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列入文化产业化的范畴。兵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申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却仍然面临传承、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文运用SWOT法分析了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进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认为要推动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发展,应该以兵团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推动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2.
《湘潮》2007,(9)
关于中国昆曲已经衰落的现状以及其要作为"文化遗产"的保存问题,很多人提出应在发展、革新中保存昆曲,提倡和肯定新戏的编排。笔者认为:"古典"的昆曲并不一定为迎合"现代"观众的趣味而编演新戏,编演新戏在当代存在很多实际困难,应谨慎从事;昆曲的当务之急是"继承",而不是"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23日,世界的目光聚焦成都--上午8:30,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非遗节")隆重开幕."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我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的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旨的文化活动.这在世界上也是首创."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丁伟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工作重要性,指出县级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并通过参与"申遗"中资源的发掘与整理将"活态文化"物化为有形的文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保存与开发利用体系,积极发挥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开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娟 《湘潮》2013,(1):146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是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基本内容、具体措施及保护工作采取的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毫无疑问,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要,也非常值得保护.但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保护"实际上存在合理性和可能性问题.以申报"名录"为主要保护措施,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因素,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达到预期的保护成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保护带有理想主义的成分,而保存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江淮》2007,(6)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这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首次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布的权威指导意见,确立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工作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8.
从"传承"的角度看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传承"的角度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本质及其传承机制演变,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建谩中的图书馆"传承"角色定位和对拓辰图书馆服务领域的意义,提出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献建设以达到有效传承和广泛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9,(12)
<正>日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鸿茅药酒作为传统医药大类、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鸿茅药酒配制技艺)榜上有名。早在2009年4月,鸿茅药酒酿造工艺已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1年5月,鸿茅中医药酒文化再次以传统医药类别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4年"鸿茅药酒配制技艺"以传统医药类别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中国于2006年和2008年公布了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庆共有29个项目被列入。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逐一介绍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有限的笔墨,掀开历史的面纱,探寻那些经过岁月涤荡、至今仍散发人文艺术魅力的巴渝瑰宝。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于6月15~23日在成都举办。本届非遗节举行了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西片)赛事、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国际大展等多项活动,荟萃各类非遗项目1000余项。300多位国内外专  相似文献   

12.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它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库",对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认同,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延续意义重大。难能可贵的是,陈云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中国还没有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术语的时代里,已经为保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13,(12):3-I0001
<正>近日,笔者从镇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知悉,该县挖掘并申报"非遗"项目的有100余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赛龙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赛龙舟》、《镇远报京"三月三"》等9个项目。近年来,镇远县在保护和传承众多文化遗产上做了深入的调研,并初步形成了一条可持续传承之路。让"非遗"在生活中展现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项目现在正面临消失,原因在于其生存的环境已经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步改  相似文献   

14.
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手工业制作规模小、影响力不强、传承后继乏人、自发保护状态等问题。要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加大政府投入,改善传承人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体系,以法律化、数字化模式固化已有成果,典型项目纳入教育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将文化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群众性活动及各种节日庆典相结合,让文化"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马平 《实践》2006,(9):18-19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多样性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多样性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不应坐视它的衰落、消解与消亡,而要积极地推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漆凌云  周超 《世纪桥》2013,(3):104-106
加强高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于传承和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高校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08,(5)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大量宝贵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省是文化大省,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省就有花鼓灯、徽剧、黄梅戏、庐剧、凤阳花鼓等19个项目入选。尔后,我省也公布了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0个类别83个项目,如鞭打芦花、五河民歌、卫调花鼓、华佗五禽戏、新安医学等。至此,我省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达102项之多。在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6月14日)即将到来之际,本刊再次编发几篇介绍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文章(第一、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之际,本刊均己刊登过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文章),希望广大读者进一步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认识和热爱,更加关心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24):32-3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不久前审议通过了我国申报的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我国申报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以及“麦西热甫”入选了“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
6月10日,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成都非遗节)国际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00位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加了论坛,分享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念、经验和成果.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独家专访了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06,(8):46-46
中国迎来首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10日是中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国务院最近发出通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