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接触小B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围绕第八条线索紧锣密鼓寻找童相的同时,我们隔三差五就分别约X君、Y君、Z君交谈一次,掌握黄伟如的最新动向。其中,黄伟如一直还在通过“恒信”给港商汇款的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通过外围艰苦调查,我们终于把“恒信”注册资金和“贷入”资金的走向查得清清楚楚:1994年5月,“恒信”成立的注册资金为4000万元,实际注入2000万元。其中省国托占49%,出资980万元,港方占51%,出资93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1020万元。1995年3月至8月,黄伟如擅自做主将省国托资金100…  相似文献   

2.
姐妹情仇     
姐妹情仇雷雨西安市南郊某研究所A向该所纪检处告发了一桩经济案。被告是A妻的妹夫B。A和妻子已分手一年多了,周围群众还蒙在鼓里,不晓得他们为啥离异,再说A妻和B妻经常吵闹,姐妹俩相互怨恨,有些蹊跷。直到一桩经济案被破才把姐妹两家秘闻大白于天下。原来,B...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腐败大案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腐败分子对自己的受贿有多种理由的辩解。这些辩解听起来好象很合乎情理,仔细分析,就经不起推敲了。辩解之一,给行贿人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在交待问题时说,给我送礼金的人大多是熟人,老部下,多年的好朋友,我为他们办了点事情,他们纯粹是为了感谢我才送的。如果我把人家撵出去,或者不收,太不给面子了,那样我的朋友不是越来越少吗?可是他没有想到,靠金钱结交的朋友怎么会是真正的朋友?当他的犯罪事实暴露以后,多数证人出来作证,这说明他们当初送钱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因…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1996,(8)
当党员因经济问题被司法机关宣布立案侦查,但没有收审、逮捕,仍在单位交待问题时,停止其组织生活的做法,对吗?运城读者王小虎问:我父亲是一名有25年党龄的老党员,因经济问题被司法机关宣布立案侦查,但没有收审、逮捕,仍在原单位交待问题。听他说,本单位党组织...  相似文献   

5.
2005年底.一位老大妈给编辑写来一封信.说要表扬一下他们楼门里的退休老党员。老大妈的视力很差.写起字来非常吃力.但她还是努力把字写得很清楚。虽然老大妈提到的只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我们却从中看出了这些老党员们一颗颗炽热的心。老大妈和老党员们的行动带给了编辑同志很多感动。现在,我扪把这篇稿子刊登出来,希望能把这份炽热的爱心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奇异的小村庄,村庄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长者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有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相似文献   

7.
宁乐乐 《党课》2013,(15):69-69
山西省曲沃县把关怀照顾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们详细记录老党员的个人情况、帮扶情况等,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他们将印有乡镇党委书记和组织部工作人员电话的组织联系卡发到老党员手中,同时将有老党员及子女联系方式的老党员联系卡分发给组织部工作人员;县委领导在每年春节和“七一”时对老党员进行走访慰问,乡镇党委做到老党员生日等“五必访”,  相似文献   

8.
卢荻秋 《党课》2012,(2):102-103
清道光皇帝65岁那年(公元1846年)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老皇上儿子不少,龙生九子,但前三个夭亡了,后三个是小屁孩,中间三个中,老五奕淙又丑又俗,过继给亡弟接续香火去了,所以只剩下老四奕泞与老六奕诉还算拿得出手。这小哥俩年龄只差一岁,老四有点儿傻糊涂,老六则聪慧过人、能力超凡。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6,(1):88-89
毛泽东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的小礼堂请村里人吃饭。礼堂门口放着一张方桌,毛泽东站在桌旁和每个人握手。每家的家长都穿着新衣服来给毛泽东拜年。吃饭时礼堂里摆十几桌,每桌都有一位领导人作陪。毛泽东给大家敬酒,说你们都是我的老邻居,不要讲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像们家里做客。自从毛泽东说了这句话以后,每天清晨妇女们都把地扫得干干净净,把桌椅板凳收拾好,就怕毛主席忽然来了,窑洞里不干净。怠慢了他。  相似文献   

10.
盘点人生     
盘点,本是商家术语,指的是盘存清点以便做到心中有数之意。经商要通过盘点拥有一本清醒明白的帐,做人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大千世界,百态人生。不论何人,终归都有一个定位。不管你愿意与否,不管你是自己动手抑或是别人帮忙,总要对自己的一生进行盘点,给自己或后人有一个交待或者说法。对于盘点,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和方法。一种是一次性盘点,把是非曲直交由后人评说;一种是随时性盘点,时时对自己进行剖析。综观历史变迁,但凡对自己负责的人,往往主动地随时对自己进行盘点。孔夫子说过,吾尝终日而三省吾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  相似文献   

