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一方是西楚霸王项羽,拥兵40万,坐拥西楚富饶之地。一方是汉王刘邦,拥兵仅10万,根据地也很清寒贫瘠。力量对比如此悬殊,胜负似乎已见分晓。但最终结果让人震惊不已——项羽自刎。刘邦称帝。项羽自刎前长叹:“天亡我也,非战之罪。”真是天亡项羽吗?非也。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伺;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相似文献   

2.
早在2000多年前,汉高祖刘邦在总结其成功经验时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刘邦的话,道出了人才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极端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完善高等教育,精心打造这艘培养人才的航空母舰,培养塑造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满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既是党和政府所历来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广大人…  相似文献   

3.
正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南宫的庆功宴上发话说,大家实话实说,我为何能得天下,项羽为何会失天下?部下回答不得要领,刘邦干脆点破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这番话,后来就成为"得人才者得天下"的最好注脚。但是,这里说的还只是"得人才"的功利  相似文献   

4.
善于用人美国管理学家布兰奇说:“一个企业能否成功,能否取得光辉的业绩,归根到底就在于这个企业是否有了不起的人才,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企业重用了人才没有。以人才来衡量企业的财富,要比用金钱来衡量企业的财富更有长远的意义。”在我国历史上,善于用人成其大业的典范是很多的。刘邦在总结自己战胜项羽的根本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食,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用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  相似文献   

5.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点历史可以从中总结经验,受到启迪,有所借鉴。两汉时期,刘邦做了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相似文献   

6.
大凡领导同志,都知道人才的重要,但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是用人之长易,容人之短难,以至于因为一些人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而被埋没,这不能不令人遗憾。用人之长、容人之短,是唯才是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古往今来开明领导者的一个重要管理思想。唐代陆贽说:“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刘邦出身低微,文才武略平平,却能灭秦挫项,一统天下,原因何在?他自己回答说:“夫运筹策帏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  相似文献   

7.
善用贤者     
据说,汉高祖刘邦本是一个卑微的泗水亭长,最终却打败了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谈及“得天下”的原因,他说全靠自己用了几个贤者:“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美国的“钢铁大王”卡内基原也不过“穷光蛋”一个,但靠着过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汪金友 《唯实》2011,(7):96-96
谁都知道,萧何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大功臣。而且多年忠心耿耿,尽心效力。但后来有一天,刘邦却把身为相国的萧何逮捕入狱。原因是萧何写了一个奏折,希望把上林苑中的荒地分给百姓耕种。有一位侍卫探问刘邦:“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怒气冲冲地说:“吾闻李斯为秦相时,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为民请吾苑,  相似文献   

9.
胡昌方 《世纪风采》2014,(10):47-47
陈毅同志有诗曰:“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无不崇尚“知耻”之美德。在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崇尚“知耻”美德的,大概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据《大唐新语》载: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拟出游南山观光休闲,因害怕臣卿指责而作罢。事后,唐太宗羞愧地向爱卿魏征坦言:“当时实有此心,畏卿嗔,遂停耳。”唐太宗晚年,“羞耻尤甚”,深感有愧于民,所以临终前告诫太子:“我即位以来,做了许多错事: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  相似文献   

10.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总结其战胜项羽的原因时,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大意是:论出谋划策我不如张良,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安邦治国我不如萧何。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之杰,但我能用他们。项羽也有个能人范曾却不能月用,所以我能战胜项羽。 刘邦善于识才,堪称伯乐。然而他更善于用人则超越了伯乐。伯乐因能识千里马而久为人们称道,但细想之,其相马之道可谓狭隘。千里马征战杀场大有用武之地,而普通作为牲口驯养的马也不乏“干才”,或善拉车,或善犁地,或善爬山等等。可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3,(18):59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  相似文献   

12.
汉高祖刘邦算不上高尚。然而,他为了成就帝业,懂得“拒绝”,还是很高明的,正如范增所说的那样,刘邦对占领地区的库府银两不过问,美女也不接触。刘邦的“拒绝”是值得借鉴的。 所谓“拒绝”,就是“拒绝”你不该做的事和不该得的物。这常识,连新生儿也“明白”,他吃足了奶,便吐出奶头,任你怎么“哄”也不“接受”。所以新生儿不会因贪吃而闹肠胃病,在这一点上,现在的一些大人却不如新生儿,他们贪得无厌,胃口无底。比如“公款吃喝”、“公款旅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11,(8):16-17
世间万物中,人才最宝贵。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刘邦建汉称帝,曾在洛阳南宫宴请群臣。酒过数巡,刘邦踌躇满志,问道:"为何我能得天下,项羽却失天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刘邦笑道:"在我看来,得失的原因主要在于用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粮饷,我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兵,攻必克,战必胜,我不如韩信。此三人为当世人杰,我能量才重用,所以我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能使用,所以为我所灭。"看来刘邦深谙"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刘腾 《前线》2020,(3):86-88
秦汉之际,群雄并起,其中以刘邦和项羽两支力量声势最大。最终,布衣出身、文不能书、武不能战的刘邦竟然打败了出身将门、深谙兵法、身经百战的项羽。刘邦在总结战胜项羽的经验时说:“能够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能够镇守后方,安抚百姓,提供军饷,使粮食源源不断供给到前线,我不如萧何;能够带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只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就能夺得天下。而项羽呢?他手下仅有一位谋士范增,却既不信任也不重用,这便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罗春秀 《前线》2014,(7):120-120
《资治通鉴》记录了一段孔子嫡孙子思推荐苟变给卫侯的故事。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日:“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子思向卫国国君推荐苟变说:“他的才能可统领五百辆战车。”  相似文献   

16.
邹远修 《理论学刊》2002,(4):118-118
儒学在战国时期是首屈一指的“显学” ,然而到了秦朝 ,伴随着秦始皇“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文化专制政策的实行 ,特别是“焚书坑儒”惨剧的发生 ,儒学几遭灭顶之灾。秦传二世而亡 ,汉高祖刘邦代之而兴。这位“马上公”也极不好儒 ,“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辄解其冠 ,溲溺其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在关系到新王朝能否“逆取”而“顺守”的历史关键时刻 ,陆贾挺身而出劝说刘邦 ,使之转变了对儒学的态度。陆贾尊儒是从改变刘邦对儒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普天之下无人能敌,结果 却落得乌江自刎,原因何在? 项羽至死也没弄明白,他到底失败在什么地方, 还以为: "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反观刘邦,本 领不仅不如项羽,甚至赶不上张良、萧何、韩信这 "兴汉三杰",但在楚汉争霸中,却最终打败项羽,夺  相似文献   

18.
管住自己     
烟台市牟平区地税局在行风测评中得分名列榜首。局领导介绍经验时说,关键是注重教育干部职工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此话朴实无华却实在管用。其实,古往今来重视修身的清官廉吏,无不强调“管住自己”。《元史》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年间的集贤阁大学士许衡,年轻时偕友赶路,时值烈日当头,诸友饥渴难耐。路旁树有甜梨,众皆取而啖之。许衡端坐树下,一直不为所动。某友问之,许衡曰:“非己所有而取之,不可也。”友曰:“乱世此无主。”许对曰:“梨无主,吾心岂能无主?”用现代语言表述,许衡管住了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  相似文献   

19.
吃祖宗     
孔子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相似文献   

20.
汉高祖刘邦,生当秦末乱世,以一介布衣提三尺而取天下,开汉家基业四百余年。刘邦的成功,由多种因素所致,他本人卓越的领导才能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刘邦身上具有一个领导者所必需的许多优秀品质,服善之勇和从善之速,便是其中的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