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缝隙治理既是一种治理机制的创新,亦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无缝隙治理包括治理主体参与的无缝隙、治理能力提升的无缝隙、治理绩效机制与价值取向的无缝隙以及治理服务客体的无缝隙四个核心维度。无缝隙治理概念的生成逻辑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科学统一。可以从多元主体参与的无缝隙格局、组织结构设置的无缝隙优化、能力培养机制的无缝隙链接、公共价值追求的无缝隙服务、服务客体对象的无缝隙导向、办理一次到位的无缝隙体验等维度理解社区无缝隙治理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于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研究而言,西方的理论框架因缺失政党维度,存在着基于中国国情的适应性问题;中国的社区党建因缺乏理论建构,存在着基于解释能力的一般性问题。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治理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是研究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分析框架,其中所关涉的"权力结构""多元主体""主体间关系网络",既是相关分析框架的基础或核心问题,也是建构发展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梳理检视主要分析框架,能够更好把握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本质,了解中国政治秩序在城市社区的建构,推动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理论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3.
谢小芹 《探索》2024,(1):90-102
城市治理逐渐向智能化、智慧化和敏捷性方向发展,同时不断融合绿色、宜居、包容等新理念。已有成果探究了美好生活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相对忽视了数字治理的生活维度,少有研究将美好生活置于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进程中予以详细分析。研究提出城市数字治理美好生活逻辑的新命题,重点揭示城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过程中美好生活逻辑的实现机制。城市数字治理嵌入居民微观生活实践中,并通过改变居民个体进而改善群体生活模式和生活经验。成都市数字化治理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美好生活的逻辑转向,并通过五种机制逐步推动居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即通过政策设计机制实现高品质宜居引领市民生活方式变革、通过数字助推机制实现全链条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完善全领域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服务进阶机制健全全周期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通过托底与提升机制实现全覆盖的居民幸福美好生活。城市数字化治理折射出居民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通过技术和社会的高度融合实现美好生活的建设,进而促进国家现代化。研究探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城市生活治理新模式,拓展了城市治理中的生活维度,同时为相关部门建设高品质居民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在中国的城市治理中,党建工作做得出色的社区,就能够取得共建共治共享的好效果。在推进中国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的社区治理理论框架因缺失"政党"的维度,与中国国情存在不适应的问题。中国的城市社区治理要把握凸显社区党建工作的引领性地位,从横向和纵向健全社区党组织体系,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5.
吴子靖张平 《探索》2022,(4):118-130
城市社区治理效果是衡量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尺度,清晰识别其核心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对精准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果至关重要。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构建城市社区治理效果双因素理论模型,深入揭示城市社区治理效果影响因素的双重维度构成,即以党政引领社区治理为代表的主体因素和以社区治理资源投入为代表的条件因素。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双因素之间的互动机制,可以发现现阶段城市社区治理网络结构显现多层次互动特点,其中对城市社区治理效果起到根本性作用的是基层党政对城市社区治理资源的投入力度。因此,应进一步夯实基层党政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加大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等治理资源的投入力度,有效统筹整合基层党政之外其他多方主体的治理功能,不断丰富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城市社区治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推动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结构,是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治理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新时代我国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合法性机制从不同维度建构社会组织嵌入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的现实逻辑。从健全正式制度的均衡治理,推进规制性要素的强制性形塑;从实现策略性的专业化治理,推进规范性要素的适应性形塑;从强化共同理念的文化认同,推进文化-认知性要素的内生性形塑。社会组织“嵌入式”发展是阶段路径,“融入式”发展是升级路径,推动制度要素和技术治理联动优化,形成更加成熟健全的组织自主性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趋势是实现社会领域与政治、经济领域的分离,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自主治理域态。现阶段,推行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是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同脉逻辑。政府需要在行政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廓清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边界和职责。如何实现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相对自治,提高城市社区自主治理能力,是现阶段社会建设的先行任务。文章基于对城市基层社区自主治理一般模式的分析阐释,通过对B市某花园社区业主委员会自主治理实现过程的研究,探寻中国城市社区自主治理的现状和路径研究,唤醒城市基层自主治理的内生动力,实现城市政府—社会治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8.
从空间治理的视角来看,城中村改造是在政府主导下从失序走向有序的空间再造过程。城市基层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决定着急剧转型中多维社区空间的秩序建构。基于J市D街城中村改造的实地研究发现,政策执行、制度规制与文化引领构成基层政府空间治理的实践维度与行动逻辑。城郊街道以调适性政策执行对村庄利益空间进行政策引导;在博弈与合作中对村庄权力空间加以规制;通过运用"地方性知识"以及促进村庄集体认同与规范,重建生活空间变迁中的文化秩序。为了实现城乡空间有序衔接、有机融合的空间治理目标,应着力提升城市基层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强化城郊街道党工委与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动员能力;提升城郊街道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的政策执行能力以及促进城乡融合与参与的文化引领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治理强调针对城市治理的"短板"进行精准化的治理,形成精细化治理的机制。针对现代城市在街区层面的物质空间的差异化和社区层面的生活多样化的历史基础和现实结构,城市治理短板要基于空间差异化和生活多样化的脉络,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进行确认和解决,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行政性的城市规划,以形成与刚性的城市管理一致性的对应结构。城市的活力在于差异化的街区空间营造与多样化的社区自治方式,因此,精细化治理的城市路径是基于民众认同的精细化治理,它应该包括空间差异化和生活多样性的理念确立,建构现代城市治理主体之间的民主关系,促使城市规划转向社区规划,避免破坏式更新与单向度的物质性建设,超越对城市问题的运动式规制,应用现代城市治理中的大数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景雅丽 《实事求是》2016,(3):109-112
城市社区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的热点领域,是我国近年来社区建设的着力点,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社区治理"战略部署,着力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新疆哈密市在创新和加强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中,积极探索建立在政府和社区互动基础上的社区共同治理模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治理模式,为推进哈密城市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哈密市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