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好生活是人民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之上对理想生活期许的生动表达,同时也是可供世界各国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理解中国和学习中国的窗口。美好生活在目标维度上,旨在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民需要的丰富、发展质量的提升和公平正义的促进;在主体维度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在实践维度上,必须以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依托,建构从理想到现实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理论界普遍把道德的本质归结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这从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讲,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整体说来,这样讲是不够的。笔者以为,应当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认识论相结合的视角分析道德问题,认定道德本质上乃是  相似文献   

3.
理论自觉是大学生党性修养的理论基础和理性路径,党性修养本质上是一种理论自觉。大学生党员党性问题的产生,与大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高和缺乏理论自觉紧密相关。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强化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理论引导,坚持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4.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体现,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坚实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的获得感;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以普惠可及的公共服务厚植人民的幸福感;实现高效能治理,以治理效能的提升筑牢人民的安全感。探讨基于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实现路径,有助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转化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德国哲学中存在着道德神学和人学的两种路径。以康德、黑格尔、费希特等人为代表的古典哲学认为建立在道德、理性或者自我基础上的信仰构筑现实世界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路径,实践唯物主义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唯物史观的历史起源和逻辑基点,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的萌芽。实践的观点贯穿于整个《提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核心,昭示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性。《提纲》通过批判和揭露一切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阐明了实践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提纲》首次从实践的视角考察了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人和社会的本质问题,并作出了经典的描述。《提纲》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属性,立足实践论证了新唯物主义改造世界的归宿。  相似文献   

7.
获得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其实质是人们在得到与收获后产生的感知与心理状态。十九大报告做出重大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群众获得感必定会随着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与转化而发生变化。必须直面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要求,围绕主要矛盾转化推进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充分问题,有效提高人民的获得感;补齐民生短板,促进民生福祉持续增加,增加人民获得感;以公平、正义、民主、法治保障人民获得感持续增加;最大程度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在共建共享、共同富裕中提升群众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现实世界是其对象,因而实践范畴就具有总体性,它实现着自然与社会、人与对象世界、事实与价值、科学范导与人文关怀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范畴的总体性是渗透着唯物主义的。一般唯物主义没有达到哲学的总体性,实践的人本的唯物主义才是总体性哲学。  相似文献   

9.
《探索》2020,(4)
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性问题,对认同生成机制的研究是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本质与目的是大众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将自身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马克思主义均具备获得大众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生成遵循人类基本价值认同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两条线路"双螺旋式交互上升"的机制。本着"有利于促进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生成"的原则来构建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培育路径,需要通过"理论阐释+环境熏陶",增进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和情感共鸣;通过"双向互动+需求满足",提升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意识;通过"实践体认+长远规划",补足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3,(12)
思想政治教育利益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理论和实践考察和探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学科层面看,思想政治教育利益论的提出和研究,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内容,奠定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二者之关系问题的学科论域和理论取向。提出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利益论,是从唯物主义立场解答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理论自觉,这一研究路径和研究视角,对研究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深化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获得感是基于获得物的心理感受,获得物上升为获得感需满足一定条件。获得感的本质是需求的满足,需求具有层次,获得感亦是结构性的,增强获得感的方式不在于获得物数量的增加,而在于层次的提升。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几十年来西方国家公众获得物不断增加,获得感却未同步提升,反而有所下降。获得物未上升为获得感,这一普遍现象与伊斯特林悖论具有相似性。参考学界已有的社会机制理论、心理机制理论两种解释路径,可以发现其原因在于私有制、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与获得物上升为获得感的条件相冲突,亦由于缺乏对人本身的关注而难以提升获得感的层次结构。与之相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克服了获得物无法上升为获得感的伊斯特林悖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确保了获得感层次结构的持续升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得以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而提升人民获得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于人民最根本利益,为提升人民获得感提供了全新思路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冯靖 《世纪桥》2009,(5):85-86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重要的基础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称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表现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新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体现马克思哲学的时代精神,实践观点和思维方式是我们未来研究、发展、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其内涵包括:人民是历史进程的创造者;人民是价值内涵的培养液;人民是实践检验的大法官,人民性也是贯穿党领导人民进行一系列革命与建设以及新时代实践的线索,因此人民性对于新时代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它可以促进全能型执政党建设到服务型执政党建设的持续深化,是党的初心与使命对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有力注脚,有利于达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需求获得感的考核检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分析、阐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的依据。理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矛盾转化的变化规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本经验、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实践上着重分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的具体表现,说明社会发展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也就决定了党的根本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使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产业体系为支撑,以构建经济体系为动力,实现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从"社会主义"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叉哲学研究中一些久拖不决的争论问题,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性质问题.从唯物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看,"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只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同称呼,其实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信仰是人的本质需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发展的伟大成果,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现了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价值理想,是人类终级关怀的不懈追求,其所倡导的崇高理想在人类长期不懈的奋斗下,一定会成为现实。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们对历史发展认识的自觉选择。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社会现实生活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5,(9)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问题既是一个教育学问题,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本文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这门学科的角度探讨怎样才能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思想认同度低、教学体系不完善、向意识形态化教育方向发展等原因都会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缺乏实效性,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本文研究理论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基本思路,根据这个思路得出结论:人文关怀、实践原则、批判性思维是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任务之重、困难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学习和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将其同当代实际紧密结合,审时度势,提出了"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从"四个全面"的内涵和实践来看,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唯物主义"求实"思想、唯物辩证法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遵循。遵循唯物主义"求实"思想体现在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之实、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之实和当代世界状况及发展态势之实上;遵循唯物辩证法思想表现为对唯物辩证法本质要求、矛盾观和系统观的遵循;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现为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遵循。  相似文献   

20.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特征的科学认识论,从而与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实践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因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整个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