11.
命运与绳索     
山里住着一家猎户父亲是个老猎手,在山里闯荡了几十年,猎获野物无数,走山路如履平地,从未出过事、然而,有一天,因下雨路滑,他不小心跌落山崖两个儿子把父亲抬回了破旧的家,他已经快不行了弥留之际,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两根绳子,断断续续地对两个儿子说:“给你们两个一人一根”还没说出用意就咽了气。  相似文献   

12.
《党的文献》2012,(4):17-18
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年龄结构是个问题。解放前,党员中青年占多数,现在是一年比一年老。从长远看,要考虑接班人如何接班的问题,要把一些青年人放到领导岗位上,不能老不交班。首先要从团的干部开始更新,县以下团的干部不要超过三十岁,这也算冲破一个缺口嘛!  相似文献   

13.
“违纪不违法”,成为时下某些人奉行的信条.很值得人们深思。“违纪不违法”,这句话实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道出了某些人的“精明”,工于。心计,老谋深界,善于钻“空子”打“擦边球”;二是说明执纪中存在漏洞,使一些人误以为违法从严,违纪从宽,出点小问题无所谓。在现实生活中,不光是一般群众,就是领导干部,若触犯法律,一旦查实,便构成了犯罪,不但要名誉扫地,权力、职位也都化为乌有,严重者判上三年五载甚至走上断头台。而“违纪不违法”则不然,不少人从中捞足了好处和实惠。一些“技艺高超”者,既吃“羊肉”又不惹“膻…  相似文献   

14.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23):70-70
老总分鱼 单位聚餐,老总把鱼眼挑给两位副总,说这叫高看一眼;把鱼骨头剔出来给财务部主任,这叫中流砥柱;把鱼嘴给了女秘书,这叫唇齿相依;鱼尾巴给办公室主任这叫委以重任;鱼肚子给人力部主任这叫推心置腹;把鱼鳍给了市场部主任这叫展翅高飞;把鱼腚给了监察室主任这叫定有后福。最后盘里只剩下了一堆鱼肉。老总摇摇头说:这个烂摊子还得由我收拾啊!  相似文献   

15.
写不出来     
庄村 《党员文摘》2008,(7):25-25
局长因经济问题被“双规”,办案人员责令他书面交待问题。一个上午过去了。局长扔下一团团稿纸,桌上却是一纸白卷。办案人员说:“抗拒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老老实实交待问题才能争取主动。”局长哭丧着脸说:“我不是抗拒,实在是写不出来呀!”办案人员说:“你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只有老实交待问题才能争取宽大处理。”  相似文献   

16.
姜致远 《求贤》2007,(3):20-20
韩剧《大长今》中有些饮食的做法颇耐人寻味,长今奉命去照顾一位命在旦夕的老尚宫。老尚宫临终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小时候哥哥拿给她吃的一把味道特别香甜的米。长今实验了许多制米方法给老尚宫吃,老尚宫无不摇头。这使长今十分烦恼。  相似文献   

17.
时下在一些人包括一些党员眼里,“三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作风已不合时宜了,他们把清白视为清贫,把老实视为无能,把安分视为保守,把稳重视为平庸。应该说,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三老”作风不仅没有过时,还应大力提倡和发扬,这不仅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而且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三老”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固有的本质特征。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不需要也不应该讲假话,而恰恰需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使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常听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老党员的“磅叨”有微辞,并把老党员的“呼叨”称之为思想僵化,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落伍了。其实,老党员的“咛叨”是他们对看到和听到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持有不同的看法,就是对其中的人和事的一种批评。老党员的“游叨”是老党员发挥作用、贡献余热的途径和方法。老党员有丰富的阅历,党性觉悟比较高,责任心也比较强,他们看问题除了横向比较外,还习惯纵向比较,对一件事。一个问题的看法往往比较客观、公正。他们针对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进行“嘴叨”,其很多内容也许正是领导干部避免失误…  相似文献   

19.
守住始终     
古训“慎始莫失足”,应成为每个为官者的警言。据说,巨贪成克杰的思想缺口,是被一个商人用一包小钱打开的。当那位商人把一包小钱塞给成克杰的时候,成当即把钱还给了那个商人。而那个商人又立马把钱塞回成的手中,并安慰说:“这是一点小意思这事别人是不会知道的”成克杰听了,犹豫再三,最终没有守住初始,迈出了罪恶的第一步,跟着是第二步、第三步……有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应成为每个为官者的镜子。有位手艺超群的老木匠临近退休,老板舍不得让做得一手好活计又有很强组织能力的老木匠退休离走,再三挽留。老木匠去意已定,老板只…  相似文献   

20.
2000年5月9日,骁勇善战、曾使敌闻风丧胆、被誉为"虎将"的郑维山同志逝世. 4月19日,已预感到来日无多的郑维山老将军,经过反复考虑,在病榻上写下了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汇报信,也是对生前身后事作出的最后交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