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做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范式提出来,是一种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社会基础相契合,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先进文化。和合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累。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合文化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价值取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和合文化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吸收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养分,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整合功能。要切实把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渊源,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借鉴和继承其内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是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助力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置身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三化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不仅需要理论创新层面的协同推进,更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立足本国实践和面向广大群众的协同推进,方能持久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影响力与创新力,助力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与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国家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针对学生现实情况进行教育引导,同时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推进文化自信道路建设的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承担起责任与担当,发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理论课程,加强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郭雁旭 《世纪桥》2009,(3):62-63
和谐警卫建设关系到公安警卫部队的发展,决定着各项警卫任务完成的质量。顺应警卫工作的发展趋势,开创和谐警卫工作新局面,以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前提。研究解决如何进一步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警卫工作,对警卫部队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规上规定传统节日放假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但是,如何从内容上过好传统节日,特别是让远离传统的青年人喜欢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还需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本文是从北京历史文化视角来探讨传统节日的特点、内容和文化内涵,提出北京传统节日应更具传统特色;对待传统节日要像欣赏中国画长卷,细细加以品味;传统节日要突出团圆与和谐;要以人为本,提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的形态与发展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发展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需要突出人文关怀、和谐精神和创新。为此,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加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底蕴;需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提升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和谐精神;需要增进文化交流与对话,实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我们一般把植根于中华大地沃土之上,由中华民族创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得以保留下来,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称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真正引导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是真实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炎黄子孙风貌的民族文化。其为大学生德育规范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付启元  谭志云 《唯实》2021,(1):28-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养分。高校校园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校园文化建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需要从构建和完善校园环境体系、管理服务体系、传播平台体系以及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多途径、多举措实施。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6,(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使大兴安岭精神成为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一、大兴安岭精神是林区开发建设的思想结晶和宝贵财富大兴安岭精神伴随大兴安岭的开发建设产生,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湖南”是湖南省委为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提出的一个重大部署。“和谐湖南”需要和谐发展的经济,需要和谐发展的政治,也需要和谐发展的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需要,繁荣发展的文化产业,也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文化产业发展要加快,更要追求文化产业的和谐发展。一、建设和谐文化就要促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平衡协调发展文化的意识形态和物质基础的双重功能,决定了文化具有事业与产业的双重属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能只讲文化的事业属…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一项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因为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其灵魂是思想,即民族价值观和民族智慧的结晶。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需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会通点。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和谐精神转型的实质是中华传统和谐精神的现代化.推进中华传统和谐精神转型,必须实现从基于传统自然经济的静止型和谐精神到基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发展型和谐精神、从基于封建君主专制的宗法入治型和谐精神到基于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法治型和谐精神、从基于漠视个体的群体型和谐精神到基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人本型和谐精神的现代转换.就具体任务来讲,是要实现从重义轻利的和谐精神到义利统一协调的和谐精神、从注重均平的和谐精神到突出公正的和谐精神、从压制竞争的和谐精神到提倡竞争的和谐精神、从维护等级制的和谐精神到追求平等的和谐精神、从维护专制的和谐精神到倡导民主的和谐精神、从强调入治的和谐精神到崇尚法治的和谐精神、从漠视个体的和谐精神到尊重个体的和谐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转化为新文化;二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人。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转化对象,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转化目标,关键是以文化人。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必要性,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可能性。通过阐释与阐发、教育与宣传、监督与保障,以文化人,实现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时代价值和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实践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阐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促进两岸统一的重要基础。新时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在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和而不同"、"贵和执中"等价值观念基础上,吸纳了传统文化制度设计上的协商争论理念发展起来的。因此,协商民主植根孕育于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推进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进而实现二者的互动发展。而要进一步实现协商民主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良性共进,必须在制度、实践、组织、理论基础和时代内涵等方面建立保障机制,推动协商民主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兼具社会发展需求与历史传承的特殊文化形态,它一方面具备了和谐文化的属性与特征,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科学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和文化自身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优秀成果、借鉴现代西方文化积极成果基础上综合创新而形成的现代文化形态。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主导文化和多元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关系,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价值理念、营造文化氛围、创造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习近平就对中华优秀官箴文化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结合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作风能力建设的需要而加以引用和阐发。此后的30年间,他始终重视发挥中华优秀官箴文化的镜鉴作用,不断推动中华优秀官箴文化的价值发现与发掘,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作了生动的示范,同时也使中华优秀官箴文化的研究逐渐走出冷门而进入到"显学"的行列。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方针,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实践路径。新时代,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正确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两重性",从而更好地区分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