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霞飞 《党史博采》2010,(5):46-50
在"四人帮"上海党羽中,黄金海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本人是工人出身,在"文化大革命"初期造反起家,后来紧跟王洪文,当上了高官,成为"四人帮"在上海的重要"看家人"之一。粉碎"四人帮"后,他在上海参与搞武装叛乱,1982年被判刑。他的人生起伏,给人们以镜鉴。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在上海的党羽中,戴立清是个重要人物。他出身临时工,靠造反起家,投靠王洪文。四人帮形成后,他成为四人帮在上海的重要党羽。他文化程度不高,却受四人帮的安排,在上海主管科技工作。他迫害知识分子,有一套独特手法。粉碎四人帮后,他参与策划叛乱,最终获刑。  相似文献   

3.
霞飞 《党史文苑》2004,(5):40-45
发生在1967年1月的所谓上海"一月革命",曾被"四人帮"标榜为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立下的一个"大功".在"四人帮"得势时,他们在上海还专门搞过"一月革命"展览,颇有让"一月革命"流芳百世之意.而实际上,所谓的"一月革命"并非"四人帮"所说的"革命的里程碑",而是"四人帮"制造动乱的一座"耻辱碑".  相似文献   

4.
山雨欲来风满楼,皮廖对"四人帮"的反革命阴谋高度警惕 1974年,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和其他场合,对江青和"四人帮"作了一系列严厉批评,告诫他们不要搞"四人小宗派"、"上海帮"、"四人帮"。毛泽东的批评和有关情况,当时只有政治局和中央少数领导同志知道。1975年初,皮定均和廖志高赴京参加全国人代会,  相似文献   

5.
1975年底,随着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乍起,人们对“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厌倦和责难情绪已经增涨到了极点。这种情绪因为周恩来总理的不幸逝世终于爆发出来。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悼念、对“四人帮”的愤怒声讨。这就是著名的“四五”运动。在福建,“四五”运动虽然没有北京、南京、西安等城市那样轰轰烈烈,但也涌现出许许多多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感人事迹。三明地区农机公司青年干部赵大中,不畏险恶,公开悼念周总理,反对张春桥,就是这许许多多人中的一个突出代表。他因此而身陷囹圄,他的案件的平反走上了一条弯弯曲曲的路……  相似文献   

6.
《湘潮》1989,(2)
“在粉碎‘四人帮’的关键时刻,苏振华坚决站在党中央一边……为粉碎‘四人帮’作出了重大贡献。随后,他又受党中央的委托,承担了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主任的重任,团结和带领上海广大军民,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带病工作,迅速摧垮了‘四人帮’在上海的帮派体系,稳定了局面……”摘自邓小平1979年2月15日在苏振华追悼大会上所致悼词  相似文献   

7.
<正>以纪念周恩来为契机,人民发出郁积已久的呐喊"四人帮"在"文革"中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悼念的花圈在天安门一直不断。从3月19日起,花圈渐渐多起来。"四人帮"知道4月4日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到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恩来的人必然会更多。他们抢先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南京大字报问题的电话通知》(此前,南京群众上街游行,缅怀周恩来,反对"四人帮")。通知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四人帮”被拘捕后,上海的“四人帮”余党企图发动武装暴乱于是,清除“四人帮”余孽,解除上海的“第二武装”,并进而稳定全国,成为党中央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头等大事 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的海军上将苏振华临危受命,带领中央工作组秘密抵达上海,以高超的谋略对“四人帮”余党进行了兵不血刃的斗争,彻底平定了上海的危局,圆满完成了中央交付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到上海工作与宝钢出生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组织工作组,要去稳定上海的经济秩序。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到上海工作的。在此之前,我是1964年到北京,1965年至1967年为国务院"小计委"领导成员。1967年到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这个时候浙江省杭州造反派把我在杭州和北京之间揪来揪去的。那时候造反派是随便抓人的,我被关押。  相似文献   

10.
霞飞 《党史博览》2007,(6):50-52
许多老上海人都还记得陈阿大这个名字--他是王洪文的"小兄弟",在"文革"中靠造反起家,当上了上海市主管工交工作的领导,还当上了中共九大、十大代表.但曾几何时,他随着"四人帮"的覆灭而销声匿迹,在政治舞台上失去了踪影.那么,陈阿大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呢?  相似文献   

