些关怀民众生死、保障生存权利的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追求的伟大政治理念,对于当今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仍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用典     
《实践》2019,(9)
<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背景: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讲道:"‘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我们共产党人必须有这样的情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  相似文献   

10.
正心与立人     
<正>"心之官则思"——这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对"心"的理解。这里的"官"是指功能的意思,他认为心脏的功能在于思考。所以,古之学者,多潜"心"于学问,用"心"于修身,专"心"于养性。而今人对"心"的理解则有所不同。毕竟"心"字酷似一叶小舟,有三个淘气而不安分的"小不点",即便是在阳光明媚、风平浪静的水面,也会因各自  相似文献   

11.
孟子讲“仁民而爱物”,讲爱有差等。朱熹把对孟子“仁民而爱物”的解读,与“理一分殊”结合起来,强调爱人与爱物的差异,又通过其《仁说》讲“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认为此心“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并最终把“爱物”解读为“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样的解读,不仅具有经典诠释上的新意,而且可以为当今生态危机情况下寻求人与自然相处之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要求指明了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基和做人之本。领导干部必须深刻领会、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忠实于党和人民的实际行动深化改革,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  相似文献   

13.
正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在《四书或问》一书中,曾引用过北宋理学家吕希哲的一句话:"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意思是说,天下最难以把持的就是人的内心,而天下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是人的欲望。这句话出自北宋教育家、官员吕希哲告诫皇帝的一段话:"臣窃闻孔子曰‘操则存,  相似文献   

14.
于丹 《当代贵州》2014,(6):65-65
正真正的教育是每个人在为未来做准备,而这首先是父母之心,包括我们如何以父母之心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面对今日诸多有违父母初心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重视重建中国家教与门风。让孩子懂得明辨是非有人说要让人的本心回到小学阶段,但我认为应该回到幼儿园时期,幼儿园是培养常识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的孩子最遵守秩序,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会排队,他们都很懂礼貌,见到大人都会打招呼。但是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孩子不打招呼了,这是因为大人总是不理他们;后来又变得不讲规矩了,是因为他们开始了解社会了。一个民族不能数典忘祖,一个人永远不要笑话自己的童年,因为童年学的是做人的规矩。  相似文献   

15.
感悟忧乐     
一般地说,追求快乐和幸福是人的天性,有谁愿意整天陷入忧思之中呢?然而,辩证法的原理却告诉人们,如果你不懂得“忧”,就不会有长久的“乐”,这也是历史的规律。有鉴于此,古今有识之士尢不重视“忧”——忧国忧民,忧时忧己。忧乐意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渊源至深。庄子的“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孟子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无不体现出深深的忧乐意识。因此,从  相似文献   

16.
<正>一、"以道殉身"和"以身殉道"的发展历程"以道殉身"和"以身殉道"二者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它们出自《孟子·尽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意思为:天下有道的话,用道约束自己;天下无道的话,为了道牺牲自己。没有听说用道来屈从于人的。无论是"以道殉身",还是"以身殉道",在中国传统社会,是士的行为标杆和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7.
经典语录     
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战国·姜子牙《六韬·文韬》)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北宋·张载《张载集·义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相似文献   

18.
报载:目前我国大约有1.2亿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儿童留守农村,其中44.1%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进城生活,担心“城里上学太费钱”,“父母没有经济条件”。可怜天下孩子心!小小年纪就能体谅父母的难处,为父母分忧,说明他们很懂事。然而,这一事实又使人心情酸楚。四成之多的留守儿童忍受着和父母离别之苦,进城的父母不仅享受不到子女绕膝之乐,而且不能尽心地呵护孩子、抚慰孩子的心灵创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说是一种美德,但让本应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孩子长时间地失去家庭之乐、父母之爱,窒息孩子们稚嫩的情感,显然不利于孩子们全…  相似文献   

19.
正新华出版社2014-7徐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心的问题。当心和我们的肉体一起来到世间时,它无关无碍,轻松自在;可当我们拼命地追逐外物时,心灵就会受到压迫,它会让你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代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来理解孟子哲学的自我,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从历史性角度而言,孟子证成了其自身之为自身,即自我不是作为普遍概念的例子而是切己之自身而存在;并且,孟子从自我“内在固有”之思出发,以能思能觉的主体之展开自身作为自我,是逐渐生成的精神性作为自我属己世界的主宰和本体根据,这都与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具有某种一致性;但是另一方面,孟子的自我又有“人皆可以为尧舜”、“心所同然”的普遍性承诺,他具有很强烈的“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这就容易走向文化或道德英雄主义,而有悖于平民化自由人格。因此,对于孟子哲学中的自我,需要经过创造性的阐释才能真正成为平民化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