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宣布我国进入原子能发展的新时期,并估计可能有十年或更长一点的和平期。这是毛泽东对新中国第一个战略机遇期的初步判定,并认为在客观上中国共产党已经具备了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的基本条件。毛泽东倡导的技术革命确定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展目标,中共八大为此做出战略决策。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略机遇期在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也经历了两起两落的波折。客观、全面地评价毛泽东把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战略机遇期上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教训,对21世纪中国正在把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借鉴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两弹一星"工程是中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实施的,以研制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为主要内容的重大国防工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为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3.
李振 《前线》2019,(11)
毛泽东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作出了"美国要跟中国建交"的战略预见。毛泽东指导中国应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方法主要是两条:一是坚决斗争,以斗争求缓和;二是以我为主,等待时机。20世纪60年代末期,毛泽东通过乒乓外交破局,推动了中美关系由对抗状态走向两国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4.
石武英 《党史文苑》2012,(14):22-2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陆续派出一批军事骨干赴苏联学习军事和政治理论,以此推动中国革命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培养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大批管理和专业人才,我军又向苏联派遣了800多名军事留学生。这两代军事留学生对中国革命、新中国军队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陈立旭 《湘潮》2023,(3):8-11
<正>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作出了搞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实行这个决策,中国有了安全的战略后方,同时也形成了中国的威慑力。中国能有后来几十年的国家安全,其中就有三线建设的因素。回顾历史可以更深刻认识到,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在核威胁下形成的新思路20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首先威胁中国的是苏联。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苏联在中苏两国边境挑衅不断。  相似文献   

6.
正像笔者这样年纪,即七八十岁的人,对斯大林与中国的关系(又集中表现在他与毛泽东的关系),了解得相对多一些。这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在斯大林逝世前,看到的是极为正面的一面,这位世界革命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而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感知更多的是斯大林消极的一面:通过王明严重干预中国党内事务;认为中国党搞的是"人造黄油式(假的)马列主义";在中国解放战争年代,怀疑毛  相似文献   

7.
<正>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陕北初识胡耀邦,到五六十年代任用胡耀邦主持共青团中央工作,毛泽东一直十分赏识器重胡耀邦,并曾多次给予他谆谆教诲。可以说,毛泽东对胡耀邦既有导师之情,又有知遇之恩。即使到了晚年,胡耀邦仍然对毛泽东的关怀、教育和培养充满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毛泽东国际战略调整过程的研究,认为在这一时期,在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中,第三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有明显的变化。第三世界逐渐成为中国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中抗衡美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第三世界的认识影响了毛泽东对于世界形势的判断,以及他的国际战略的调整,从而酝酿了70年代初中国国际战略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根据社会实践的新变化、新特点,通过对苏联经验的哲学反思、对哲学论争的积极参与和引导,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辩证性,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通"和"应用"问题,从而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正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对民族化的问题进行了理论说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上的一个飞跃.他还在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就辩证统一规律、真理发展规律及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问题、发展问题、理论的发展与应用问题等方面提出许多新的哲学论题,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抓住发展时机。进入新世纪初期,我们党准确把握世情国情的新变化,明确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来,虽然世情国情发生了诸多新变化,但我们党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一直没有变,变化了的只是对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的认识。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既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又适应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礼宾工作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指导和关怀下,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达到既简化繁琐的程序,又节省人力、时间和财力的目的。毛泽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对礼宾改革作了3次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五六十年代的史学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云 《世纪桥》2000,(3):15-19
二十一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历史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此时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发扬。《历史研究》的创刊和三个历史研究所的建立,意味着历史研究迎来了新的春天。尤为重要的是,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毛泽东酷爱历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相关的史学论争中,并影响和左右着论争。本文以毛泽东与此期的论争之关系为线索,探讨五六十年代史学论争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史学论争的时代色彩,并  相似文献   

13.
刘晖 《学习论坛》2003,7(12):11-13
毛泽东作为举世闻名的战略家 ,其晚年国际战略思想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 ,实施“一条线”、“一大片”的国际战略 ,是毛泽东根据 2 0世纪 6 0年代末 70年代初国际战略态势和中美苏三国关系的变化作出的科学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期."这一论断是党中央在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新世纪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基础上所作出的科学的判断.充分表明我国在新世纪初紧紧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战略机遇期如何判断,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与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相比,新发展阶段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形成更具内生性,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更具复杂性,战略机遇期的延续更具可塑性。完整准确把握这些特性,对于党和国家维护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针对区域协调发展新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关系、到20世纪80年代提出"两个大局"战略构想、到世纪之交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再到党的十六大以来作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相似文献   

17.
<正>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陕北初识胡耀邦,到五六十年代任用胡耀邦主持共青团中央工作,毛泽东一直十分赏识器重胡耀邦,并曾多次给予他谆谆教诲。可以说,毛泽东对胡耀邦既有导师之情,又有知遇之恩。即使到了晚年,胡耀邦仍然对毛泽东的关怀、教育和培养充满感激之情。东东征征归归来来的的初初次次交交谈谈胡耀邦出生于1915年,毛泽东比他大22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未来十几年,如何使我国网络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如同万花筒一般的世界。"大跃进""四清""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运动陆续展开。毛泽东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对共产主义道路所进行的探索,穷思竭虑。毛泽东在此间的思想,既反映了要反帝、防修,同资产阶级做斗争,又要在共产主义阵营中独树一帜,引导这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进入"理想王国"。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5,(4):62-64
历史上因抓住战略机遇期而“国兴”的例子不少。1640年后,正是因为抓住工业革命这个战略机遇期,通过大力发展海军,英国取代了荷兰、法国,建立了“日不落”帝国,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电子工业革命拉开了生产力高增长的序幕,美国抓住战略机遇期,成为工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逐步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也正是利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中的大量“特需”订货,几乎面临崩溃的日本经济才得以起死回生,并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