11.
1976年春天,以北京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悼念周恩来,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大规模群众运动,使“四人帮”惊恐万状,胆颤心惊。自“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年间,总是他们在那里盗用“群众运动”的名义“运动”别人。如今觉醒了的人民群众用“群众运动”的方式起来反对他们了,这怎能不令他们惊慌失措呢? “四人帮”密谋策划,王洪文窜到天安门广场,布置镇压天安门广场的群众活动 从1976年3月30日至4月26日,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先后给当时的《人民日报》总编辑鲁瑛打了  相似文献   

12.
“四人帮”被拘捕后,上海的“四人帮”余党企图发动武装暴乱。于是,清除“四人帮”余孽,解除上海的“第二武装”,并进而稳定全国,成为党中央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头等大事。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的海军上将苏振华临危受命,带领一班人去了上海。  相似文献   

13.
承业 《党史博览》2012,(9):28-30
“四人帮”被捕后,上海的“四人帮”余党企图发动武装叛乱。于是。清除“四人帮”余党。解除上海“第二武装”。并进而稳定全国。成为中共中央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头等大事。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的海军上将苏振华临危受命.带领一班人去了上海。  相似文献   

14.
1976年,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毛泽东等三位伟人相继去世,“四人帮”企图篡党夺权。在这党和国家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机立断,于1976年10月6日采取果断措施,对“四人帮”一伙进行隔离审查,一举粉碎了他们的政治阴谋。“四人帮”被拘捕后,上海的“四人帮”余党企图挑起武装暴乱。于是,清除“四人帮”余孽,解除上海的“第二武装”,并进而稳定全国,成为党中央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头等大事。此时,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的苏振华临危受命,作为党中央派出的首席代表进驻上海,…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上海是“四人帮”起家的地方.1967年“一月夺权”以来,张春桥一直担任上海市革委会主任.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后,“四人帮”上海余党闻讯准备武装叛乱.当时,中央一方面将各省区市、各军区负责人召到北京来开会、打招呼,一方面密切关注着上海的动态.  相似文献   

16.
王勇 《党史文苑》2006,(9):46-49
"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的三个主要人物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都是在上海起家的."文革"中的上海市委与革委会的主要成员,也有不少是和"四人帮"沆瀣一气的同党,马天水就是其中一个.不过,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的是,这位被尊为"马老"的马天水,并非靠造反起家的政治暴发户,而是颇有一番革命历史的老干部.  相似文献   

17.
1975年,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等支持下主持整顿工作。为推动整顿的进行,他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整顿的前提和重中之重。在中央层面揭露并批判"四人帮"的宗派主义;在各地、各系统反对闹派性,瓦解帮派势力。与此同时,加强党的领导,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实践证明,组织整顿为开展各领域整顿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后来我们党提出干部队伍"四化"问题提供了借鉴,有利于党的组织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并为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了人才。  相似文献   

18.
1976年3月5日,"四人帮"控制的上海<文汇报>在刊登新华社一篇关于纪念和学习雷锋的新闻稿时,将周恩来为雷锋的题词删掉;3月25日,<文汇报>发表了<走资派还在走,我们就要同他斗>的文章,影射攻击周恩来.这两个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的浪潮.这个浪潮在4月4日清明节达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19.
陆志仁是上海党史、地方史志科研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在粉碎“四人帮”后,他多方联络,收集材料,集中意见,为上海地下党冤案的平反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吁。在担任上海党史资料征委会领导的过程中,他亲手筹建了上海市委党史办公室,明确了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组建了专业队伍,开拓了地方史志工作新格局。为了编纂上海店员和职员运动史,他呕心沥血、埋头苦干,不为名利,完成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为上海党史工作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20.
徐景贤在“文化大革命“前曾是上海市委重点培养的干部,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却反戈一击,起来造上海市委的反,从此受到“四人帮“信任。当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到中央工作之后,把他们的老窝——上海,交给了徐景贤掌管。曾几何时,“四人帮“被粉碎,徐景贤也因参与“四人帮“的一些阴谋活动而被隔离审查,最终被判刑。徐景贤何以从受到信任和培养的干部而成为人民的罪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