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呈现泛滥之势。"戏说"历史,"重新评价"革命英雄人物,宣称马克思主义为"历史虚无主义"等,都给大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高校党委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实抓好主题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从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不断地变换表现形式表达诉求,对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前,要以历史唯物主义指引历史学的科学品格,深化高校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完善历史学科建设,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善用网络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构筑起对中国历史的整体性认知,有效预防与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3.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颠覆性评价,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信仰缺失。究其原因,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内容迎合了大学生的求新心理,传播渠道符合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历史认识的复杂性增添了大学生正确进行历史评价的难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是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重要因素。对此,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树立唯物史观指导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揭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错误实质,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党史国史教育建立正面防线,增加社会实践环节培养爱国爱党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多元思想文化的反向冲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隐蔽性和欺骗性、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虚化等原因,致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滋生并传播,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高校师生的政治认同,扭曲了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削弱了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对此,高校应打造校园思想文化高地,构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阵地,推进高校教师加强"四史"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建设,从而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再沉渣泛起,在思想上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影响与危害。青年大学生群体作为该思潮重点传播的对象与争取的群体,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袭。目前学术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特点方面的著述较多,归纳历史虚无主义宏观危害性的成果也颇丰。但是学术界对与其相关的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成果相对不足,且多集中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上。以新的观察视角切入,从微观层面和受众角度拓展历史虚无主义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失为相关研究的一种新需要、新趋势,并且可以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它试图通过对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奋斗史,从而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文章在梳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注起的过程、深刻解析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基础上,着重从教育者主体、大学生自身和新媒体传播等三方面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当前主要社会思潮之一。在微时代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存在和传播具有了新的特征,并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削弱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疏离了传统校园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挑战了新兴的高校网络教育;加大了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监测难度。应对策略主要有:一是加强高校教师群体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责任意识;二是不断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三是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具备现代信息素质,融入微时代;四是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我们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同时,更应该拿出有力的武器对其以旗帜鲜明的批驳与反击。红色资源中的红色革命理论、红色基地及其史实、红色精神、红色文艺作品就是高校反历史虚无主义的"法宝"和利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红色理论教育,利用好红色基地及其史实,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创新红色文艺作品,着力提升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些年的大学生生活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丑化中国共产党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政治立场的混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疑。因此,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刻不容缓。大学生们应该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消除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9)
陈云在建国后,为了教育青年学习历史为理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打基础,教育青年学习历史常抓不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提高分析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提出没有历史知识看不懂《毛泽东选集》,青年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学习历史要现在、以后、一直抓下去有关青年学习历史的论述。重温陈云有关青年学习历史的论述,对于今天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侵蚀,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一段时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传播手段、思想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具有了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高度警惕其现实危害,针锋相对采取应对之策,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掌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新特征传播手段网络化。自媒体时代,网络是最重要、最高效的传播媒介,网上阅读是人们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互联网传播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以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借助网络新媒体这一载体,各种社会思潮鱼龙混杂,气势汹涌,席卷而来,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挑战,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必须结合其网络传播特点和表现,找准症结,精准发力,清理其网络传播空间。一、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上蔓延的表现相比于报刊书籍等传统媒介,网络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呈现出许多新态势。  相似文献   

13.
"碎片化"解读党史,本质上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传播中的具体表现。"碎片化"方式借力新媒介,解构和虚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公开或隐蔽的方式影响着青年学生党史观的形成。面对党史文化"碎片化"的传播态势,以习近平总书记党史观为指导,探寻高校党史文化传播和价值引领的路径,必须坚定党史文化的"党"性原则,强化高校党史文化教育主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14.
网络逐渐成为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型空间,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它面临巨大挑战,所以创新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要创建高质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二要创建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三要以网络文化建设为基础,构筑大学生的网络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当前,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交融交锋逐渐增多,互联网在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务。新时代,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来达到教育目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6.
历史虚无主义是近些年来肆虐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错误思潮,它以反历史、反科学态度及政治诉求,否定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持续泛滥,造成当代大学生信仰模糊、价值观扭曲、思想混乱,同时也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特别是思想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遵循意识形态社会管理规律,通过坚守理论标准、立足转化创新、更新传播媒介、完善制度设计等对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微传播正以强劲势头吸引着广大网络用户的注意,并对当代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高校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顺应"微传播"时代的要求,深刻分析微传播特点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立足现实,着力创新,正视"微传播"宣传的影响,抓住"微传播"特征的优势,利用"微传播"提供的新平台,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自由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推行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后果,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政治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意识方面走向了误区,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对此,应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不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带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入手,就如何在继承和发扬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络多媒体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应新形势的新方法、新手段,主要体现在改革"两课"教学方法,建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大力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电子教材,以校园网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教师—网络—学生"三位一体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在大学生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迟返校的特殊时期,要想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就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通过加强网络思想引领、开展网上志愿服务、细化网课学业指导、注重网络人文关怀等方式,筑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线上堡垒,传播大学生战"疫"的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用活用好网络教育资源,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