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被毛泽东称为“上井冈山第一”的老红军战士贺敏学解放后曾担任福建省副省长等职,他身经百战,戎马倥偬,战功卓著。1926年,贺敏学投身革命之初,在大革命运动中率农军,威震湘赣边;入囹圄,豪气薄云天;擎大旗,暴动上井冈,可歌可泣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永新县的贺氏三兄妹贺敏学、贺子珍和贺怡,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乃至整个民主革命时期都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他们传奇的革命经历和人生旅程.激起了无数数后人的研究热情。三兄妹中,贺子珍因为有和毛泽东从井冈山到延安的10年婚姻,贺敏学因为有毛泽东称赞的“好人”和“三个第一”的评价,更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和量巧研究兴趣.所以关于他俩的传记、编著、文章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曾对他的警卫员龙开富说:“学会一个字,等于搬走一座山,学会10个字,就搬走了10座山,翻山越岭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其实,井冈山斗争时期像龙开富这样没有念过书的战士占到三分之二,后来一个个断文识字、著书立说,成为将军、学者和党的高级干部,这与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在这里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历尽艰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参加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相似文献   

5.
走向井冈山     
今年三月的一天,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一一井冈山。初次踏入圣地,亲切感油然而生,连续乘车的疲惫,变得活力充盈。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接着,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先后率领八一南昌起义、湘南和平江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斗争在中国革命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无数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鲜血,有名有姓的井冈山烈士就有5万多人。从井冈山走出了共和国的5位元帅和48位将军。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人民…  相似文献   

6.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曾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千百万人所咏诵。这是毛泽东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写下的不朽名篇。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王锡堂 《湘潮》2005,(6):16-19
1927年9月,年仅17岁的陈伯钧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随后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这里叙述的就是陈伯钧在井冈山斗争中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恒 《党史文苑》2006,(11):43-47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曾对他的警卫员龙开富说:"学会一个字,等于搬走一座山,学会10个字,就搬走了10座山,翻山越岭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其实,井冈山斗争时期像龙开富这样没有念过书的战士占到三分之二,后来一个个断文识字、著书立说,成为将军、学者和党的高级干部,这与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井冈山开始就在红军队伍中开展识字扫盲运动和文化读书活动分不开.这种人人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开拓性、群众性、娱乐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我们称之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文化.这种红色文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一次走进军营、走向农村结出的硕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产生了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撩开历史面纱,让我们去欣赏独具特色的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文化吧.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形成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湘赣边界军民创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在这块革命根据地进行的以军事斗争为主的革命斗争,堪称波澜壮阔、惊心动魄,影响所及何止当年。身为井冈山斗争亲历者,更是领导者、设计者的毛泽东和朱德,对这段充满血与火、诗共画的岁月,自是萦回脑际难以忘  相似文献   

10.
《党史文苑》2013,(12):F0003-F0003
12月7日下午,由井冈山市委主办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与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在茨坪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研究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精神的权威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探索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李捷作主题发言。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沈谦芳主持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深秋的一天,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井冈山。初次踏入圣地,亲切感油然而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接着,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先后率领八一南昌起义、湘南和平江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无数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鲜血,仅有名有姓的井冈山烈士就有5万多人。从井冈山走出了共和国的5位元帅和48位将军。井冈山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虽说是初次上井冈…  相似文献   

12.
<正>井冈山,素以"天下第一山"(朱德语)、"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语)著称于世。历史造就了井冈山精神。2009年1月24日至25日,胡锦涛总书记二上井冈山,同井冈山的干部群众共度春节,随后着意强调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80多年前,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井冈山精神。"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关于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部队”、“加强制度建设”、“质量建军”五个方面,它是我军建设史上的光辉典范和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14.
张宗逊,1927年率部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经过三湾改编后,直接护送毛泽东上井冈山,参与了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任连长、大队长、支队长、师长、军参谋长、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等职,是典型的由井冈山成长起来的高级将领。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和建国后长期的军队建设实践中,张宗逊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他的戎马生涯一直与毛泽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孙伟 《党的文献》2018,(4):54-60
在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岁月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丢失过两次。第一次丢失后,毛泽东考虑到井冈山的物质条件、东固的斗争经验和赣南、闽西的实际情况,决定红四军主力不打回去,留在赣南闽西发展,由彭德怀率小部分兵力打回。第二次丢失后,毛泽东考虑到形势与之前相比有较大不同,如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日趋形成,赣南、闽西的红色区域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央已经同意红四军在赣南、闽西创建大块革命根据地等因素,决定不派红四军主力收复被敌人占领的大小五井等地。上井冈山是正确的、合理的,为适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下井冈山也是必要的、符合历史趋势的。  相似文献   

16.
《西江月·井冈山》写于1928年秋,是毛泽东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所作。黄洋界保卫战具有典型意义,成为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这首词通过对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毛泽东从容不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略思想和雄浑气魄。  相似文献   

17.
正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最高领导人、井冈山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毛泽东曾被红军及广大边区民众亲切地称为毛委员。但人们对于与毛泽东1925年就相识,1926年又在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上相聚,且和毛泽东一同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又在井冈山共同奋斗、被中央指定为前委委员的另一个毛委员或许不那么熟悉。而他就是著名的革命烈士、农民运动领袖毛科文。中共中央委员会里最早的农民代表  相似文献   

18.
<正>茅坪八角楼八角楼位于井冈山茅坪乡茅坪村,因当年毛泽东居住的卧室顶有一个斗八藻井,故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1927年至1929年,毛泽东在此领导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永新县的贺氏三兄妹贺敏学、贺子珍和贺怡,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乃至整个民主革命时期都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他们传奇的革命经历和人生旅程,激起了无数后人的研究热情。三兄妹中,贺子珍因为有和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何长工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岁月里,他积极配合毛泽东同志,兢兢业业,坚忍不拔,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井冈山斗争的后期,何长工坚决贯彻毛泽东的正确方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保卫井冈山的斗争之中。井冈赤子何长工把他一生中最有活力的时期无私献给了井冈山这块红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