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开始成为人们聚焦的一个热点。生态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21世纪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6,(9)
"智慧生态城市"是一种新出现的城市建设理论,也可以看做是生态城市理论的升级版。这一理论重新审视了城市建设路径,重构了传统城市建设理论的结构和面貌,而且作为生态城市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智慧生态城市理论力争把信息化元素和人文关怀融入到现代城市建设中,使城市成为真正的宜居之所。厘清智慧生态城市的内涵、构成要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城市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城市:我国城市建设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华 《唯实》2007,(6):47-50
生态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同时推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是21世纪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北京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曙达 《新视野》2006,(5):32-34
“生态城市”是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尤尼斯基提出的理想城市模式。生态城市具备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等五个基本特征。北京在2002年发布了《北京奥运行动规划》,首次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经过近年大力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目前已具备了建设生态城市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人文基础。但在山区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水资源状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北京应通过制订实施符合市情的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并与当前制订的“十一五”时期的各项规划相衔接,将生态城市的建设放入优先发展时序中。  相似文献   

5.
《求是》2014,(11)
<正>如何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有的认为"生态城市"就是种树、铺草、造水、建景观大道;有的认为应借鉴国外先进案例,只有花大价钱才能建"生态城市";有的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标准。依照这些观点,生态城市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就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处处水景"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然  相似文献   

6.
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城市世纪,也是人类进入以城市为主体的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现代化问题备受人们关注。通过现代化大都市的特征及与哈尔滨市指标体系的对比找出哈尔滨的不足,吸收国外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从加快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营造良好城市环境、塑造独特城市形象、加快城镇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着手,促进哈尔滨都市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州是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福州建设生态城市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发挥生态优势,构建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城市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长春市曾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再加上近些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诸如环境污染严重、基础设施滞后、交通阻塞严重、人口生态意识薄弱等亟待破解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一是加强支持水资源循环保护、大气净化、固体废弃物回收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着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交优先的战略;三是积极推动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和机制创新,如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机制、积极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生态城市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全民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城市作为生态文明战略实施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建设管理情况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城市”建设,意味着污染全部控制、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生态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和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桂林市将城市环境建设和管理与加快发展相结合,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桂林市以"创模"为动力建设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水平、城市形象和品位.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城市发展的瓶颈。为了城市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然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与地理版图上的位置一致,省会贵阳在贵州全省的经济版图上也是中心.2009年前三季度贵阳实现生产总值636亿,占到了全省总量的1/4强. 2007年底,根据中央和省委科学发展的指导精神,并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建设生态城市的实践,贵阳市委作出决定,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努力作出调整,不断发掘和培育城市发展的生态优势,将城市发展的主线锁定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求实》2006,(Z2):192-19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寻求一个载体为依托和规划出具体的实现途径,社区建设就是一个重要载体和具体实现途径。我国社区建设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而提出来的,旨在以社区发展为切入点,增强城市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国内外对社区建设的研究状况来看,尽管把社区从理论上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种,但大多国家包括我国更侧重于对城市社区的研究,对农村社区的研究几乎形成盲…  相似文献   

14.
田蓉 《先锋》2020,(3):14-17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公园城市作为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成都市把新思想引领新理念导航落实到建设公园城市的创新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建设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必将产生新的空间形态、新的经济形态、新的文化形态和新的消费形态。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态总是相应地展示着城镇生态文明的水平和发展程度。从实践上看,城市文态发达的城市相应也是城镇生态文明发达的城市。我国城市推进文态建设客观上实现了城镇生态文明大发展,并出现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对我国城镇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大伟 《前线》2020,(4):79-81
首都园林绿化建设坚持生态文明观,坚持生态民生观,坚持发展生态生产力,不断优化城乡生态布局,着力打造“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城市绿景”的大生态安全格局,着力建设“公园城市”,着力将生态资源转变为资产和资本,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可持续转化。  相似文献   

17.
正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生态禀赋,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美丽山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近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作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有力抓手,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生态环境稳步向好,城市生态宜居品质和综合竞争力得到持续巩固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新世纪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国家建设的整体布局,是基于对国外工业文明和国内工业化进程的深刻反思和科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任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城市可发展诸要素中,资源和环境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内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其系列政策制度,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王桂安 《发展论坛》2002,(10):28-30
城市的出现不仅是人类创造文明的成果,也是人类创造文明的载体。我国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创建文明城市的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业。社会学家认为: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应树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统一体科学理念。在城市文明建设的三大要素中,物质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基石;精神文明是文明城市的灵魂;生态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形象。三个文明的和谐发展,构建成文明城市的统一整体。而且在精神文明中,道德兴,国家兴,民心淳,国运盛。文明市民是文明社会和文明城市的精华,市民素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